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革命的发生
二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课程标准
三
《权利法案》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的史实。
立足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和议会权力的关系和演变特征。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曲折性。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课程导入
这两人谁的政治地位高?谁的权力大?
知识链接:英国的历史溯源
约公元前13世纪,大不列颠岛就有伊比利亚人活动, 公元前700年,欧洲大陆的克尔特人进入不列颠群岛,并逐步发展起来。公元43年,罗马皇帝征服不列颠,并实行了将近400年的统治,直到409年,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
五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等日尔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称不列颠为“盎格兰”,这也是英国England叫法的来源。
七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了七个强国,史称“七国时代”。
知识链接:英国的历史溯源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格兰,建立诺曼王朝。
1337年至1453年,英国和法国为了领土扩张和王权争夺,一直在进行着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在此期间,民不聊生。战争结束后,英国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并向海外发展,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帝国。
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逐渐夺取了世界的海洋霸权。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征服者威廉一世 (约1028年—1087年):建立诺曼王朝,英格兰版图开始跨英、法。
英格兰曾在_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的基本原则。
签署《大宪章》
知识拓展
大宪章也称《自由大筅章》。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诺曼王朝失土王约翰(1199一1216在位)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全文共63条。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①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
1、背景:
(1)确立时间:
13世纪末
上议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
下议院:主要由骑士、市民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
(2)组成:
上议院+下议院
(3)权利:
掌握征税权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②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1258年,西蒙·德·孟福尔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为此引进了新名称——Parliament,此词出自法语,意为“商议”,后在英语中,表示议会。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这标志着英国议会的产生。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议会参加者还有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1603-1625年在位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③詹姆士一世倒行逆施
2、矛盾凸显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迅速发展,英国逐渐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势力不断增强,迫切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壮大→
发展资本主义
(2)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
矛盾
3、矛盾的焦点:征税问题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视频:詹姆士一世的统治
1、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
二、革命的发生
查理一世独断专行,无视英国议会的传统,寻找种种借口,绕开议会,巧立名目,任意征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受到侵犯。
他大量出售专卖权,把专卖权出售给他的亲信和大商人,一般工商业主因为没有获得专卖权而被逼迫停业,造成生产混乱,工商业萧条,许多工人失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重申: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这份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序幕:
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国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发生
(1)内战阶段:1640—1649年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2)共和国阶段:1649—1660年
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但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3、过程:
知识链接:
二、革命的发生
(3)王朝复辟:1660—1688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同被推翻的斯图亚特王朝达成妥协,1660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查理二世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进行了更疯狂的反攻倒算。这一倒行逆施的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与反对。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说明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3、过程:
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人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二、革命的发生
(4)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国王的权力来自“神授”
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
①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对世界: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 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3、过程:
4、历史意义:
三、《权利法案》
1、颁布时间:
2、目的:
3、主要内容:
4、意义:
1689年
为了限制王权
①重申国民、议会权利;
②限制国王的立法、财政、司法和军权;
③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①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第1条: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
第4条: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
第6条:不得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第8条: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9条: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
第13条: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
对议会负责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知识拓展
《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国王的权力由法律赋予,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
1.【史料证实】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
A.削弱了议会权力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限制了国王权力 D.确立了民主共和
C
2.【史料证实】1689年,英王威廉和玛丽在举行加冕仪式时,不得不宣誓:“按照议会批准的法令以及同样形成的法律和惯例实行统治。”这里的“法令”是指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A
3.【历史解释】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处死了查理一世 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A
4.【唯物史观】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两者地位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换了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 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C
5.【历史解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最主要特点是( )
A. 首相的权力第一次超过了国王
B. 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C. 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D. 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
A
6.【唯物史观】从社会转型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A. 国王已有名无实,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B. 国王受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C.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D.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定势
D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