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司马迁
将相和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会复述课文。
学习目标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作者简介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背景简介
璧 诺
怯 瑟
缶 拒
卿
(qiè)
(bì)
(nuò)
(fǒu)
(jù)
(sè)
(qīng)
我会认
我会读
召 见
大 臣
议 论
宫 殿
进 献
zhào
chén
yì
gōng
xiàn
允 诺
nuò
典 礼
胆 怯
拒 绝
荆 条
diǎn
qiè
jù
jīng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允诺
应许,答应,同意。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思量
考虑,想。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推辞
攻无不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多音字
jiāng (将要)
jiàng (将领)
huà (计划)
huá (划算)
将
划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完璧归赵
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反映了蔺相如的机智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学习思考
你觉得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深谋远虑的人。这次去秦国谈判,他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完成这次任务。
渑池之会
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王的尊严。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负荆请罪
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蔺相如先是对廉颇避让。他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忠贞爱国
勇敢机智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蔺相如
廉颇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课文结构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