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你心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
夏天是热情奔放的
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新课导入
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
——老舍《济南的秋天》
在老舍看来,济南的秋天和冬天是最美的;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如何的美,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同领略济南冬天的美吧!
学习目标
1.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的方法。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老舍
(1899—1966)
“人民艺术家”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作者简介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本文是老舍怀着对“故乡”的深情,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929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创作背景
学习任务一:
预习检查
认识字词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如。
出奇——特别、不平常。
着落——下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山秀美小巧。
词语解释
贮蓄——存放、储藏。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统称。
澄清——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词语解释
走近济南
▄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 “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其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学习任务二:
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思考下面问题: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词语概括)
温晴
2、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两种景物?
山、水
整体感知
总
分
总
3.课文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2-6):写济南冬天的美景。
2、写济南冬天的水色。(6)
1、写济南冬天的山景。(3-5)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部分(1):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学习任务三:
品读课文
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异地之冬: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济南冬天:
↓↓
↓↓
对 比
北平 伦敦 热带
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宝地
温晴
特点
品读课文
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原文: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阳光的描写,引起下文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把老城当作人来写,写出济南的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
品读课文
1.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种状态下的山?
研读3—5段,思考以下问题:
2.不同状态下的山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要求:注意朗读时的速度和节奏,运用上节课学习的重音和停连符号,一边朗读一边标记,感受小山的特点。
自由朗读2-3自然段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1. 阳光朗照下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比喻和拟人,将小山比作“小摇篮”,并将其人格化,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充满温情。
可爱、温情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在写山时,写了济南人的哪些表现?有什么作用?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从人们的感受写,不仅描绘了神态—笑容,还突出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朗读指导
节日PPT模板 http:///jieri/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
· ·
V
第二个“盼望着”字重读,表明“盼望”一直在进行着,很持久,更突出了对春天的渴望之情。
“春天的脚步”后面稍作停顿,表现心中的期盼,
“近了”要重读,因为期盼成为现实,春天真的来了。
【重音】
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一般用着重号标在下方“ · ”
【停连】
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用“V”标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声音的延续,用“^”标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朗读指导
停连——停顿和连接(语言节奏)
停顿——用“ⅴ”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连接——用“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坐着,ⅴ躺着,ⅴ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ⅴ轻悄悄的,草ⅴ软绵绵的。
薄雪露粉色 ( 害羞 )
全白(镶银边)
白雪黄草(穿花衣)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高
低
朗读课文“雪后的山景”一段,分析雪后的山景具有怎样的特点?说说本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秀 气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表现小山的秀气。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①妙在雪光、雪色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拟人,薄雪当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②妙在雪态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城外的远山有什么特点?
淡雅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广,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卧”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姿态,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比喻,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作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淡雅的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可 爱
秀 气
淡 雅
品读课文——领悟山光
品读课文——欣赏水色
1、说说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的?
水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绿
亮
2、本段使用了哪些修辞?
拟人、比喻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
清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 生动形象地写出水的暖、水的绿、水的多情。
品读课文——欣赏水色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比喻,用“蓝水晶”比喻自上而下的景象(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
品读课文——欣赏水色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
山水
山
水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城外远山
:绿、暖、清、亮
天气
温晴
宝地
由近及远
空灵的蓝水晶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
(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3)城外的远山:淡雅。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
意境,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及赞美之情。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谢谢,再见!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