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课题与课时】
课题: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2012版),第二章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共3课时 第1课时
设计教师:
【课标要求】
理解加、减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学习目标】
1.通过任务一,能说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能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初步感知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2.通过例讲示范,会熟练计算有理数包括小数、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升运算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独立完成任务一: 3(检测目标1)
2.合作完成任务二:5、6、7 (检测目标2)
【学习提示】 阅读评价任务,明确本节内容有几个任务需要完成,每个任务要怎样完成,完成以后的检测评价内容是什么,同时明确针对目标的评价标准,有效引导自己学习.
【资源与建议】
1.本主题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而本节其核心就是通过把混合运算全部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本主题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典例示范 →计算运用.
3.本主题的重点是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你可以通过活动1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通过活动2,借助练习纠错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习提示】 在开始本节课学习之前,先认真阅读以上资源与建议,明确这节课内容的出处、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的路径、学习的重难点及突破的途径,为顺利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作好准备.
【学习过程】
课堂预学----学前准备:
知识储备: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
3.符号 “+”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学具准备:红白纸片各5张
课堂互学----组内研学、学生展学、自我归纳
任务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指向目标1)
1.请按下列规则做游戏:
(1)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
(2)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
根据教材43页小丽抽到的4张卡片和小彬抽到的4张卡片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获胜的是谁?
问题1:小丽抽到的卡片计算结果是多少?(列出算式)
问题2:小彬抽到的卡片计算结果是多少?(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3: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和减法运算我们应该怎么计算?
问题4:小丽和小彬谁获胜?
课堂固学----即时评价一(检测目标1)
3. 小组比赛:利用本组的卡片,按照上述规则进行比赛,看看谁获胜吧.
【评价标准】每位获胜者得2分.
任务二: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指向目标2)
4. 典例学习
例1:计算:
(1)(- )+ -; (2)(-5)-(-) +7-.
课堂固学----即时评价二(检测目标2)
5. 口算.
(1)2-7 (2)(-2)-7 (3)(-2)-(-7) (4)2+(-7) (5)(-2)+(-7)
(6)7-2 (7)(-2)+7 (8)2-(-7) (9)0+(-6) (10)0-(-7)
6.计算
(1) +(-) -; (2)(-) +- ; (3)(-11.5)-(-4.5)-3; (4)(- )+(-) -.
【评价标准】口算每小题1分,计算每小题2分,达到18分说明目标2已达成.
【课堂固学—-达标检测】
1. (8分)计算:(检测目标1,2)
(1)33.1-(-22.9)+(-10.5); (2)(-8)-(-15)+(-9)-(-12);
(3)+(-) –(-) +(-) ; (4) +(-) –(- )+(- ).
2. (4分)一个病人每天下午需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高压变化情况(与前一天比较)。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高压为160单位。(检测目标2)
日 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收缩压的变化 升30单位 降20单位 升17单位 升18单位 降20单位
⑴该病人哪一天的血压最高?哪一天的血压最低?
⑵与上周相比,本周五的血压是升了,还是降了?
【学后反思】
1.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
用字母表示: .
本课学习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
2.小结自己在学习菱形中的注意事项,或需要求助的困惑与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评价任务自我量化表
评价任务 得分 总得分 等级 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1 本课时评价任务总分共30分 A级:达到总分的80%(24分)及以上; B级:达到总分的70%(21分)及以上; C级:达到总分的60%(18分)及以上; D级:达到总分的60%(18分)以下.
评价任务2
达标检测
【学习提示】 对本节的学习进行归纳形成知识框架,并从学习经历中反思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及掌握了那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题(指向全体学生)
1.计算:
(1)(-) -15+(-) ; (2) (3)(-8)-(-15)+(-9)-(-12);
(4)(-)-15+(-); (5)(-18)-(-)+(+8)-(+); (6)-+(-)-(-)-.
2.四十一中学七(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cm.
(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学生的身高情况(单位:cm).试完成下表:
(2)这6名学生中谁最高?谁最矮?
(3)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能力提升题(指向等级为A和B的学生)
3.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标志物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2米,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0.5米,相持一会后,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4米,随后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1.3米,在大家的欢呼鼓励中,标志物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0.9米,若规定标志物向某队方向移动2米该队即可获胜,那么现在谁赢了?用算式说明你的判断.
4.若│a│=2,│b│=3,│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