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 2(人教版)
章末知识网络
生物·必修 2(人教版)
二、受精作用
1. (2014·中山纪念中学高一检测)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
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
答案:C
2.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解析: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的细胞核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而成的,来自爸爸和妈妈的染色体一样多;虽然这位同学和弟弟的父母相同,但由于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存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现象,所以父母提供给他们两个的遗传物质实际上是不一定相同的;同源染色体是指能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弟弟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答案:C
3.人类的生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多胞胎现象,若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多少个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 )
A.4个,1个 B.4个,2个
C.4个,4个 D.1个,4个
答案:A
4.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C.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 D.精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答案:D
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个中心粒开始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B.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精子都不正常
C.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D.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B
6.如图表示高等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据图回答:
(1)过程A表示__________,它发生在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中。
(2)过程B表示__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图表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那么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主要进行__________分裂。
(4)假设成体Ⅰ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那么图中Ⅲ和Ⅳ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__________。
解析:生物体发育成熟后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有性生殖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高等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再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完整的生物个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1)减数分裂 睾丸或卵巢 (2)受精作用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3)受精卵 有丝 (4)10条、20条
一、选择题
1.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 )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D.细胞中的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答案:B
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A
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携带的细胞质很少
解析:由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多于1/4的细胞质;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概率是相同的;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融合,而不是整个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精细胞到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
答案:D
4.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可能是( )
解析:经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会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选项A、C中分别只有1、0条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不符合交叉互换的现象;选项D中只含有两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B
5.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过程就是指 Ⅰ+Ⅱ 的过程
B. Ⅲ 所示过程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D.减数分裂和受精卵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解析:Ⅰ表示减数分裂,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新个体。
答案:A
6.(双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下列针对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脂质的功能
B.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不同
D.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遗传的稳定性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相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BD
7.(双选)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答案:AD
二、非选择题
8.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像D→F属于________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____分裂。
(2)图A~F中有染色单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
(3)图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与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图G中的____________。(选择正确选项)
A.0~1段 B.1~2段
C.2~3段 D.3~4段
解析:(1)细胞E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细胞F的每一极都有4条染色体,说明图像D→F属于有丝分裂;细胞A中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只有细胞C中的一半,说明D→A属于减数分裂。(2)细胞A内无同源染色体,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B内无同源染色体但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C、D、E内有同源染色体,也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F内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姐妹染色单体。(3)A与a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故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会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坐标G中的1~2段;a与a为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坐标G中的3~4段。
答案:(1)有丝 减数 (2)B (3)B、D
生物·必修 2(人教版)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一条染色体复制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染色体
C.相同来源的染色体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答案:D
2.(2014·深外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也有细胞周期
B.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精(卵)原细胞只可进行减数分裂
解析:减数分裂是指在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如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使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精(卵)原细胞自身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答案:C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第一次分裂结束
B.第二次分裂结束
C.着丝点分裂时
D.联会时
答案:A
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指( )
A.细胞中的四对染色体
B.细胞内有四个DNA分子
C.细胞内有四个染色单体
D.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
答案:D
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中形态相似但颜色深浅不同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图中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B.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有可能为大肠杆菌的细胞
D.分裂后的子细胞中将含有2条染色体
解析:由图可知,此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且每一极都存在2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分裂后的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存在染色体。
答案:A
6.下面的图1、图2分别为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3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图1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有________(填标号),蓝藻与图1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该细胞产生的抗体蛋白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生物膜为________(填标号)。
(3)若图2细胞发生癌变,则该细胞易扩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细胞中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具有染色单体的有________(填字母),D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⑧ 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③⑦①(要按顺序答)
(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4)EB ABCE BCE 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一、选择题
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染色体复制
解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答案:C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解析:同一个体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都经过了间期的复制,但染色单体并未分离,因此染色体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并不相同,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联会现象,而有丝分裂前期无此现象;对于中期,二者染色体数目相同、DNA数目相同,而染色体行为并不相同,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有丝分裂中期则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对于后期,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二者染色体数目不同、DNA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二者后期染色体行为不同;对于末期,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DNA数目不变,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C
3.图中的Ⅰ、Ⅱ、Ⅲ、Ⅳ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对此图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Ⅱ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
C.Ⅲ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Ⅳ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1∶2∶2,A错误;Ⅱ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B正确;Ⅲ中染色单体为零,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D错误。
答案:B
4.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B.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分裂后一定形成2个精细胞
D.甲、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分析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又因乙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由于丙细胞中移向每一极的只有两条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第一)极体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甲、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5.P和Q是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经测定发现P细胞中的核DNA含量是Q细胞中的一半。下列对两细胞所处时期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P细胞
Q细胞
A
有丝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前期
B
正常的体细胞
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生殖细胞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正常的体细胞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等;正常体细胞的核DNA含量是生殖细胞的两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含量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含量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一半。
答案:D
6.(双选)人类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则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是相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解析:在没有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时BD才是正确的。
答案:BD
7.(多选)下列关于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解析: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中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但无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但无DNA的复制,DNA分子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分子数目不变。
答案:ABD
二、非选择题
8.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图2中表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__________。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细胞。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填编号)。
解析:(1)图1是减数分裂,b从无到有再到无,表示染色单体;a发生减半,且在Ⅱ、Ⅲ中与c存在1∶2的关系,表示染色体;c加倍(复制),再两次减半,表示DNA。图2中甲是有丝分裂中期,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图1中Ⅲ染色体已减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对应图2中的乙。图2中丙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是间期DNA的复制。由Ⅱ变化为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4)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图1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应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减数分裂结束后的细胞,是Ⅲ和Ⅳ。
答案:(1)a 甲 (2)乙 初级卵母细胞 (3)DNA复制 丙→乙 (4)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Ⅲ和Ⅳ
生物·必修 2(人教版)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B
2.下列关于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等位基因存在于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
C.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答案:D
3.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答案:A
5.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果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解析:根据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染色体中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
答案:D
6.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______果蝇的染色体图解。图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的果蝇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
(4)果蝇的一个体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
解析:(1)此果蝇细胞内有两条异型染色体,所以为雄果蝇图解。细胞中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是X、Y染色体。(2)它有4组同源染色体,所以能产生16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3)AaXWY是此果蝇的基因型。(4)果蝇一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经染色体复制,形成两个W基因。
答案:(1)雄 4 X、Y染色体 (2)16 (3)AaXWY
(4)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答案:C
2.(2014·广州大学附中高一检测)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原细胞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X染色体与Y染色体可视为同源染色体,但有非同源区段,一部分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不存在。因此仅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要发生分离,则该细胞中应含有两条X染色体。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该细胞应为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C
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 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③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答案:A
4.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一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这些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子二代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
C.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眼色和性别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解析:由于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子二代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WXW与XWXw两种基因型;子二代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眼色和性别不属于同一性状,而分离定律是指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间发生的。
答案:D
5.R(红色)和r(白色)是位于某种蛾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一种。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其性别的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解析:由题干可知,无论雌蛾为何种基因型,其只有白色一种表现型,故当亲本之一的基因型为RR时,子代基因型为RR或Rr,这两种基因型的个体,红色的个体一定为雄性,白色的个体一定为雌性,这样便可以根据子代个体的颜色判断出性别。
答案:B
6.(双选)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B.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C.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D.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解析:AA型配子中没有a基因,说明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与a已经分开,一定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号染色体未分离;AA型配子中不含性染色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由产生的不含性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分裂而成;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不含性染色体的性细胞。
答案:AC
7.(双选)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不同。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不可能会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解析:萨顿假说中,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若缺失的是A基因,a基因控制的性状就能够表现出来。
答案:AC
二、非选择题
8.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下图(左)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下(右)。分析回答: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________;
②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圆眼 (2)常 (3)(顺序可颠倒)X染色体的Ⅱ区段
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 (4)①棒眼雌果蝇 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 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
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
生物·必修 2(人教版)
第3节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性别决定发生在( )
A.幼体出生时
B.胚胎发育时
C.合子形成时
D.胚后发育过程中
答案:C
2.(2014·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检测)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有关;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一对性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与呼吸酶等相关的基因也会表达;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有杂合子的基因型XY,雌性体细胞中有纯合子的基因型XX 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人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⑥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解析:①中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②中雄性体细胞中有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体细胞中有同型的性染色体XX;④中女孩的色盲基因既可由父方遗传来,又可由母方遗传来。
答案:D
4.属于伴X隐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XhY),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是(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母→父亲→男孩
D.祖父→父亲→男孩
答案:B
5.某人的伯父和姑母的儿子患色盲,但其祖父、祖母均正常,此人与其姑母的女儿结婚,后代患色盲的概率是(此人的母亲和姑父均不携带色盲基因)( )
A.1/2 B.1/4
C.1/8 D.1/16
答案:C
6. 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__(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__________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
解析:(1)女患者Ⅱ3的父亲Ⅰ1正常,女患者Ⅱ6的父亲Ⅰ3正常,可以判断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此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进一步分析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或都是AABb,Ⅰ3和Ⅰ4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或都是AaBB,Ⅰ1、Ⅰ2的基因型和Ⅰ3、Ⅰ4基因型不同。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Ⅱ2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Ⅱ5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3×2/3×1/2+2/3×1/3×1/2+2/3×2/3×3/4=5/9。
答案:(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或AaBB(AABB或AABb) 5/9
一、选择题
1.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A.患者通常为女性
B.儿子的患病基因一定是由母亲传递的
C父母正常,女儿可以是患者
D.双亲若表现正常,则后代都正常
答案:B
2. (2014·汕头潮阳中学高一检测)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有病女儿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①;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有病男性后代中男性均有病,即④;如果父亲有病女儿必有病或儿子有病母亲必有病,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即②;在伴性遗传中,如果母亲有病儿子都有病或女儿有病父亲必有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即③。
答案:C
3.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解析:已知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其基因型为XAY,妻子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aXa,因为女性的X染色体可以传递给儿子,妻子没有致病基因,所以这对夫妻只要生育男孩就可以避免该遗传病在后代中出现;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判断妻子有可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男孩有可能患病,所以这对夫妻最好生女孩。
答案:C
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鸡,雌的均为非芦花鸡。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相等
C.F2中雄鸡有一种表现型,雌鸡有两种表现型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依题干信息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是显性性状。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中雄鸡和雌鸡表现型均有两种。
答案:C
5.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解析:由Ⅱ4和Ⅱ5生出的女孩Ⅲ7,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
答案:D
6.(双选)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8
解析:由3和4号婚配生出7、8号都不患甲病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不可能来自1号,10号的致病基因来自5号,间接来自1号,故B错误;3号基因型为AaXBXb,4号基因型为AaXBY,按两个分离定律解题,Aa×Aa→1/4aa,XBXb×XBY→1/4XbY,故D错误。
答案:BD
7.(多选)已知果蝇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刚毛对截毛完全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X,Y染色体上都有)。两种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
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
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
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
解析:若控制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用基因A与a来表示,控制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用基因B与b来表示,则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可用XABXAB与XabYb来表示,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ABXab与XABYb,所以后代中均为红眼刚毛个体;纯种野生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可用XABYB与XabXab表示,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ABXab与XabYB,后代果蝇有红眼刚毛雌果蝇和白眼刚毛雄果蝇。
答案:ABD
二、非选择题
8.(2014·广州执信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遗传系谱,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
(1)该致病基因是________性的。
(2)5号、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8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__)或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10号的基因型是______(比例为________)或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
(4)若8号与10号婚配,则后代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7号、9号患病,但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则可判断此病为隐性遗传病。(2)7号和9号的基因型为aa,则3号、4号、5号、6号的基因型均为Aa。(3)8号和10号表现型为正常,所以计算几率时,就不应把aa再考虑进去,而应按1AA∶2Aa,即AA为1/3、Aa为2/3考虑。(4)8号和10号基因型究竟是AA还是Aa,并没有确定。所以计算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就应把他们是杂合子的几率2/3考虑进去,即1/4×2/3×2/3=1/9。
答案:(1)隐 (2)Aa aa (3)AA 1/3 Aa 2/3 AA 1/3 Aa 2/3 (4)1/9
9.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亲代杂交后子代的裂翅与非裂翅之比为1∶1,因此亲代裂翅果蝇为杂合子。(2)如果该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XAXa、XaY,则子代雌性中有裂翅、非裂翅,雄性中也有裂翅、非裂翅,这与题意相符合。(3)当亲代表现型雌性为非裂翅,雄性为裂翅,子代雌性表现为裂翅,雄性表现型为非裂翅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的雌性与雄性都有裂翅和非裂翅时,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该组合的表现型可以为雌性非裂翅,雄性裂翅。若让两个显性亲本杂交,后代隐性在雌、雄个体中均出现,说明该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
答案:(1)杂合子
(2)
(3)非裂翅 裂翅(或裂翅 裂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