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4 16: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备考之词语讲义
识记一个新词要走四步:
⑴这个词语的出处、基本义(原始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分别是什么?
⑵该词语在使用时要注意哪些方面?有无语义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感彩等特定指向?
⑶该词语有无语法方面的限定或常见的误用类型?
⑷造一个句子,自己创设具体的语境,辨析其使用正误。
举个例子:风行草偃——⑴这个词出自《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⑵该词语本义是风一吹草就倒下,后来用于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⑶这个成语在使用时容易犯望文生义毛病,在对象上用错。⑷管理不一定非要靠严苛的制度和无处不在的监控,如果领导干部能身体力行,积善成德,必会风行草偃,不言而化。
以上算是对一轮复习的回顾。既然是自主整理,我就不限于只分析第18题的成语辨析考查,我把词语(成语)在试卷其它地方的考查也一并分析,如文言文和诗歌鉴赏中的文言字词、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成语辨析和填写、作文中高级词汇的运用……
下面稍作展开
(一)文言词语考法
1.在文言断句模块中考文
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经常作为句读判定的标志词,出现在新高考卷的第10题。
【2022新高考卷Ⅰ】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做这道题可先找主词和谓词,如“赵”、“魏”(第二个)、“此”作主语,应在它们前面断句;“救”“歃盟”“为界”等作谓语,要分别看它们管到哪里;再找标志性的虚词,如“也”“矣”,应在它们后面断句。
2.在词语解释模块中考词语解释出现在新高考卷的第11题,这几年经常和文化常识合在一道题里考。
【2022新高考卷Ⅰ】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后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句中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这道题考了“寡人”“百乘”的文化常识,多义词“蔽”的语境意义,以及“国门”的古今异义用法等。
3.在文意理解模块中考
第12题对文章内容的概述,很多时候考得很细,往往整个选项的判定就取决于对某个重要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D项: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选项中“短时间”扣原文中的“亟”字解说,如果没注意到这个词,就可能误选。
【必备知识】亟:⑴读jí音,有三个意思: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到极点。⑵读qì音,④屡次。此外,“亟”组词还有“亟疾”:疾速,猛烈。
4.在句子翻译模块考
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典型的文言虚词常被作为句子翻译题的评分点。
【2022新高考卷Ⅰ】
⑴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⑵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这道题赋8分,译对句子大意占4分,重要词语译准确占4分。其中,四个用作评分点的词语分别是“岁不熟”(收成不好)、“且”(将)、“折节”(屈己下人)、“去”(离开)。
5.在诗歌鉴赏题里考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如新高考卷的第15题,全国甲卷、乙卷的第14题,主要针对诗中的某处词语或某个句子设题,不论是考内容的理解,还是考艺术的欣赏,难度都不大,只要读懂了关键词,基本就能判断出正确选项。
【2022年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诗歌鉴赏的A项: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原诗: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一句一句分析容易知道,“饯行之作”正确,“对象为唐少府”正确,但“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两句说明作者与唐少府并非相知很久的早年好友,而是萍水相逢、同悲失路之人。
(二)成语错用类型及考法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叠加,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牵强附会。准确理解成语意义应做到三点:一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二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三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成语的误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有原始的语境,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了解成语的古义,就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单从表面上去作肤浅的理解,甚至胡乱猜测,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成语在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语体色彩上,分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4.尊卑不分,谦敬错位。谦词,表示谦虚,只能对己方。敬辞,表示尊敬或者感激,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谦敬错位。如: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5.语义重复,叠床架屋。如:看到他那滑稽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6.功能误用,不合语法。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不能带宾语;有的只用于否定句中;有的词性不分。如: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7.不知大小,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多义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9.自相矛盾,不合情理。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0.形近混淆,一字之差。如: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前面整理了成语的十种错误用法,接下来列举成语的两种考法。
【考法一】
主观题:根据语境填空。
【2022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考法二】
选择题:近义成语辨析
【2021年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追加训练
(2022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降坠落,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的感觉,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混合后,不能自然分离,而用绳子拴住瓶子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第三次“天宫课堂”这些 ① 的瞬间启发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兴趣盎然地追寻背后的科学道理。
“天宫课堂”开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同伴的配合下,华丽转身为 ② 的科学课教师,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和地面的学生进行了 ③ 的天地互动交流。此后又于2021年和今年两度开课,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22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 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 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 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 ④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2022年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 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 ② 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 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2021年新高考Ⅱ卷改编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 ① 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然而,吃货的生产力 ② 。很快,(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甚至是“昨天的咖啡”——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 ③ 。然而,制订太空菜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两天鲜度,空间站中新鲜食品 ④ ,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太空。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18.在文中的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相应的词语(全部四字格)。(4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B.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C.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D.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2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参考答案】
(2022年新高考Ⅰ卷)18.①不解之缘;②秘而不宣;③在所难免。19.①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②第一步在陆上的发射台发射,③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④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20.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2022年新高考Ⅰ卷)18.D。19.D。20.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2022年新高考Ⅱ卷)18.①扣人心弦;②循循善诱;③热火朝天。19.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2022年全国甲卷)
17.①翻天覆地②不可企及(遥不可及)③身临其境④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故宫博……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19.B。表示强调。其它三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2022全国乙卷)17.①顺理成章(郑重其事)②不可名状(与众不同)③迫不及待
18.【答案一】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连续说的。
18.【答案二】①第一处使用的是第一人称,用“我”表达的是一种征询,表现了照相之人的忐忑,担心有哪里不妥,影响照相的效果,表现了人们对照相的重视。②第二处使用的是第二人称,用“你”表现出周围之人对照相之人的关心,且“你”再三出现,也烘托了大家照相时的热闹气氛。
(2021年新高考Ⅱ卷)18.①望而却步②不可低估③不言而喻④极其稀缺
19.B。20.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追加思考】
这些语言文字运用题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作文中多用点高档词汇
写作文要避免错别字,不用错词语,尽量多用点高级词汇,词汇和语言一旦成为亮点,很容易被评为50分以上。当然,选用高级词汇时,一定要考虑该词语用在此处是否合适,万一用错,就会让亮点变成败笔,取巧不成反蚀了本。
下面分享三篇高分作文中主体片段,请大家评价一下它们分别用了几个高档词汇——
商业社会习惯于用制度和规定来压抑人的主体意识。我们被四周浮华的欲望和邀请蒙蔽了心灵,心甘情愿地沦为消费主义的奴隶。殊不知这种狂欢以我们的自由与自我为代价,一纸冷冰冰的规定发下来,冻结了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却还想着下班后买一杯花哨的网红奶茶。在这种生活中,我们与思考分离,与他人割裂,进入了原子化的生存状态,好似漂浮在一个孤岛上,四周没有慰藉,只有欲望的海洋。
(选自2023南京期末考作文《一杯咖啡的尊严》)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以本手为前提,别出一格,妙手生花。创新者与平庸者之间仅一步之遥,只不过前者走在前面,后者走在后面。在风云诡谲的棋盘上,出奇制胜才是关键。跟随别人的脚步,不敢触摸枷锁,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这样的人只能沦为平庸者。康有为曾言:“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确实,创新者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平庸。“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各成一派,他们的成功正在于“独创”二字;在众多的画作中,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也是由于画家富有独创精神,自成一家,才独树一帜。
(选自2022新高考Ⅰ卷优秀作文《夯实基础出新招,奋力前行战棋场》)
强而不骄,慎终如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弱者夙兴夜寐,焚膏继晷,终可成强者;强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君不见,天才仲永不思进取,终“泯然众人矣”;君不见,枭雄曹操急于求成,终兵败华容道;君不见法兰西雄狮拿破仑志得意满,终有滑铁卢溃败。从底层向上攀爬很艰难,从高处跌落后再向上更苦涩,中国女排斩获“五连冠”后走的那一段挫折衰落的历程是那般辛酸和艰难。所以,要慎之又慎。慎终如始,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利用最初的优势,保持最初的冷静,不忘最初的梦想,懂得内敛节制,居安思危。如王献之依缸习字,强当恒强,永无止境。
(选自2021新高考Ⅰ卷《强弱可变,不骄亦不躁》)
【总结】
词语积累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没有词语,也就无所谓语言。没有语言,思维就无法拓展,文学就无从谈起,审美就没有工具,文化就无法传承。可以说,在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无可争议地占据第一位。因此词语积累应成为日常学习的重中之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