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第2课时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第2课时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0: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下第二单元第2课时《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了解剧本特点,梳理剧情与人物关系。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我真是太冤了,比窦娥还冤”。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经历?为什么她是冤枉的?雷雨仅仅是一场雨吗?“一千个观众心目中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会让人们有如此丰富的理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必修下第二单元。
二、教学任务
任务1:教师提问,了解学情,适度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及要求:同学们,第一次了解《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吗?如果不是,那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这些戏剧的? (父母的讲述、哥哥姐姐的课本、历史书、以前老师的介绍等)
任务2:大剧院最近上演三出戏:《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但你时间有限,只能观看一场,你将选择哪一出戏呢?根据你的选择,阅读第二单元4、5、6三课注释①,并迅速浏览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大体了解剧中人物关系及情节。
学生阅读后,教师先统计学生三部剧的阅读分布,然后设置情境:此时观剧结束,分享交流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虽然每人只看了一出戏,但通过分享我们就能了解三出戏,下面我们每部剧推荐两名代表做分享,可以在黑板上边写边讲,阅读同部戏剧的同学做好补充的准备。
教师课前资料准备
《窦娥冤》
窦娥3岁丧母,7岁离父,被典与债主蔡婆做童养媳;17岁完婚,不到两年守寡。不久,蔡婆出城讨债,债户赛卢医将她骗至郊外,企图杀人赖债,却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当张驴儿得知蔡婆家中颇有钱财,且还有个正当青春的儿媳时,顿生歹念,强迫蔡婆嫁给其父,自己欲强娶窦娥为妻。软弱的蔡婆屈服了,窦娥却坚决不从。
为迫使窦娥就范,张驴儿在羊肚汤中下毒,想毒死蔡婆,使窦娥陷于孤立无援境地。不料张父误食毒汤,一命呜呼。张驴儿恼怒之余,嫁祸窦娥,并以此要挟,强迫窦娥屈从。窦娥自信清白无辜,毅然选择“官休”。没曾想,审理此案的楚州太守桃杌是个昏庸残暴的贪官,只认钱不认理。在公堂上,滥施淫威,严刑逼供,窦娥被打得皮开肉绽,三次昏死过去,依然顽强不屈。可是,当桃杌转而要对蔡婆施以酷刑时,窦娥为了保全婆婆,只得含冤屈招,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
《雷雨》
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悲剧。专横虚伪的大家长周朴园,一生颠沛流离的鲁侍萍,还有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蘩漪,懦弱胆小的周萍,善良执着的四凤,天真少年周冲,这些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终在一个雷雨夜彻底爆发。《雷雨》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第一场】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少爷时,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有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生女四凤。周朴园娶的那位小姐没有生儿育女便去世,周朴园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
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朴园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
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
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
【第二场】三十年后,侍萍再次来到周家,把四凤领走,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
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亲生母亲鲁侍萍和认弟弟鲁大海。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一部《雷雨》,半载春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恩怨,家庭秘密,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
《雷雨》是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第一部话剧,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写的是家事,却处处体现出国事的影子。曹禺说:“在黑暗的旧社会里我捱过了半生,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图片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任务3:梳理人物关系,小组合作画出人物关系图并展示。(以《雷雨》为重点)
教师课前准备资料,以应对学生各种疑问。
《雷雨》
一场雷雨,半载春秋
2个家庭、8个人物、30年恩怨
家庭秘密、身世秘密
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
《哈姆莱特》
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 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 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挚友
奥斯里克 大臣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人物关系
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
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
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利娅: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小结::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三、布置作业:请站在剧中某一人物的角度,以第一人称讲述剧情,三剧任选一剧,允许有少量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