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
2.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学习目标
东方朔上奏图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导入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展示
材料一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内容讲解
竹 简
帛书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
陶 器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木简、帛
原始社会刻画符号
商朝甲骨文
商周金文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材料展示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
(1)从以上材料看,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①切割、漂洗、浸泡原料。
②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色素。
③把原料切碎、煮烂。
④把原料捣成细纤维,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
⑤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
⑥砑光,制成纸张。
蔡 伦
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且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张仲景
二、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张仲景祠
《伤寒杂病论》
麻醉药剂“麻沸散”
医学体操“五禽戏”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陕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 0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司马迁祠
四、道教和佛教
四川成都青城山
1.道教的兴起
背景: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教派:
太平道(张角创立)
五斗米道(张陵创立)
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相关情况:
影响:
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后广泛传播。)
传入:
创立: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
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众生平等
2.佛教的兴起
迎合统治者
迎合贫苦民众
从外国传入的宗教
主张:
意义: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派别 发源地 时间 宗教场所 主张
佛教
道教
印度
形成时期:公元前6世纪
传入中国时期:西汉时期
寺院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形成时期:东汉
时期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中国
道教和佛教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 西汉
东汉
医学 东汉
史学 西汉
宗教 西汉
东汉
发明造纸术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史记》(纪传体通史)
佛教传入中原
张陵
张角
太平道教
五斗米道教
课堂小结
1.东汉末年,一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医治(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屈原
B
随堂检测
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