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08: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水市秦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C1-35.5、Fe-56、Cu-64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葡萄酿酒
C. 石油分馏 D. 海水晒盐
3. 日常生活中有“富硒西瓜”、“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硒、钙、氟、碘应理解为
A. 元素 B. 氧化物 C. 分子 D. 单质
4.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5.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A 苛性钠 硝酸 碳酸氢钠 氧化铜 三氧化硫
B 碳酸钠 硫酸 食盐 氧化镁 一氧化碳
C 烧碱 醋酸 碳酸铵 二氧化氮 三氧化硫
D 氢氧化钾 盐酸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6.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从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了美丽的景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美景里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约为10-9m~10-7m
B. 雾是一种胶体
C. 此现象因为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D. 胶体的分散剂都是水
7. 现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步实验就能加以区分,这种试剂是
A. B. C. D.
8. 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A. 水溶液能导电 B. 都含氧元素 C. 都溶于水 D. 都是化合物
9.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HCl→H2 B. Mg→Mg2+
C. Cl-→AgCl D. CuO→Cu
10.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是(  )
A. 是否有氧元素参加反应
B. 否为置换反应
C.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D. 是否为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一定不能生成盐的是
A.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B.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C. 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D. 金属与氧气化合
12. 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名)和分类三者不相符的是( )
A. CaO、生石灰、氧化物 B. CH4、沼气、有机物
C. Na2CO3、纯碱、碱 D. CH3COOH、醋酸、有机物
13. 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 云 B. CuSO4溶液 C. 雾 D. 有色玻璃
14. 已知NaH中氢元素为-1价,关于反应NaH+H2O=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生成1个H2分子,转移2个电子 B. NaH是氧化剂
C. NaOH是氧化产物 D. 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5. 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该物质一定混合物 D. 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6. 遇到下列情况,采用的措施正确的是
A.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 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17. 鉴别胶体和溶液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利用丁达尔效应 B. 用眼睛观察颗粒大小 C. 加热蒸发 D. 加水稀释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B. 河流入海处三角沙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 氢氧化铁胶体通直流电,阴极区颜色加深
D. KCl溶液、水和淀粉溶液都属于分散系
19. 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 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
C. 电解质必须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D.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0. 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 NaOH溶液 B. NaCl固体 C. 铜线 D. 石墨碳棒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21. 写出下列方程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AlCl3___________,
②Fe2(SO4)3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___________,
②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反应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
22. 根据你对物质的分类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按要求填空:
(1)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
②H3PO4、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Ba(OH)2
三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其制作原理可用2FeCl3+Cu=CuCl2+2x表示。
①上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若有32g铜被氧化,则参与反应的FeCl3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方程式:KClO3+6HCl(浓)=KCl+3Cl2↑+3H2O。
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天水市秦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解析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C1-35.5、Fe-56、Cu-64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只包含一种成分,属于纯净物;包含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两部分构成,属于盐;
故A、B、C错误,答案选D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葡萄酿酒
C. 石油分馏 D. 海水晒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固态二氧化碳到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错误;
B.葡萄发酵成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石油分馏是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海水晒盐是风吹日晒,海水蒸发,盐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B。
3. 日常生活中有“富硒西瓜”、“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硒、钙、氟、碘应理解为
A. 元素 B. 氧化物 C. 分子 D. 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含有碘元素的化合物,例如碘酸钾等,“富硒西瓜”、“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同理也均指含有对应元素的物质,并不是特指该元素的单质、分子或者氧化物,故选A。
4.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为,故A错误;
B.硫酸为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氢氧化钙为强碱,其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A 苛性钠 硝酸 碳酸氢钠 氧化铜 三氧化硫
B 碳酸钠 硫酸 食盐 氧化镁 一氧化碳
C 烧碱 醋酸 碳酸铵 二氧化氮 三氧化硫
D 氢氧化钾 盐酸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物质分类标准均正确,A正确;
B.碳酸钠属于盐,B错误;
C.二氧化氮(NO2)是非金属氧化物,C错误;
D.烧碱为NaOH,属于碱,D错误;
故选A。
6.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从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了美丽的景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美景里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约为10-9m~10-7m
B. 雾是一种胶体
C. 此现象是因为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D. 胶体的分散剂都是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美景中现象是丁达尔效应,说明形成了胶体,所以美景里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约为10-9m~10-7m,故A正确;
B. 雾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是一种胶体,故B正确;
C. 此现象是因为光在穿过胶体时发生了散射,属于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 胶体的分散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空气,比如雾,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胶体可以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氢氧化铝胶体为液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如雾为气溶胶,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为固溶胶。
7. 现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步实验就能加以区分,这种试剂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冒出,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无现象,A项错误;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项错误;
C.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冒出,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项正确;
D.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8. 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A. 水溶液能导电 B. 都含氧元素 C. 都溶于水 D. 都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和盐都存在不溶性碱和不溶性盐,不溶性的碱和盐在水溶液中无法大量电离出离子,所以无法导电,A错误;
B.酸分为含氧酸和非含氧酸,如HCl,B错误;
C.碱和盐都存在不溶性碱和不溶性盐,C错误;
D.酸碱盐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9.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HCl→H2 B. Mg→Mg2+
C. Cl-→AgCl D. CuO→Cu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l→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不选;
B.Mg→Mg2+中镁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选;
C.Cl-→AgCl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
D.CuO→Cu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不选;
答案选B。
10.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是(  )
A. 是否有氧元素参加反应
B. 是否为置换反应
C.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D. 否为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有氧元素参加,有的没有氧元素参加,因此是否有氧元素参加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因此是否为置换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B错误
C.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作为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C正确;
D.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所以是否为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不能作为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一定不能生成盐的是
A.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B.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C. 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D. 金属与氧气化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不选;
B.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B不选;
C.金属单质和盐之间的置换反应,产物是新盐和新的金属单质,故C不选;
D.金属和氧气化合得到金属氧化物或是过氧化物,一定不会产生盐,故D选;
选项D符合题意。
12. 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名)和分类三者不相符的是( )
A. CaO、生石灰、氧化物 B. CH4、沼气、有机物
C. Na2CO3、纯碱、碱 D. CH3COOH、醋酸、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钙俗名为生石灰,属于氧化物,三者相符,A不符合题意;B、甲烷属于有机物,俗名沼气、坑气等,三者相符,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三者不相符,C符合题意;D、CH3COOH俗称为醋酸,属于有机物,三者相符,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13. 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 云 B. CuSO4溶液 C. 雾 D. 有色玻璃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云属于气溶胶,属于胶体,A不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属于溶液,而不属于胶体,B符合题意;
C.雾属于气溶胶,属于胶体,C不符合题意;
D.有色玻璃是金属氧化物在固体分散系中形成的固溶胶,属于胶体,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4. 已知NaH中氢元素为-1价,关于反应NaH+H2O=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生成1个H2分子,转移2个电子 B. NaH是氧化剂
C. NaOH是氧化产物 D. 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NaH+H2O=NaOH+H2↑中,NaH中的H元素化合价升高,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详解】A.在反应NaH+H2O=NaOH+H2↑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H2O中的+1价降低为H2中的0价;H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aH中的-1价升高为H2中的0价,每生成1个H2分子,转移1个电子,A错误;
B.NaH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H2中的0,可知NaH为还原剂,B错误;
C.NaOH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均未变化,所以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C错误;
D.反应中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所以氢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 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 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若只含有一种构成微粒,则属于纯净物,若含有两种构成微粒,则属于混合物,A错误;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因此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由于未指明构成微粒种类的多少,因此可能为纯净物,就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错误;
C.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成微粒,则属于混合物,如O2、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若只含有一种构成微粒,则属于纯净物,如O2中只含有O元素,该物质是纯净物,C错误;
D.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由于该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无论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都不可能是化合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6. 遇到下列情况,采用的措施正确的是
A.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 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不慎滴在手上,立即用抹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不可先用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A错误;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应用湿抹布盖灭,即可以降温,又可隔绝空气,B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可能会引起爆炸,D错误;
选C。
17. 鉴别胶体和溶液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利用丁达尔效应 B. 用眼睛观察颗粒大小 C. 加热蒸发 D. 加水稀释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正确;
B. 用眼睛观察颗粒大小,因为颗粒直径都达到纳米级,是看不出区别的,错误;
C. 加热蒸发,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沉淀,水解的盐加热也可以形成沉淀,不能区分溶液和胶体,错误;
D. 加水,混合物仍然均一、透明,错误
故选A。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B. 河流入海处三角沙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C. 氢氧化铁胶体通直流电,阴极区颜色加深
D. KCl溶液、水和淀粉溶液都属于分散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所以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泥土胶粒带有负电荷,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中含有电解质溶液,聚沉形成沉淀,日积月累形成三角洲,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胶体能发生电泳,氢氧化铁胶体通直流电,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区颜色加深,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纯水属于纯净物,KCl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属于分散系,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 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
C. 电解质必须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D.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CO2通入水中溶液能导电,但电解质是H2CO3,CO2 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如Hg熔融可以导电,但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电解质的电离条件是熔化或溶于水,不需要通电,故C错误;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的概念,故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 NaOH溶液 B. NaCl固体 C. 铜线 D. 石墨碳棒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Cl-,因此能够导电,A不符合题意;
B.NaCl固体中含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B不符合题意;
C.铜线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能够导电,C不符合题意;
D.石墨碳棒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因此能够导电,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21. 写出下列方程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AlCl3___________,
②Fe2(SO4)3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___________,
②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反应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lCl3 = Al3+ + 3Cl- ②. Fe2(SO4)3=2Fe3++3
(2) ①. 2HCl + Mg(OH)2 = MgCl2 + 2H2O ②. AgNO3 + KCl = AgCl↓+ KNO3
(3) ①. CaCO3+2H+=Ca2++H2O+CO2↑ ②. Ba2++2OH-+2H++=BaSO4↓+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AlCl3为强电解质,电离出铝离子和氯离子,AlCl3 = Al3+ + 3Cl-;
②Fe2(SO4)3为强电解质,电离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Fe2(SO4)3=2Fe3++3;
【小问2详解】
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2HCl + Mg(OH)2 = MgCl2 + 2H2O;
②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AgNO3 + KCl = AgCl↓+ KNO3;
【小问3详解】
①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3+2H+=Ca2++H2O+CO2↑;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a2++2OH-+2H++=BaSO4↓+2H2O。
22. 根据你对物质的分类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按要求填空:
(1)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
②H3PO4、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Ba(OH)2
三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其制作原理可用2FeCl3+Cu=CuCl2+2x表示。
①上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若有32g铜被氧化,则参与反应的FeCl3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方程式:KClO3+6HCl(浓)=KCl+3Cl2↑+3H2O。
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O2 ②. H2O ③. Na2CO3
(2) ①. FeCl2 ②. 162.5 ③. 2Fe3++Cu=2Fe2++Cu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中除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外,其他三种都是金属氧化物;②中除水为氧化物外,其他三种都是含氧酸;③中除碳酸钠是盐外,其他三种都是碱,故答案为:CO2;H2O;Na2CO3;
【小问2详解】
①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x为氯化亚铁,故答案为:FeCl2;
②由方程式可知,32g铜被氧化时,参与反应的氯化铁的质量为×2×162.5mol/L=162.5g,故答案为:162.5;
③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反应为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
【小问3详解】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反应的氧化剂,盐酸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氯气即是反应的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生成3mol氯气,反应转移5mol电子,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双线桥为,故答案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