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上 1.5物质的溶解——溶液专题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上 1.5物质的溶解——溶液专题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10:18: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液专题练习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C )
A、生理盐水 B、胃液 C、天然水 D、酒精
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C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关于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悬浊液、乳浊液是混合物,溶液是纯净物
B.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具有共同的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是乳浊液
4.要使100克10%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B )
A.再加入10克食盐 B.蒸发掉50克水 C. 蒸发掉45克水D. 再加入100克10%食盐水
5.配制50g质量分数 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B )
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 B. 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6.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 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C )
A.再加入少量的甲 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 20℃
C.升高温度到40℃ D.加 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 20℃
7.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C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泥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8.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D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0℃
2 蔗糖 水 40℃
3 食盐 水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A.溶质种类 B.溶剂种类 C.溶液温度 D.颗粒粗细
9.氯化钾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上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20℃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温度在 20~30℃之间
C.40℃时,5g氯化钾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时,10g硝酸钾中加 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10.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20℃时,可配成50g 35%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B.30℃和 5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所含水的体积,前者大于后者
C.40℃时,50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2.3g
D.60℃时,50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1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1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2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3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3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图1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 30℃都会析出晶体
12.如图是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
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并 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加入食盐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正确是( C )
14.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 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5.炎热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C )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喝过可乐以后,往往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未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1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2 3 4 5 7 (填序号,下同);属于乳浊液的是 1 。
①纯牛奶 ②食醋 ③生理盐水 ④眼药水 ⑤葡萄糖注射液 ⑥冰水 ⑦雪碧饮料 ⑧豆浆
17.实验室需要配制 15%的氯化钠溶液 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7.5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AB____(填字母序号); B 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量筒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若图 A 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2.5g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继续左盘加入少量食盐______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偏小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偏大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小红在学习了物质的溶解这一专题后,对“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强弱与气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饮料(饮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在图Ⅰ中,小红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出现许多小气泡;图Ⅱ中,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小气泡减少。
(1)图Ⅰ中,小红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 减小压强 
(2)请尝试分析,图Ⅱ中小红用力向里推动注射器后小气泡减少的原因  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
(3)气体的溶解度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解释“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会造成河里的鱼因缺氧而死亡”: 河水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 。
19.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__27.2______。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
饱和溶液的是____3.4____(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4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26.5%
20.将80克某物质溶于920克水中配成不饱和溶液,
求:(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欲使它的浓度增加到20%,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
欲使原溶液的浓度变成5%,则需要加入水多少克?
若在原溶液加入380克该物质,恰好变成t℃的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答案(1)8% (2)820g (3)1600g ( 4) 50g
21.地球上物质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表二: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0 ℃-30 ℃)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表中的内容,并探究下列问题:
(1)由表一可得出的规律是:溶液密度随质量分数变大而变大  。
(2)由表二可得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规律是: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冬天湖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其中主要成分是  碳酸钠  。
(4)如图,烧杯内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弹簧秤上挂了一块与氯化钠不反应且不溶解的金属块。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适量氯化钠晶体,则弹簧秤的示数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液专题练习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生理盐水 B、胃液 C、天然水 D、酒精
2.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关于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浊液、乳浊液是混合物,溶液是纯净物
B.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具有共同的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是乳浊液
4.要使100克10%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再加入10克食盐 B.蒸发掉50克水 C. 蒸发掉45克水D. 再加入100克10%食盐水
5.配制50g质量分数 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硝酸钾固体中含有水分 B. 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硝酸钾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6.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 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再加入少量的甲 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 20℃
C.升高温度到40℃ D.加 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 20℃
7.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泥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8.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0℃
2 蔗糖 水 40℃
3 食盐 水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A.溶质种类 B.溶剂种类 C.溶液温度 D.颗粒粗细
9.氯化钾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上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温度在 20~30℃之间
C.40℃时,5g氯化钾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时,10g硝酸钾中加 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10.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20℃时,可配成50g 35%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B.30℃和 5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所含水的体积,前者大于后者
C.40℃时,50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32.3g
D.60℃时,50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1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1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2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3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3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图1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 30℃都会析出晶体
12.如图是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
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并 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加入食盐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正确是( )
14.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 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5.炎热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喝过可乐以后,往往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未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1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乳浊液的是 。
①纯牛奶 ②食醋 ③生理盐水 ④眼药水 ⑤葡萄糖注射液 ⑥冰水 ⑦雪碧饮料 ⑧豆浆
17.实验室需要配制 15%的氯化钠溶液 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B 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若图 A 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小红在学习了物质的溶解这一专题后,对“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强弱与气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饮料(饮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在图Ⅰ中,小红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出现许多小气泡;图Ⅱ中,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小气泡减少。
(1)图Ⅰ中,小红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 
(2)请尝试分析,图Ⅱ中小红用力向里推动注射器后小气泡减少的原因 (3)气体的溶解度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解释“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会造成河里的鱼因缺氧而死亡”: 
19.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________。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是20℃氯化钠溶液属于
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4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20.将80克某物质溶于920克水中配成不饱和溶液,
求:(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欲使它的浓度增加到20%,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
欲使原溶液的浓度变成5%,则需要加入水多少克?
(4)若在原溶液加入380克该物质,恰好变成t℃的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21.地球上物质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表二: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0 ℃-30 ℃)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表中的内容,并探究下列问题:
(1)由表一可得出的规律是:   。
(2)由表二可得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规律是: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冬天湖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其中主要成分是   。
(4)如图,烧杯内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弹簧秤上挂了一块与氯化钠不反应且不溶解的金属块。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适量氯化钠晶体,则弹簧秤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