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第13课数据有关联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第13课数据有关联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09-15 08: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13课 数据有关联
学习内容
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
探索
很多同学都去过图书馆,你知道图书馆里书上贴的一堆数字字母的用处吗?图书馆的书籍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呢?分类号中A-Z又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
探索
索书号,又称索取号,是图书馆藏书排架用的编码,是文献外借和馆藏清点的主要依据。一般由分行排列的几组号码组成,常被印在目录卡片的左上角、书脊下方的书标上以及图书书名页或封底的上方。
在馆藏系统中每种索书号是唯一的,可借助它准确地确定馆藏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位置,是读者查找图书非常必要的代码信息。
探索
在通常情况下,索书号由两部分组成:分类号和书次号。分类号是根据图书的学科主题所取用的分类号码,
书次号则是图书馆选用的对于同类分类号下,图书按照书名、作者等进行排序的编号。
建构
数据是信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数据的价值(能量)是新的发展动力。信息社会离不开数据。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编码来建立,多个数据可以通过同一编码产生关联。
一、身边的数据关联
大家身边的很多数据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如学号是学生在学校内的唯一身份标识,根据学号,能够知道该学生参与的哪个社团、座位号以及上课时间等信息。
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编码的唯一标识功能,用来建立不同系统中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使用公民的身份证号码,可以查询到该公民在多个不同系统中的诸多信息,从而能从各个角度了解该公民的各个方面。
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
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自身的丰富程度增加,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增多。使用具有唯一性的数字身份,人们可以建立多个不同系统的数据关联。比如在不同平台的身份认证、用户访问平台时的浏览记录是数据,好友间的点赞和评论是数据,平台空间的访客记录也是数据,以上提到的数据痕迹都能够通过具有唯一性的数字身份关联到现实中的具体某个人。
三、数据痕迹关联的实现
练一练
通过本节课讲到的“社团安排表”和以下信息帮王林同学找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及座位号。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