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章末复习课
目录
课标解读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随堂巩固
课标解读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的交换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章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思维导图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特点
概念、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意义
昼夜交替
时差
地转偏向力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的公转
特点
概念、公转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司机的更替
考点梳理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晨昏线的主要特点及判断方法
时间、日期的计算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知识点: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球自西向东绕______在不停地旋转,这是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特点:
方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周期: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一个太阳日:24小时
速度: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
线速度:不同纬度地区各有差异
地轴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________。
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________。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作_______(圈)。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不停地自转。
昼夜交替的意义:
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______,不影响其速度。
①地转偏向力
②偏转规律
方向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转。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
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小时。
(2)时区与区时
名称 时区 区时
属性 范围 时间
产生 全球分为24个时区,各跨15° 各时区都以本是去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关系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1
(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现,这就是国际日界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_______;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________。
减一天
加一天
知识点: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
3.经度法
地球自西向东转,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知识点:晨昏线圈的主要特点
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赤道上每天6时日出,18时日落。
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同时为0°,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移动15°,与地球自转相反
知识点:时间日期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等于4分钟,东加西减。
2.区时的计算
①确定时区
②计算区时
3.日期变更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__时所在经线
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0
知识点:地球公转
1.概念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
2.特点
方向:自西向东
速度:平均角速度59′/天;
平均线速度30千米/秒。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黄赤交角: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1.概念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____________。
回归运动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日出
日落
正午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日期
节气 春分、秋分 夏至 冬至
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3.21/9.23前后
6.22前后
12.22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分布规律
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区域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各地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各地
赤道
极点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_________;
②夏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往___移动,北半球________;
③北极有极昼现象的时间是半年,北极有极夜现象的时间也是半年。
昼长夜短
南
昼渐短
知识点: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1.日地距离法
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时间为冬至日后;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时间为夏至日后。
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
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该线与地球表面的点为太阳直射点。
观察该点所在的半球位置,若在北回归线,为夏至;若为南回归线,为冬至。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计算楼间距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L
h
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α
h
太阳光线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
随堂检测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
A.16日6时30分 B.16日18时30分
C.17日4时30分 D.17日20时30分
2.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上题飞船发射时全球昼夜状况的是( )
A.
B.
C.
D.
B
C
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了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日地距平比由m变至n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曾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B
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了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日地距平比为n时,杭州(约30°N)正午太阳高度最可能是( )
A.83.5°
B.80°
C.40°
D.36.5°
C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D
小明同学发现某日江苏省徐州市(约34°N)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面积S最大时,关于徐州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长
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
D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安徽旅游的一个标志性景点。黄山的景在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黄山日出更是美不胜收。下表为游客为看日出查询的某月日出和日落时间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日期 1日 5日 10日 15日 20日 25日
日出 5:06:34 5:05:47 5:05:34 5:05:55 5:06:47 5:08:07
日落 19:02:26 19:04:55 19:07:05 19:08:51 19:10:09 19:10:58
7.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12月 D.9月
B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安徽旅游的一个标志性景点。黄山的景在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黄山日出更是美不胜收。下表为游客为看日出查询的某月日出和日落时间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日期 1日 5日 10日 15日 20日 25日
日出 5:06:34 5:05:47 5:05:34 5:05:55 5:06:47 5:08:07
日落 19:02:26 19:04:55 19:07:05 19:08:51 19:10:09 19:10:58
8.该季节最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
A.红艳春花簇簇开,黄山美景盼人来
B.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C.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 D.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B
9.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北京时间为 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
(2)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B点对跖点的坐标是 。
(3)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 时:北极圈日落方位是 。此日过后三个月之间,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西安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
(0°,60°E)
16
西经120°向东至180°
60°
(30°S,120°E)
6
正西
D
10.下图中的甲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示意图,乙是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乙图中的A、B、C、D标在甲图中适当位置(括弧内),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2)在乙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3)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填“较快”或“较慢”)____。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直射在____(填纬度)。
(4)A→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填“南”或“北”)____半球,并且向____(填“南”或“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不断变____(填“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____(填“大”或“小”).
B
A
D
C
B
A
较慢
昼长夜短
北回归线
北
南
短
小
(5)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丙>乙>丁>甲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7)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丙=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甲>乙>丙>丁
A
C
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