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上 5.1《认识平均分(一)》(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二上 5.1《认识平均分(一)》(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3 14:36: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中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指出:
1.内容要求:探索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除法,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实物按要求进行平均分。
2.学业要求: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二)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内容
本单元有4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情境是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在聚会的情景。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这个问题引入对平均分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分其他物体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通过解决小动物提出的“我们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和“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的问题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个数平均分)。
第三个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小动物被水围困,狮子率队去营救的情境,通过狮子队长提出“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初步认识除法。
第四个信息窗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为素材设计的一幅情景图,一只小猴子喊“快来捞月亮分,分月亮啊”,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除法。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本单元教材思维导图: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零的除法。
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进行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单元重难点
(一)重点
1、认出法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理解除法与乘法的联系。
3、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4、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难点
1、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2、感受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必须特别
四、单元框架整合与说明
(一)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动物联欢”、“水中救援”、“猴子救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但对于怎么“分”才是公平的,学生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对于“平均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进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知除法。
除法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五、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森林聚会—平均分认识(一) 1
森林聚会—平均分认识(二) 1
森林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
水中救援-除法的意义。 1
猴子捞月-0的除法。 1
回顾整理 1
合计 6
六、课时设计
课时主题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森林聚会—平均分认识(一) 1.结合森林聚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分一分等活动, 说出6个竹笋可以怎样分成两份,说清楚分的过程及结果; 2.借助学具,观察分类结果进行分类,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想法正确。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务一:说一说,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6个圆片来代替6个竹笋,帮两只熊猫分一分吧,边摆边说你是怎么分的? 举例说明什么是平均分?
任务二: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习题,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判断的依据。怎样的变化是平均分 1.解决“怎样分竹笋呢?”问题,先说一说6个竹笋可以怎样分给两只熊猫.取6根小棒,分成2份,可以用几种方法分,把分的过程及结果说给同位听。看着分类结果,两份中每份分得不同样多的是一类,分得同样多的是一类,后一类叫什么分。(检测目标 1)2.通过做一做、说一说完成评价样题,解答正确。(检测目标2)
森林聚会—平均分认识(二) 1.继续结合森林聚会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探究不同分法的过程,感受平均分的意义。2.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学习活动,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实物按要求进行平均分,能准确清晰说出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一份进行的平均分,语言清晰有条理。 任务一:分一分:“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用小圆片或小木棒分一分,可以有几种分法? 任务二:1.用学具分一分,有24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1.通过动手摆一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把实物按要求进行平均分。说能说出这两种平均分的异同点。(检测目标1、2)2.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想法正确。(检测目标3)
森林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结合动物联欢的情境,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学习活动,能进行多种不同平均分的分法。 2.通过观察、交流以及对比等学习活动,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能把实物按要求进行平均分,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讲解两种情况的平均分。3.运用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交流: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任务二:用学具分一分、摆一摆,解决问题“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等,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 1.通过解决“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和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的问题,先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12只小熊平均分成3组,每组4只”“16只松鼠每4只一组,能分成4组”以及其他不同分法的过程和结果。(检测目标1)2.引导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构建“平均分”的两种数学模型。(检测目标2)
水中救援-除法的意义。 1.结合水中救援情境,通过摆一摆 圈一圈,列出除法算式,说出平均分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交流,说出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3.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一:摆一摆、画一画,解决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列出除法算式并说明理由。任务二:摆一摆、画一画,解决问题“把10只 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列出除法算式并说明理由。 1根据情境图,能找出图中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2.摆一摆、画一画,解决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列出除法算式并说明理由。3.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并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
猴子捞月-0的除法。 1.结合猴子捞月情境,通过摆一摆 、圈一圈等活动,能正确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有关0的除法算式的意义。2.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学习活动,初步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3. 通过评价样题,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0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结合情境图,解决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到几个月亮?”列出算式,为什么这样列?观察算式说一说它们计算的规律。 任务二:通过评价样题,合理运用0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解决“把捞到的月亮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月亮?”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观察算式发现并正确说出0的除法算式的规律,初步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并能正确计算。
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
森林聚会
2只小熊怎样分6只竹笋呢?
平均分的定义
信息窗2
动物联欢
每只小兔分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
认识平均分
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按份数平均分
信息窗3
水中救援
松鼠可以每几只一组?每组几只?
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按每份进行平均分
平均每组几只狮子?
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信息窗4
猴子捞月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按份数分
按每几个一份分
平均分两种情况
除法意义
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0的除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7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一)
青岛版(63制)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森林聚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分一分等活动, 说出6个竹笋可以怎样分成两份,说清楚分的过程及结果;
2.借助学具,观察分类结果进行分类,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想法正确。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知导入
学习任务一: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观察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评价标准:
1、能正确全面的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活动一:找信息,提问题
新知导入
数学信息:
1、2只熊猫,6个竹笋
2、3只小猴,12个桃子。
……
数学问题:
1、2只熊猫怎样分6个竹笋?。
2、 3只小猴怎样分12个桃子呢?
……
活动一:找信息,提问题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
1、 说一说,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6个圆片来代替6个竹笋,帮两只熊猫分一分吧,边摆边说你是怎么分的?
2、根据不同的分法,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说一说你认为什么叫“平均分”?
评价标准(最高)
1.能用学具把分的方法全部摆出来,会给不同的分法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合作探究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怎么分竹笋呢?
合作探究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怎么分竹笋呢?
合作探究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怎么分竹笋呢?
合作探究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怎么分竹笋呢?
我这样分。
合作探究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5
1
4
2
3
3
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
5
1
4
2
3
3
2只大熊猫分得不一样多,不公平。
2只大熊猫分得同样多,公平。
像第三种分法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三:
(1)看懂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判断的依据。
(2)讨论:第二组怎样变化就是平均分?
评价标准(最高)
1.知道平均分是“每份分得一样多。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
活动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合作探究
活动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 )
( )

合作探究
活动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2.将6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在正确的分法下面画“√”)。
(1)
(2)
( )
( )

达标检测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达标检测
2.填一填。
(1)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吃( )个。
(2)9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个。
(3)6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明和另外两个小朋友,每人( )个。
4
3
2
达标检测
3、先圈一圈,再填空。
○○○○○○○○○○○○
12个○,每6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 )份。
2
4
6
3
课后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基础题(必做)
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10份,每份( )根。
5
2
1
课后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拓展题(选做)
分一分,填一填。
5
课后作业
综合实践类作业
小明有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平均分的意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森林聚会——平均分的认识
5和1,2和4,不一样多
3和3,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作业布置
课本第63页 第2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一)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平均分(一)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中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指出:1.内容要求:探索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除法,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实物按要求进行平均分。2.学业要求: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森林聚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分一分等活动, 说出6个竹笋可以怎样分成两份,说清楚分的过程及结果;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认识初始。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一幅情境图“有趣的聚会”童话故事引入,然后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过程,通过帮助熊猫分竹笋,认识什么是平均分,帮助小猴子分桃子,知道如何进行平均分,帮助小兔子分萝卜,体会平均分的不同分法。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想法正确。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务评价 1.解决“怎样分竹笋呢?”问题,先说一说6个竹笋可以怎样分给两只熊猫.取6根小棒,分成2份,可以用几种方法分,把分的过程及结果说给同位听。看着分类结果,两份中每份分得不同样多的是一类,分得同样多的是一类,后一类叫什么分。(检测目标 1)2.通过做一做、说一说完成评价样题,解答正确。(检测目标2)
重点 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在动手平均分一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建议 本课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聚会的形式引入课题,利用小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帮助小动物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1、讲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森林里有两只笨狗熊,一天它们在寻找食物,发现了6个野果。熊哥哥抢到了4个,熊弟弟只抢到了2个。熊弟弟当然不愿意,坐在地上哭起来。这时狐狸大婶走过来,小狗熊急忙去找她帮忙,狐狸大婶笑着说:“那好办!”它走到熊哥哥旁边拿起两个野果一口气就吞了下去。这时熊弟弟高兴的拍着手说:“哈哈,现在我们可一样多了!”(现在它们每人有几个?)狐狸大婶走后,熊哥哥突然说:“哎呀,上当了,上当了,其实不用狐狸帮忙我们也能一样多!“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怎样做才能一样多?2、导入情境图通过这个故事,今后碰到问题要互相谦让,肯动脑筋,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接下来老师领着大家去参加一场动物聚会,看看那里又发生了哪些分东西的故事?(教师及时板书森林聚会) 听老师讲故事仔细观察情境图,交流合作讨论 通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找信息,提问题(一)课件出示森林聚会情境图,并且出示学习任务一,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观察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评价标准(最高) 1、能正确全面的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二)梳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数学信息: 1、2只熊猫,6个竹笋2、3只小猴,12个桃子。 ……数学问题1、2只熊猫怎样分6个竹笋?。 2、 3只小猴怎样分12个桃子呢? …… 学习活动二:自主操作,认识平均分(指向目标1)(一)咱们先来分一下竹笋吧!呈现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学习任务二:1、 说一说,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6个圆片来代替6个竹笋,帮两只熊猫分一分吧,边摆边说你是怎么分的? 2、根据不同的分法,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说一说你认为什么叫“平均分”? 评价标准:1.能用学具把分的方法全部摆出来,会给不同的分法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 (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三)操作完成后,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同时展示这三种分法:预设学生回答;①熊猫哥哥5个,弟弟1个。②两只大熊猫不一样大,熊猫哥哥4个,弟弟2个。③熊猫哥哥3个,弟弟3个。……(3)引入平均分教师指着第三种分法: 6个竹笋,分给了两只大熊猫,每只熊猫分得了3个竹笋。他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一样多,公平)像这样,把6个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都分3个,它们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课题:平均分)(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是平均分。活动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完成学习任务三,小组交流,根据评价标准在组内互评。 学习任务三: (1)看懂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判断的依据。(2)讨论:第二组怎样变化就是平均分?评价标准(最高) 1.知道平均分是“每份分得一样多。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 1.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2.将6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在正确的分法下面画“√”)。 ( ) ( ) 观察课件,学生一起做沙包,明确学习任务找一个学生读学习任务学生回答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找一学生读学习任务二和评价标准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如何把6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生汇报交流独立完成后面的两个问题,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订正错误,并说出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不是 在学做中国结情境中学习8的乘法口诀,在观察情境图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接儿歌发现有困难,用画一画的方法继续研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带着任务去学习,让学生感到轻松,易于接受新知识。分东西的时候,每个人分得同样多,才是公平的, 这样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因此,教学时以此为学习新知识的立足点,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达标检测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打“√”,不是的打“×”。 ( ) ( )2.填一填。(1)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吃( )个。(2)9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个。(3)6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明和另外两个小朋友,每人( )个。3、先圈一圈,再填空。○○○○○○○○○○○○ 12个○,每6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 )份。 学生动手做,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地方熟练,哪些地方还不懂,以便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或者课堂上统一进行补习,弥补知识上欠缺。
课后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基础题(必做题)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10份,每份( )根。 拓展题(选做)分一分,填一填。 综合实践类作业 小明有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平均分的意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板书 森林聚会——平均分的认识5和1,2和4,不一样多3和3,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