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直线运动第2课时速度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直线运动第2课时速度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5 01: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速度》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运动和力》第2节《直线运动》第二课时。本单元分为6节,结构清晰。前2节学习物体的运动,主要包括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运动快慢的比较;第3~5节学习力学知识,主要学习力的基本概念,重力、摩擦力等具体的力,力的合成和二力平衡等知识点,通过二力平衡的学习理解物体受力是否平衡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初步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第6节结合物理学史和理想实验,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具体解释了运动和力的内在关系。
在知识本体上,速度是初中阶段第一个系统建立的物理概念,速度公式是初中阶段第一个学习的物理公式。两个“第一”不仅决定了这节课在运动和力这个单元的地位,更是为后面功率、比热容、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能力与情感态度上,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得到发展,也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感受到科学方法和分析能力对于学习好物理这一门科学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有一定的感性认知,速度公式在数学和科学上都有学习和应用,但是为何建立速度的概念不明朗,同时缺乏理性认知和公式应用的规范性。学生对于运动快和慢的表达模糊,往往会有“运动速度快”这种杂糅的表达,这些都需要通过速度这节课的学习来纠正并规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活动“夹乒乓球”,感受生活中各种快慢的比较;
2、通过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一步认识并应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并归纳出第三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经历速度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理解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记住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3、演示测量物体的速度,学会利用公式进行规范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速度概念的形成、公式计算的规范性
难点:速度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乒乓球、筷子、秒表、刻度尺、自制教具。
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速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公式的规范计算。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生对运动的“元认知”,通过课堂生成、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能够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并进行科学的比较,从而建立速度的概念。再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规范计算。最后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进一步理解速度在生活中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明白速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速度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方法是:通过情景模拟,利用总结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在两个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1秒钟时小车的位置”,从而发现两种常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具有局限性,必须要路程或者时间相同才可以用,而比较1秒钟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前两种方法的共性,更具有普遍性。当然比较1分钟,1小时,1天等等都可以,而把1秒钟,1分钟,1小时,一天称为“单位时间”,方法三可归纳为:“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 “速度”,其中“度”表示程度,所以“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本节课要突出的另一个重点是:公式计算的规范性。方法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知道速度的测量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并利用公式进行规范计算,再通过实际生活中使用共享单车的真实情境,巩固公式的规范计算。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
比较
快慢
建立
速度
规范公式的计算
情景
1
趣味
游戏
情景
3
情景
模拟
情景
2
亚洲飞人
情景
4
测量
速度
快慢
)
2、流程图说明
情景1 趣味游戏
通过夹乒乓球比赛,引出快慢,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快慢的思考。
情景2 亚洲飞人
通过观看苏炳添百米比赛的视频,归纳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景3 情景模拟
通过PPT展示两辆小车的运动,尝试利用总结的两种方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并引导学生寻找“1秒钟时小车的位置”,找出第三种比较方法。
情景4 测量速度
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规范计算。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准备了两双筷子和一些乒乓球,请两位同学上前来进行比赛,屏幕记时15秒,统计成绩。 【提问1】请问谁赢了?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2】回忆刚刚的比赛,与输了的人比,赢了的人夹得很怎么样? 【提问3】如果我让这个同学夹15秒,另一个同学仍然夹10秒,那么,你们统计的个数是否能公平比出谁赢谁输?所以,判断夹乒乓球比赛输赢需要同时考虑什么呢? 【提问4】请问生活中有类似的比较快慢吗?比较快慢又需要考虑什么呢? 【活动一】夹乒乓球比赛 两位同学上前准备,在座同学分为两组负责记数,并观察两位同学夹乒乓球的情况。 【思考并回答问题】 (相同时间内)夹的乒乓球个数多。 快。 不能 所用时间,夹的乒乓球个数 跑步、跨栏、游泳… 路程和时间
一、速度概念的建立 以跑步运动为例,带大家一起回顾苏炳添百米飞人的风采。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提问4】最终苏神以9秒83的成绩第一个冲到终点获胜,他跑的最快,请问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呢? 【总结】方法一:相同路程比时间 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提问5】这是跑的过程中的一张照片,请问是否也可以比较哪个运动员跑的最快?你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总结】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路程 所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活动三:情景模拟】 PPT展示两辆小车的运动,尝试利用总结的两种方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寻找“1秒钟时小车的位置”,找出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共性,归纳第三种比较方法。 【总结】 方法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活动二】比较快慢 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时间相同,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观察与思考】 找出并观察第一秒时小车的位置,思考哪辆小车运动快,总结第三种方法。 【比较与思考】 与方法一、方法二比较,方法三有什么优点?
二、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建立速度概念。 提问: 1、如何求出速度呢?表达式是什么? 2、速度用v表示,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符号表达式是什么? 3、根据公式,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PPT展示单位换算的过程。 根据定义,说出速度的表达式。 说出符号表达式以及速度的单位。 米/秒,千米/时 阅读教材P63,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的快慢及其数值的物理意义。
三、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活动四】演示实验:速度的测量 利用电动机拉动钩码,测量钩码的速度。并利用公式规范计算小车的速度。 学习利用速度公式规范计算小车运动的速度。
【习题】小新骑共享单车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他在5秒内通过了20米,求: (1)小新骑车的速度v。 (2)小新骑行2千米所需的时间t'。 解:(1) (2) 练习公式的规范计算。
四、应用 我国高速公路领先世界,不同的高速公路限速不同。出示上海外环高速上 “80”牌:提问: 1、“80”是什么意思? 2、换算成米/秒是什么? 3、与刚刚测量的钩码运动比如何? 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1、限速80千米/时 2、22.2米/秒 3、快太对了
课堂总结 比较运动员跑步快慢最直接、最普遍的方法是什么?速度大,说明物体运动快;速度小,说明物体运动慢。 比速度。
反馈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
路程相同,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
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单位

1m/
s
=
3
.
6
km/
h
)相同路程 比时间 (
速度
) 比较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相同时间 (
物体
运动的快慢
)比路程 时间相同,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