第2课 残酷的世界大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残酷的世界大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2 20: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  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庞大而血腥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导入新课 德国首相:“我以为战争将持续3个月,最多4个月……” 法国也打出了“圣诞节回家”的口号。第2课残酷的世界大战◆僵持的战场
◆“凡尔登绞肉机”
◆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灾难课程标准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知识与能力
  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场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重点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德国将领小毛奇 赫尔穆斯·约翰内斯·毛奇(1848-1916),德国大将,老毛奇之侄,又称小毛奇。他出生于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从小受到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的熏染。1880年任老毛奇副官。1891年起先后任德皇威廉二世侍从武官、王牌师师长、德军军需总监等职。1906年任德军总参谋长。他声称自己一生的工作都是为了准备发动世界性的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就制订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6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预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施里芬计划一战之前的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施里芬计划进攻图  开往前线的德国士兵一、僵持的战场残酷的战场德国步兵在西线发动进攻西线从北海往南延伸到瑞士边境,在这里是英、法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国对德、奥作战萨拉热窝萨拉热窝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的新式武器——英军的坦克西线战场的德军士兵损失惨重的法国军队被德军俘获的英军士兵战壕中休息的德国士兵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炮兵阵地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英军的重型火炮 德国士兵队列沿着月亮公园的围墙穿过布鲁塞尔俄国在波兰的骑兵 一战中,法军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中渡过亚瑟河西线的协约国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凡尔登战役二、“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凡尔登战役简介凡尔登战役后的战场1916年
一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凡尔登战役中被炮轰后的城镇2三、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灾难美国参战德国投降,一战结束一战影响(1)灾难(2)客观推动科技进步美军33师的士兵紧跟着坦克前进澳大利亚伤残士兵美国参战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 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统帅部决定在大批美军运抵欧洲之前打败英法联军,争取在夏季结束战争。同年5月至6月间,德军突破苏瓦松和兰斯间的法军防线,逼近马恩河。此时几十万美军抵达欧洲参战,战局对德国不利。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至10千米。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8月4日,此战役以德军失败告终。至此,德国在大战中的败局已定。 马恩河战役简介  1918年9月,德军败局已定。11月6日,德国派出由外长率领的代表团,前往会见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将军,洽谈停战事项。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边的福煦将军车厢里,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法国把这辆车厢作为战胜的纪念物保存下来。 福煦将军的车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字处参加国家和地区:33个作战范围:欧、亚、非三大洲参加人口:15亿死残人数:3000万军费开支:2084亿美元 因遭芥子气袭击而失明的英国士兵在护理所外排成一行 协约国封锁德国,图为战争开始时德国家庭主妇和她们的子女在排队领配给券德国人民举行反战游行  “当远离死亡时,人们会轻松地谈论荣誉和英雄主义,但在这里,面对四肢不全的死者,人们只会感觉到战争的恐怖与邪恶。”  战争带给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给人类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总之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后果就是:灾难。协约国战机
德国战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军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战争双方都使用新式武器来打击对方。在1916年7月初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杀伤力强,使德军大为惊恐。 你能谈谈,战争与科技的关系吗? 提示:战争催生了许多军事科技,而且科学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军事上,军事科技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技术基础。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各交战国为赢得先机与主动,开始最大限度地缩短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到战场的时间。因此军事科技在战争需求的牵引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空气动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新发现和化学工业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记 江泽民同志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萨拉热窝事件课堂小结僵持的战场
“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
1917年4月,美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力量。
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宣告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巩固练习基础知识延伸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C2.在一战的进程中法国在哪场战役后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
A.索姆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不列颠之战 D.马恩河战役B3.一战中有一场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这场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中途岛海战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C4.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B.萨拉热窝事件
C.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5.关于“一战”的论述,西方史学家有这样的言论: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知道哪些国家是有罪的。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从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战争性质等方面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言之有理即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