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4 19: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七律·长征
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1)树木茂盛的山岭之间,一条澄澈的玉带逶( )迤( )而过,这是美丽的漓江。
(2)人民解放军排着整齐的方阵,气势磅( )礴( )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3)腊子口是岷( )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
(4)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 )边上,我有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二、选择题
2.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形近字辨析
3.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委( ) 薄( )
证( ) 逶( ) 礴( )
闲( ) 拖( ) 岷( )
闭( ) 迤( ) 眠( )
4.比一比,选字组词。
【度 渡】 ( )江 温( ) ( )过难关
【崖 涯】 山( ) 天( ) 悬( )
【律 津】 规( ) 天( ) ( )师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5.颜:①颜面,脸面 ②颜色,色彩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2)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
尽:①完毕 ②全部用出 ③都,全
(3)三军过后尽开颜( )
(4)用尽力气(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1)《七律·长征》一诗中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 。
(2)更使红军感到欣喜的是终年积雪不化的岷山被自己踩在脚下,红军翻越岷山后,人人笑逐颜开。这句话对应的诗句是: , 。
7.句子作坊。(按要求回答问题)
1.表现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的诗句是:
2.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六、诗词曲鉴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9.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10.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1.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诗
1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3.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
14.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
15.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 ,后四句主要是 , 颈联是全诗的 。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yá
2.C
C.“金沙水拍云崖暖”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
根据句意朗读节奏为:金沙/水拍/云崖暖。
故选C。
3. 征求 委任 单薄 证据 逶迤 磅礴 空闲 拖走 岷山 关闭 迤逦 睡眠
4. 渡 度 渡 崖 涯 崖 律 津 律
5. ① ② ③ ②
6.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体会到作者视困难如“细浪”“泥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9.红军不怕远征难 10.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1. 抒情 七律 12.C
13.形容变化巨大。 14.项羽 15. 叙事 议论 主旨和灵魂 16.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1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天翻地覆慨而慷”意思是: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天翻地覆:指巨大变化。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是指当年在刘邦兵败的时候,项羽没有赶尽杀绝,后来兵败于刘邦,这告诉我们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所以“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项羽。
15.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前面四句是历史纪实,着重于叙事,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后面这四句是议论说理,但不是概念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语言来表达。
诗歌中的颈联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故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
16.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