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刘禹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竹枝词》《浪淘沙》等。
唐顺宗永贞元年,顺宗皇帝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为革新派的核心人物。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写作背景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见赠:送给(我)。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解 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理解诗意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凄凉的地方。
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
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首联:交代被贬之远,被贬之久。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
理解诗意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理解诗意
颔联 :用典,引用典故向秀作赋—思念朋友。王质烂柯—借以表达贬官之久,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这两联感情基调是低沉愤懑的。
这样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一首贺知章写的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刘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凉、悲伤、无奈的意境,而贺知章的诗则充满了感时伤老的情绪,情感表达比较含蓄。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理解诗意
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心胸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生机勃勃的自燃景象,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心胸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富有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增长,振作。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理解诗意
尾联 :感情基调是有低沉愤懑变为高昂乐观,点明了答谢题意,表达了诗人 坚韧不拔的意志。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诗歌主题
1. 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首联自叙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写对已故友人的悼念,以及诗人回到故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突然振起,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而下,以自励自勉结束全诗。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
写法借鉴
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
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颔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这两句用典,含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表明自己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