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成都市成华小学 田霞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常常又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都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才仅仅 就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却“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治水》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词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揭题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大禹。(教师板书大禹,教生写“禹”)
师:大禹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治水。(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
生(齐):《大禹治水》。
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们都读了几遍课文?
生:(自由回答)
师:读了这么多遍,一定能读得很准确了吧!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关键词语,看看你能读吗?(CAI:词语)(让生看看,然后抽读,男女生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正音,释词。)
师:同学们读得很准确,那你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把这些词语放到这段话中?(CAI:主要内容。)
生: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人们无家可归,只好(四处逃荒)。禹带领人们(开凿)龙门,(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历经艰辛,终于制服了洪水。
师:同学们来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发现这段话是——
生:(齐)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对,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同学么么要学习去抓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能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危害,大禹历经艰辛,终于把洪水制服了的故事。
师:回答得真好!哪个孩子还能用更加简洁的语言:谁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大禹历经艰辛治水的故事。
(重点关注:孩子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语句是否通顺、完整、简洁。)
师:概括得非常简洁。课文正是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那么课文中是如何评价大禹的呢?请孩子们翻书99页,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句子。
生:(浏览课文,勾画句子)
师:哪个孩子能给大家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
生:我勾画的句子是课文最后一句:“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孩子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CAI出示“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不错,课文正是这样评价大禹的。(板书:大禹 英雄)全班齐读这一句。
生(齐):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因此,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让禹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呢?
生:大禹是因为治水而成为英雄的。
师:不错。但是在禹之前,禹之后,也曾有许许多多的人治过水,而为什么单单只有禹最后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课文。
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大禹为什么治水?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读课文。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大禹为什么治水?
生1:因为洪水淹没了村庄,田野,所以大禹要治水。
生2:因为洪水来了,人们无家可归了,所以大禹要治水。
生3:因为洪水一来,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大禹要治水。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你们说的这些我们把它们概括起来就是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你们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齐):第一自然段。
师:洪水多么无情而可怕,现在老师请一个孩子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找出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洪水的凶猛。
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找词。
师:哪个孩子愿意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
生:我找的词语有: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学生边找,教师边出示词卡,读词,引读课文内容)
师:淹没——先读词。是啊,洪水之大,所到之处淹没了(引读)
倒塌——先读词。洪水之猛,使房屋都(引读)
冲走——先读词。多么可怕、无情的洪水啊,冲走了(引读)
冲毁——先读词。洪水如猛兽般席卷着大地,冲毁了(引读)
四处逃荒——所以,失去一切,无家可归的人们只好(引读)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渲染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师小结:孩子们,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无情的洪水,痛苦的逃荒生活,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更加深刻的感受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有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是啊,面对洪水带来的这一切,面对居无定所、四处逃荒的百姓,此时此刻,你觉得禹在想些什么?
生1:我觉得大禹在想,洪水太凶猛了,怎样才能把洪水治好呢?
生2:禹看到人们无家可归,四处逃荒,他也许在想,人们太可怜了,我要把洪水治好。
师:孩子们想得真好!的确,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么想帮人们改变这样的生活状况,多么想治好洪水啊。禹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百姓,心想百姓的人,正是因为大禹心想百姓,所以他才能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板书:心想百姓)
师:孩子们,大禹不想让老百姓受苦,这是他想治水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呢?
生:我觉得是大禹的父亲在临死前叮嘱儿子要把洪水治好,所以大禹更下定决心治好洪水。
师:请孩子们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是不是这个原因?
生(齐):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的确,在禹之前,他的父亲鲧就已经开始为百姓治水了。鲧因为治水偷了天上的息壤而惹怒了天帝责令被处死,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CAI出示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师:什么叫叮嘱?
生1:叮嘱就是嘱咐。
师:“嘱”是嘱咐的意思,那“叮嘱”的“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2:叮嘱就是不停地嘱咐。
生3:反复地嘱咐。
生4: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
师:理解得很好,叮嘱就是不停地、反复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那么父亲为什么在自己即将被处死的时候还要这样叮嘱儿子呢?
生1:因为父亲鲧还没有把洪水治好,他想儿子继续治水。
生2:洪水没有治好,人们还是无家可归,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把洪水治好。
师:的确,父亲鲧因为没有治好洪水而放心不下天下的百姓,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叮嘱儿子,(引读)_____生齐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因为父亲鲧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他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而不停地嘱咐儿子,(引读)_____生齐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重点关注:孩子是否能体会到父亲鲧因为没有治好洪水而放心不下的情感并读出叮嘱的感情)
师:面对父亲因为治水而被处死的伤痛,面对父亲的不放心和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此时此刻,你觉得禹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1:我想,禹一定会想我一定要完成父亲的心愿,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生2:大禹听着父亲的叮嘱,肯定在想,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师:不错,禹为了让父亲放心,他坚定地想(引读)_____生齐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禹为了帮父亲实现临终的遗愿,禹更坚定地想(引读)_____生齐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重点关注:孩子是否能将父亲的叮嘱变为坚定的志向)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师:过去,父亲鲧是用息壤堵塞洪水,但没能把洪水治好。父亲被处死后,治水的任务落在禹的身上,请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禹是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生:自己读,找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找到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是这句吗?
生(齐):是。
师:全班孩子齐读这一句,边读边想,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大禹治水的方法吗?
生:齐读此句。
师:父亲鲧用“堵”,大禹呢?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方法吗?
生:我觉得是“引”。
师:真聪明!对,就是引。大禹引水入海的治水方法非常巧妙。但,一个“引”字看似简单,可在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那样的工程又是如此的漫长和艰难。
师:禹改变了父亲原来堵的做法,他带领人们(引读)____生齐读“开凿了龙门”,师:开凿就是用钉子和锤子一点一点的敲击,而龙门是一座又高又大的山,大禹和人们就是靠着双手把大山打通,容易吗?再读。挖通了(引读)_____生齐读“九条河”,师:一条河吗?生:不是。师:几条河?生:九条河。再读。垒起了(引读)_____生齐读“堤坝”,把洪水(引读)_____生齐读“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全班再齐读此句,再去感受一下治水工程的艰难。
生:齐读。
师:大禹治水一治就是10年。在这漫长而又艰苦的治水过程中,禹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请大家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并说说你的体会。
生:默读,找句,圈词,自己说感受。
师: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同桌交流。
(重点关注:孩子们互助互学的情况,让他们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
师:刚才同桌两个孩子都交流得非常认真,现在哪些孩子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动。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生1: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师CAI出示此句)我从“常常”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经常睡在草丘山冈。
师:大禹一心治水,根本顾不上休息,实在太累了,就睡在(引读)____生齐读“草丘山冈”。草丘山冈上睡觉可能会发生什么?
生:可能会有野兽。
生:可能会有蛇。
生:夏天晚上,还会有许多蚊虫。
师:大禹只在草丘山冈睡一晚吗?
生(齐):不是。
师:那是几晚?
生(齐):常常,很多晚上。
师:的确,大禹为了给百姓治水,完全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晚上,他(引读)_____生齐读“常常睡在草丘山冈。”
师: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体会?
生2:我还从这句话的“天蒙蒙亮“这个词体会到大禹早上天没亮就起来了,起得很早。
师: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吗?
生2:读“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师:是啊,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几乎天天如此。全班齐读“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大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一句。让我感受到大禹为了治水,到家门口了,都不进去看看自己的家人。
师:说得真好。孩子们,一年多少天?(生:365天。)十年呢?(生:3650天)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大禹路过家门几次?(生:三次)十年才只有三次,次数已经很少了,怎么说也该进去看看,何况那可是他的家啊,里面有他最爱的家人啊,但是大禹为了治水 (引读)_____生齐读“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这句话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大禹长年在外治水,第一次路过自己的家门时,大禹的妻子刚刚生下他们的儿子。大禹在门外听见儿子哇哇地啼哭声,他多想进去看一眼刚出生的儿子啊,可是,他为了抓紧时间治水,(引读)____生齐读“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大禹这一走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大禹站在窗户外,看见妻子抱着儿子正在给儿子讲自己治水的故事,儿子的嘴中还不停地叫着爸爸,爸爸。大禹多想进去抱抱自己的儿子啊,可是,他为了治水,(引读)____生齐读“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几年又过去了,当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他看到儿子正帮着妻子做着家务,大禹多么想进去亲口夸夸长大的儿子,但是治水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他为了治水,(引读)____生齐读“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重点关注:十年——三次,回家次数为0的对比,体会“却顾不得”)
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师:谁能忍受十年的骨肉分离,谁又能忍受十年的思念和痛苦,大禹做到了!他凭着自己治水的决心,凭着自己超强的毅力,他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全班齐读这句。
生:齐读“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生1: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我从“脚跟都烂了”体会到大禹脚跟都烂了,还在坚持治水。
师:是啊,脚跟是整个脚最不容易烂的地方,但大禹为了治水,连(引读)____生齐读“脚跟都烂了”。
生2:我从“长年”这个词体会到大禹的脚经常泡在泥水里。读“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
师:“长年”就是一年很长时间。大禹治水,春夏秋冬大部分时间脚都泡在泥水里。夏天还好过些,冬天呢?再读“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
师:脚因为长年泡在泥水中,连脚跟都烂了。大禹因此放弃了吗?
生(齐):没有。
师:脚跟烂了,不能走路了,大禹没有放弃,他(引读)____生齐读“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句子中“三十岁才结婚”让我体会到大禹30岁才结婚。
师:现在老师想请孩子们听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禹三十岁才结婚。”“禹三十岁就结婚。”有何不同?
生2:“禹三十岁才结婚。”让我感受到大禹结婚时间很晚。
师:体会得真好。是啊,禹为了治水,连自己结婚这么大的事都耽误了,你来读读这句。
生2:读“禹三十岁才结婚。”
师:这一句还有不同体会吗?
生3:我从“在家仅仅住了四天”中“仅仅”这个词体会到大禹在家的时间很短,就告别了妻子。
师:是啊,大禹治水起早贪黑,结婚这么大的事,在家也只呆了四天。全班读这句。
生(齐):读“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重点关注:三十岁——四天的对比)
师小结:正是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踏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为了老百姓,抛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所以他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板书:历经艰辛)
师: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齐读三、四自然段。
生:齐读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五自然段
师:大禹的努力没有白费,洪水终于(引读)____生齐读“退了。”洪水退去后,大地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生1:洪水退去了,人们又重新建起了家园,盖起了房屋。
生2:农民伯伯又重新种起了庄稼,黄牛还在田里耕耘。
生3:洪水退了,四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师: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有个词把大家想象得全部概括在里面了!是____生齐说“欣欣向荣”。对,欣欣向荣就是万事万物充满生机,一切昌盛的样子。
师: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是谁带来的?
生(齐):大禹
师:当四处逃荒的人们又回到自己的家园安居乐业时,他们心中会永远记着谁?
生(齐):大禹
师:当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谁?
生(齐):大禹
师:是啊,大禹的付出,带来了天下欣欣向荣的景象;大禹的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幸福安康。(板书:造福人民)正是因为大禹造福了人民,所以他才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好了,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
生1:读了《大禹治水》,我想说,大禹为了治水顾不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让我非常感动。
生2:我想对大禹说,谢谢你,正是因为有了你,无情的洪水才被治好,人们才过上好日子。
生3:我想对大禹说,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你真是治水英雄。
(重点关注:说话是否完整。)
师:不错,孩子们,你们现在对大禹的这种情感和当时老百姓的心情一模一样。书上用了哪两个词?
生:敬仰、爱戴
师:对,来看板书,回答上课时老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禹成为了英雄呢?
生:大禹因为(心想百姓、历经艰辛、造福人民)而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板书:奉献)
三 、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师:让我们再带着敬佩的语气读读这个词
生(齐):英雄
师:让我们再次深深呼唤这位治水英雄的名字
生(齐):大禹
师: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象大禹一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英雄。课下,孩子们可以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