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通过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史实,理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与教训,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区别,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
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而史书里的曹操却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导入新课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2.曹操为壮大势力而采取的措施: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3.交战双方: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4.时间、地点:
曹操、袁绍
200年,官渡
内容讲解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桃园三结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
2.交战双方及实力对比:曹军、孙刘联军
曹军:20余万人
孙刘联军:约5万人
3.概况: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操自恃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团结抗敌,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正确。
2.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疾病流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以史为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呢?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小结: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战胜袁绍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孙刘战胜曹操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魏
洛阳
吴
建业
蜀
成都
(pī)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孙权
229年
三国鼎立示意图
三、三国鼎立
魏:大力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翻车
魏
屯田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
蜀
蜀
锦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魏
蜀
吴
课堂小结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2.三国时期开始于( )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3.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随堂检测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