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导入
一. 认识爱莲人
周敦颐,原名周敦实,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
二. 诵读爱莲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字词解释
可爱:值得怜爱
甚:很,非常
自:自从
李唐:这里指唐朝。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字词解释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亵:亲近而不庄重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指清水
通:贯通;通透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字词解释
谓:认为
君子: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者:……的人或物。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释义一: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释义二: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释义三: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释义四:
三. 体会爱莲情
1.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和赞美莲的?
1.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
2.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和赞美莲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四. 把握爱莲法
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除了莲,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目的是什么?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美好的姿态气质
端庄严肃,品行高洁,令人敬重
托物言志
菊花
隐逸
牡丹
富贵
莲花
君子
象
征
这里运用的手法:对比、衬托
象
征
象
征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 ,因为它 “ ”,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 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五. 书写爱莲心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