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 课堂实录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 课堂实录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0: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 课堂实录
【教学重点】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
讨论重点:坚强还是软弱?真情还是假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茹志鹃的《百合花》吗?还记得这部诗化小说中的巧合吗?(师生一起回忆)① “我”与小通讯员是同乡的巧合。我们是同乡,在感情上就更近一层。从“我”对他生气、好奇到亲近甚至亲热,得知我们是同乡起到了很大作用。②同是“通讯员”的巧合。第一批受伤的伤员中有一个通讯员,但是当我发现他不是“我”的小老乡的时候,那种紧张、担忧的心情,使得小说叙述的情感节奏产生起伏,让人不禁也想到“小通讯员”,而最后“小通讯员”的牺牲,不仅让“我”,也让读者产生巨大的悲恸。③“百合花”被子的巧合。前文小通讯员去借这条百合花被子没有借到,新媳妇发现小通讯员牺牲后,用她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使百合花被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巧合”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那戏剧的情节靠什么来推动呢?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理论家狄德罗认为:故事情节是戏剧艺术的核心,故事情节想要抓住观众眼球,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物质上,必须让人物与人物之间产生矛盾。整部戏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地发展矛盾、解决矛盾。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用一句话精辟概括了他所认为的戏剧的本质:“没有冲突就没有戏。”一出戏之所以好看,戏剧冲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剧中的冲突也可能是来自外部的。既可以是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尼尔·西蒙《一对奇怪的夫妇》中的奥斯卡和菲利科斯;也可以是与社会的冲突,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还可以是与自然的冲突,如帕特里克·梅厄《KI》中的几名登山者;与命运的冲突,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第浦斯》。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本单元三篇戏剧的矛盾冲突。
二、教学过程
任务1 了解戏剧冲突
优秀的戏剧作品,大多是通过富有典型性的人物个性和复杂纠葛反映社会生活,并通过舞台动作直接展示冲突、表现主题。剧作中的戏剧冲突,主要体现为具有特定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的理想和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富于动作性的斗争。
下面我们以本单元的三部戏剧为例,每组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戏剧冲突的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师巡视了解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预设讨论结果
小组1:《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虽然未动刀枪,但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终于总爆发,冲突的最后爆发是格外强烈。(概括:尖锐激烈。)
小组2:如"雷雨"中30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集中在十七,八个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凝聚在周家客厅和鲁家两处,犹如两军对垒.周家客厅中的旧家具勾联起30年前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纠葛, "闹鬼"一事又关联着蘩漪与周萍的往事.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纠葛在前,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在后,集中概括了这场冲突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戏剧要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必须巧妙地把事件和人物集中组织在一起,使戏剧冲突鲜明突出.(概括:高度集中。)
小组3:如《窦娥冤》中的矛盾层层推进,先是蔡婆讨债被害,张氏父子趁势要挟,蔡婆的屈从引起窦娥强烈反对;接着张驴儿误毒死张老头,却嫁祸窦娥,窦娥临危不惧;再接着县官严刑,窦娥为了蔡婆而招承,法场呼冤;最后窦娥鬼魂托梦,终于沉冤昭雪.在紧张的情节中,窦娥与蔡婆的冲突,窦娥与县官的冲突,窦娥与"天命"的冲突,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概括:进展紧张)
小组4:《哈姆莱特》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概括:曲折多变。)
任务2:戏剧冲突与性格的关系
“无冲突不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戏剧冲突的核心并非在于危机,而在于危机中的人反应。如果将冲突与人物性格关联,请每位同学以本单元的某一部戏剧为例,试分析性格与冲突的关系。教师在教室巡视并随时指导学生分析概括。
预设答案: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性格与性格的冲突、性格内部的冲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概括:
生1:《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其源头在于周二十年前对鲁的抛弃,这一抛弃的行动是在家族的压迫下做出的,是源于当时社会上“门当户对”的主流思想观念,个人的力量在时代背景的浪潮下显得无比渺小。若只从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则《雷雨》中悲剧的根源在于大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与裹挟,这一论断显然失之偏颇——只重视对社会大环境的分析而忽略了剧本之中的人性塑造,而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对剧中人性的挖掘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恰恰是一个剧本成功的关键所在。(概括:性格与环境的冲突。)
生2:《雷雨》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一段戏,通过人物短短的几句对话和几个戏剧动作,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喝药一节,周朴园与繁漪两个人之间爆发的矛盾看似简单,只是喝药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是周朴园借着喝药这一件事在树立他在整个周家的权威,他要繁漪“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咄咄逼人,最后甚至逼迫周萍用下跪的方式劝繁漪吃药,繁漪只好步步后退,最终在喝了药之后“哭着跑下”,而周冲之前想把学费分出一半的想法也被立即掐灭,在这一段兔起鹘落的冲突中,周朴园作为一家之主的独断,周萍的软弱,繁漪的辛酸无助赤裸裸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概括:性格与性格的冲突。)
生3:《哈姆雷特》中“复仇的王子”哈姆雷特一角,当他证实了叔父杀父仇人的身份,决心复仇之后,却因为对方正在祈祷的行为而犹豫不决,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那段有关“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昭示了人物性格内部的激烈斗争,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莎翁设计的这种人物的“延宕”,站在今天的现实角度是不合理的,但站在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剧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来看,却又是最合理不过的。性格内部的冲突,往往被用于彰显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复杂与煎熬,进一步勾勒人物形象,其性格内部的冲突,从某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理智与道德的冲突,多用以展现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以进一步完成对戏剧主题的升华。(概括:性格内部的冲突。)
任务三 分析《窦娥冤》戏剧冲突,体会其悲剧意识
活动1: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见其善良。作者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
活动2:含冤的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强烈,层层深入,是全剧的最高潮。各有什么目的?
三桩誓愿应验了两桩。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明确】①血溅白练——彰显冤情。六月飞雪——还我清白。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②不是迷信。从观众来看,符合中国百姓善恶有报的心理,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从主题思想来看,虽然不合生活逻辑,但合乎人情,有力地再现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愿望;从人物形象刻画来看,表现了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作者借此表达对社会的腐败黑暗的憎恨之情。
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于浪漫主义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并表达美好的愿望,符合传统文学的习惯。也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头,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了窦娥人,但压不住正义。
活动3: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明确】这涉及美学问题,即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实用价值是理性的,强调道德的善恶;审美价值是感性的,注重情感的表达。
文学欣赏是以情感人,当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完全忘记了其他利害关系,为她而悲,为她而恨,这就达到戏剧的教育目的。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窦娥冤》,就不会去考虑这一番誓愿究竟会造成多少人的伤亡,究竟会造成多大的财产损失,而只会为她的悲而悲,为她的恨而恨。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激起人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愤恨,但我们不会去质疑这一情节的真实性,更不会去想孟姜女哭到长城后,使多少百姓遭殃。
任务四:分析《雷雨》戏剧冲突,体会其悲剧意识
活动1:认出鲁大海之后: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这一戏剧冲突中,你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
【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在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他不轻易动怒,保持着冷静,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强硬和老谋深算。
鲁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恶发家史——冷酷无情,丧失人性,是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
活动3: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之间交叉的多重矛盾
【明确】①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②周朴园与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③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④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⑤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⑥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任务五:分析《哈姆莱特》戏剧冲突,体会其悲剧意识
活动1:节选部分可分为三场对白,请分别梳理,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心理。
【明确】第一场: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商量试探是否“因失恋而疯狂”的哈姆莱特。
第二场: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被哈姆莱特识破,哈姆莱特故事用语言刺痛奥菲利娅。
第三场: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试探后的密谋,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
活动2:请梳理三对场对白呈现的主要冲突。
【明确】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
课文节选中的第一场和第三场对白: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正义与邪恶的冲突)第二场对白: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的冲突,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是现实与内心的冲突)
任务六 三个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形式及内涵比较
阅读下面的表格,结合所学,你能得出哪些有意义的结论?
《窦娥冤》
《雷雨》
《哈姆莱特》
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现代话剧
西方话剧
外部冲突
内涵
个人与社会
两家人之间的情感、阶级、伦理
王子与叔父之间的争斗
内部冲突
内涵
情感与理智、伦理冲突
性格的热血激动与隐忍怯弱
表现形式
对话中的潜台词
心灵的自我暴露
提示:这一单元从《窦娥冤》到《哈姆莱特》,外部冲突一直是剧本的主要推动力,而人物的内部冲突从无到有,从隐性到显性,直到人物的内部冲突取得了与外部冲突同等的地位。戏剧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从概念化、扁平化到立体化、复杂化。
三、小结
D.R.安德森说:“每一名戏剧家都是一位弗兰肯斯坦博士,企图为效力于舞台的每一页篇章注入活力。在一部好剧中,那心跳声该像雷呜一般轰响。而冲突正是一部戏剧作品的心跳。”
四、布置作业:如果请你从《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中选一个人物,给他(她)配一段心理独白以丰富其形象,你会选择谁?配在哪场戏?他(她)又会说什么?
提示(以《窦娥冤》为例):
父亲离开窦娥的时候,窦娥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怎样的?(剧本中只一句话,学生可丰富些)丈夫死后,年轻的窦娥独守空房,她真的没有考虑过再嫁吗?窦娥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屈,但官吏说要打蔡婆的时候,窦娥决定招了,她心里是否有过犹豫?蔡婆婆在被张驴儿父子“逼嫁”时,她心里怎样想?蔡婆婆在窦娥为保护她而不惜招认时,她心里怎样想?张驴儿在药死亲生父亲时,心里在想什么?张驴儿在窦娥被判斩之后,可曾有过一丝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