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资产古代亚非文明(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农业发展 B.对外扩张 C.统一政权建立 D.对外贸易
2.古埃及人发现,每年七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太阳历。这是古埃及人在哪个领域的突出成就( )
A.医学 B.数学 C.文学 D.天文学
3.下列哪一项准确反映了古埃及王权的衰落( )
A.古埃及人创造了太阳历、象形文字 B.金字塔越修越小
C.波斯帝国吞并埃及 D.古埃及几度分裂
4.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5.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阴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材料反映埃及的文明成就是( )
A.天文历法 B.建筑雕塑 C.解剖医学 D.文学艺术
6.胡夫金字塔坐落在尼罗河下游西岸,其石块之间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以上叙述主要反映了古埃及( )
A.适应环境发展文明 B.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统治者陵墓的规模 D.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7.威尔 杜兰特在评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主要靠河流的定期泛滥。”这表明,该古代文明能够存在的原因是( )
A.农业十分发达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土地十分肥沃 D.先进的生产技术
8.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其中,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印度
9.这片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西方人因其形状似一弯新月称这块土地为“沃月地带”。下列属于这里产生的文明成就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种姓制度
10.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这种现象大约开始于( )
A.约公元前4000年 B.约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3500年 D.约公元前2400年
11.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战争更加激烈。经长期混战,两河流域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军事同盟。这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小邦林立、独立自治局面的结束与地域性统一王国的出现。由此可见,当时实现统一的方式是( )
A.民族交融 B.战争 C.贸易往来 D.协商
12.苏美尔人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把字刻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干燥后文字笔画形似楔子。这种文字起源于下列哪一地区( )
A.尼罗河流域 B.恒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两河流域
13.《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
14.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15.某校九年级的一位同学要扮演一位古印度人,他应该采用的台词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16.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下遭受歧视和凌辱,地位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是( )
A.贱民 B.吠舍 C.首陀罗 D.婆罗门
17.印度和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②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③都濒临同一个大洋 ④工业高度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我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起源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
B.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产生背景是受苦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
D.它主要传播地区是西亚、北非和欧洲
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0.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C.致力解脱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
你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
……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或用来抵债: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材料三:早期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
(1)材料一中的诗歌歌颂的是什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热情地歌颂它?(4分)
(2)古代埃及文明的形成与这条河流有什么密切关系?(6分)
(3)依据材料二说出奴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4分)
(4)材料二对我们今天建设法治社会有什么启示?(4分)
(5)材料三佛教教义哪一内容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请说明理由。(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所独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而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所享有的特权,还是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折射。
——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
材料二 两河地区的统治者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公正。一方面是发布“解负令”……缓解因贫富分化严重而变得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请回答:
(1)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埃及政治文明特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实证材料二的“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导致两河地区“贫富分化严重”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什么?谈谈你对统治者“体现自己的公正”的根本目的的认识。(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粮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这条世界最长的河流,在非洲东北角孕育了古老的文明。
材料二:印度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印度河流域发现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1)材料一中非洲东北角的“古老的文明”指的是什么?这一文明的象征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文明区域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请分别写出其中掌管祭祀和军事的等级名称。(6分)
(3)这些古代文明都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2分)
24.阅读下列图片,探秘人类古老的文明。回答问题。(10分)
(1)图1反映的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4分)
(2)根据图2所反映的等级制度,把持着神权的等级是什么?(1分)
(3)图3这一美丽的景观应该是出现在哪一大河流域?(1分)
(4)上面三幅图片其反应的实质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尼罗河整个流域是稳定有效的整体,而且“尼罗河平缓的河流是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埃及统一,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尼罗河适合农业灌溉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对外扩张和对外贸易,与尼罗河的地理特征无关,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涨落和星辰的长期观测而总结出来的,他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再加上5个宗教节日,共计365天。但它比实际一年的时间少0.25天。古埃及人制定每年365天的历法被称为太阳历。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B
解析: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古埃及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可知,材料反映了法老利用神权强化王权。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太阳历,属于天文历法范畴,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金字塔的修建的技术高超,因此它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ABC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不能从中得出,排除。故选:D。
7.答案:B
解析: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材料“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主要靠河流的定期泛滥”说明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古巴比伦文明,B是正确的选项;ACD观点片面。故选:B。
8.答案:C
解析:古丝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故选:C。
9.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提示: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 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11.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经长期混战”,由此可见实现统一的方式是通过战争。
12.答案:D
解析:提示:两 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据“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故B正确。材料与奴隶制度、等级制度、法制传统无关,排除A、C、D。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信息判断可知,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歧视。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根据“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可得出这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C项正确;A项是古巴比伦法律的内容,排除A项;B项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排除B项;D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利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就是贱民,A正确。
17.答案:A
解析: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印度的人口数量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粮食需求量大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8.答案:B
解析: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的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进入极乐世界。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所以西亚和北非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ACD说法错误。故选:B。
19.答案:B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因此B表述正确。故选:B。
21.答案:(1)尼罗河。因为尼罗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居民,孕育出古埃及文明。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淤泥;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航行变得极为容易,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3)奴隶可以任意被买卖或杀害,没有人身自由。
(4)应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等等。
(5)宣扬“众生平等”。不是。原因:这种平等仅仅是精神上的平等,因为种姓制度的影响一直都存在。
解析:(1)据材料一“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你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可知,材料中的诗歌歌颂的是尼罗河,古埃及人因为尼罗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居民,孕育出古埃及文明。
(2)据材料一“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你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沿着你从天国下降的旅程”可知,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淤泥;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航行变得极为容易,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3)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或用来抵债: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可知,奴隶可以任意被买卖或杀害,没有人身自由。
(4)据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或用来抵债: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可知,应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等等。
(5)据材料三“早期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可知,材料中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这种平等仅仅是精神上的平等,因为种姓制度的影响一直都存在。
22.答案:(1)象征:金字塔。
特征: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2)实证: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因素:商品经济活跃。
认识: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
(3)表现:实行种姓制度,创立佛教。
特点:宗教性。
23.答案:(1)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2)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
(3)大河流域。(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材料一中非洲东北角的“古老的文明”指的是古埃及文明。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与亚洲毗连。尼罗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埃及,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伟大的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建筑。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结晶。
(2)由材料二“印度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印度河流域发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文明区域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古达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
(3)据所学知,古埃及和古印度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24.答案:(1)奴隶制阶级;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婆罗门等级;
(3)尼罗河流域;
(4)都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