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伏特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舞蹈性并喜欢舞曲。
2.过程与方法:采用聆听和肢体语言参与、乐器伴奏等学习方法进行音乐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动作表达乐曲的结构和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教学分析
《加伏特舞曲》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5课《快乐的舞蹈中》的一首欣赏乐曲,该乐曲原是荷兰作曲家戈塞克所作歌剧《鲁吉纳》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钢琴曲等器乐演奏形式。乐曲为D大调,四四拍,单三部结构,A段的旋律采用对称的乐句组成,运用了许多断音与八度大跳,构成了活泼明快又略含幽默的色彩,B段旋律多用连音和保持音,旋律较平稳,和A段旋律形成鲜明对比。最后A段再现,以渐慢渐弱的处理结束全曲。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在《加伏特舞曲》这一节欣赏课中,坚持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和体验,以听唱律动结合,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三个部分的音乐情绪,能够用肢体动作参与音乐体验。
难点:听辨八度跳进音程,熟悉主题。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 教学准备
卡片、钢琴、铃鼓、沙锤、皮球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音乐游戏 师:欢迎来到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皮球,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音乐游戏,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 讲解“拍球”与“举球”的动作,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听到的音的高低。 3.音乐参与 师:请全班一起跟老师一起参与音乐游戏吧! 1.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听到的大跳音程 3.参与音乐游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参与课堂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揭示课题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音乐片段是选自乐曲《加伏特舞曲(出示卡片),“加伏特”原是法国古代的一种民间舞曲,但他却是有着“风车王国”之称的荷兰作曲家戈塞克作曲,今天刘老师将带领你们去到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一起参加舞会,你们准备好了吗? 2.聆听音乐盒1 (1)师: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简单介绍单簧管) 师生共同画图形谱表现A段音乐。 用肢体语言表现A段音乐欢快的情绪以及大跳音程。 聆听音乐盒2 师:乐曲的音乐情绪与第一个音乐盒相比有没有不同?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师生一起做镜面动作,学生模仿。 全班用舞蹈表现B段音乐。 聆听音乐盒3 师:音乐盒3与之前听的哪一个音乐盒子是相似的? 运用打击乐器铃鼓与沙锤为音乐盒3来伴奏。 5.讲解乐曲结构 师:我们刚刚听到的是乐曲《加伏特舞曲》的三个乐段,第一个乐段是欢快活泼的我们用踏步的小人来表示,第二个乐段优美抒情我们用芭蕾小公主来表示,最后一个乐段请同学告诉我应该用什么表示? 全班一起完整表演《加伏特舞曲》 师: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世界名曲《加伏特舞曲》,它是由谁作曲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我们还会用我们的方式来表现它动人的旋律,古典音乐可以这么有趣,希望同学们能够越来越喜欢听古典音乐,同学们,下课! 1.生认真聆听音乐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生画图形谱 用肢体语言表达A段音乐 生认真聆听 生模仿动作 用优美的舞蹈表达B段音乐的情绪 4.感知音乐情绪,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5.生思考三个部分的音乐情绪,了解乐曲结构 6.用肢体语言和打击乐曲表现《加伏特舞曲》的三个乐段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你花多少时间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不能激起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所以本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步步的音乐探索中去学习《加伏特舞曲》,通过聆听三个音乐盒子来分析每一个乐段的音乐情绪,并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画图形谱、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对于整首乐曲结构的回顾以及全班一起表演《加伏特舞曲》能够让学生巩固记忆乐曲的结构,加深对乐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