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兑(yuè)命》曰“学学半”
B.教学相长(zhǎng)也
C.选贤与(yǔ)能
D.男有分(fèn),女有归
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3.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B.选贤与能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6.填空。
(1)《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林要到文化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文化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小林,你会向老大爷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外户而不闭 故曰:教学相长也
B.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C.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D.其此之谓乎 货恶其弃于地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礼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句总领全篇,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为“大同”。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为了“多得”而在劳动中尽全力工作。
D.本文多用对偶句和排比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11.文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12.文中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相照应的语句是什么?
1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的?
14.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请重法以禁之( )
(2)朕当去奢省费( )
(3)轻徭薄赋( )
(4)安用重法邪(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请重法以禁之。
(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17.唐太宗的言论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什么思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各子其子 ( ) (2)大人世及以为礼( )
(3)礼义以为纪( ) (4)以笃父子 ( )
(5)以睦兄弟 ( ) (6)以贤勇知 (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力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睦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兵由此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天下为家”有何特点?
答案
C 2;D 3.D
(1)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2)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健康成长。
5.(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6、(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7、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老大爷,请问到文化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啊?
8、A
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10、C
1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用不着关闭大门。
14、有。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15.(1)有的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16.(1)有的人建议加大法律惩罚的力度,以禁止盗窃行为。
(2)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
17.选贤举能,使民有所养。
18.(1)以……为子 (2)认为 (3)纲常 (4)使……诚信 (5)使……和睦 (6)通“智”
19.(1)谋财出力都为自己。 (2)用来使兄弟(关系)和睦。 (3)战争由于这样发生。 20.排比手法。特点:社会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