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上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上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10:18: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溶液第一课时练习)
A组
请写出生活中常见的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 ;
(2)碘酒,溶质是 ,溶剂是 ;
(3)蔗糖水,溶质是 ,溶剂是 ;
(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质是 ,溶剂是 。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属于乳浊液的是 。
A.汽水 B.蒸馏水 C.植物油放入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液体 D.泥水
E.钡餐 F.糖水 G.牛奶 H.酒精与水的混合物 I.血液 J.生理盐水
4.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克/厘米3,下部密度为b克/厘米3,则a
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5.清洁的空气可以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视为(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7.下列试剂中,应该用药匙取的是 ,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 ,应该用滴管
取用的 。(填字母)
A.氧化铜粉末 B.石灰石块 C.锌粒 D.试剂瓶中的盐酸
8.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B组
9.如图所示为取用液体药品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瓶塞应 放在桌上,原因
(2)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__ __,原因是__ _。
(3)倾倒液体时,瓶口要__ __试管口,缓缓倒入,原因是_
(4)倒完液体后要立即__ __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_ __。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细菌 真菌 微生物
D 浓溶液 稀溶液 纯净物
10. 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11.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 用洗涤剂洗碗 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12.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
否溶于水”的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 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溶液第一课时练习)
A组
请写出生活中常见的
悬浊液 泥浆水 乳浊液 牛奶 溶液 碳酸饮料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 水 ;
(2)碘酒,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
(3)蔗糖水,溶质是 蔗糖 ,溶剂是 水 ;
(4)油脂的汽油溶液,溶质是 油脂 ,溶剂是 汽油 。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F H J ,属于悬浊液的是 DE I ,
属于乳浊液的 G.牛奶 H.酒精与水的混合物 I.血液 J.生理盐水
4.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克/厘米3,下部密度为b是 C G 。
A.汽水 B.蒸馏水 C.植物油放入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液体 D.泥水
E.钡餐 F.糖水 克/厘米3,则a
与b的关系是( A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5.清洁的空气可以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视为( A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B)
7.下列试剂中,应该用药匙取的是 A ,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 B C ,应该用滴管
取用的 D 。(填字母)
A.氧化铜粉末 B.石灰石块 C.锌粒 D.试剂瓶中的盐酸
8.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硫酸铜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蒸馏水 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二氧化碳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B组
9.如图所示为取用液体药品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瓶塞应__倒__放在桌上,原因是__防止试剂被污染__。
(2)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__手心__,原因是__防止标签被腐蚀__。
(3)倾倒液体时,瓶口要__紧挨__试管口,缓缓倒入,原因是__防止液体倒到试管外
(4)倒完液体后要立即__盖上瓶塞__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__向外__。
10. 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A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细菌 真菌 微生物
D 浓溶液 稀溶液 纯净物
11.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c )
A. 用洗涤剂洗碗 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12.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
否溶于水”的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 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因为乙醇与水都是无色透明的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乙醇轻轻倒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 。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震荡试管后,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