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
以刘义庆为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
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
生字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注释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注
释
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字形不同而意义相同: 舍、委
敬辞和谦辞 :尊君、家君
古今异义词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cán),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期日中 过中不至”
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用原文句子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总结
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课堂小甜点
语境分析法
即利用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如“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结合上下文意思可知。这句话是说友人责怪元方的父亲不守约定丢下自己先走了,故“委”在这里为“舍弃”之义。
迁移联想法
中考所考查的文言词语,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 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推断词义。如2015 年福建漳州中考第5题.“(鲁仲连)遂辞平原君而去”中”去”字的含义,就可用 “相委而去“中“去”的含义加以推断,意为”离开”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词义。如利用成语”不期而遇“中“期”的含义。就可推断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含义为“约定”。
成语对应法
成语对应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词义。如利用成语”不期而遇“中“期”的含义。就可推断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含义为“约定”。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