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课后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3、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4、如图表示的是近些年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里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蜂窝煤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时吸收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
C.使用较为广泛且相对较清洁的能源是天然气
D.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经过分馏得出的一种化工产品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B. C. D.
7、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蜡烛因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B.实验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实验③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石蜡由水等物质组成
D.实验④白瓷板变黑说明此时有部分石蜡燃烧不完全
8、安全生产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
B.在夜晚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开电灯检查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试验
9、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10、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11、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12、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科学的基础上发挥丰富想象,幻想点燃木星与地球的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现实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
B.面粉厂工人的衣服需要防静电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救火时,要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13、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属于纯净物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14、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15、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像冰灯中装进一个电灯泡一样,发出耀眼的白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金属Mg可与CO2反应 B.该实验说明干冰易升华
C.干冰中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D.干冰升华时,CO2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16、粉丝中含有淀粉,点燃粉丝,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B.热空气增大了粉丝的着火点
C.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
D.粉丝中还含有其他物质,阻止它继续燃烧
二、填空题。
17、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所示,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燃料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请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燃料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2O2===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乙醇汽油的使用,体现了如下的哪些优势________。
A.可节约石油资源
B.可缓解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C.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污染
19、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 。
(2)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 (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
20、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
(2)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
21、灭火的原理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
(3)釜底抽薪: ;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6)将沙土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
22、化学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市场有“铁强化酱油”、“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氟、钙、碘应理解为__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 ②离子 ③分子 ④氧化物。
(2)煤燃烧会释放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________(填“>”、“=”或“<”)5.6,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3)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是巨大的,钢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铁锈可用稀盐酸将其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三、实验题。
23、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 (填字母)。
(4)实验室通常用装置F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的 端通入(填“a”或“b”)气体,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课后练习含答案
鲁教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答案】C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答案】D
3、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4、如图表示的是近些年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里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蜂窝煤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时吸收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
C.使用较为广泛且相对较清洁的能源是天然气
D.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经过分馏得出的一种化工产品
【答案】A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答案】B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7、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蜡烛因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而熄灭
B.实验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实验③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石蜡由水等物质组成
D.实验④白瓷板变黑说明此时有部分石蜡燃烧不完全
【答案】C
8、安全生产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
B.在夜晚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开电灯检查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试验
【答案】D
9、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
【答案】C
10、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答案】B
11、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12、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科学的基础上发挥丰富想象,幻想点燃木星与地球的气体,从而将地球推离木星。现实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
B.面粉厂工人的衣服需要防静电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救火时,要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B
13、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属于纯净物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答案】C
14、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15、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像冰灯中装进一个电灯泡一样,发出耀眼的白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金属Mg可与CO2反应 B.该实验说明干冰易升华
C.干冰中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D.干冰升华时,CO2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答案】C
16、粉丝中含有淀粉,点燃粉丝,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B.热空气增大了粉丝的着火点
C.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
D.粉丝中还含有其他物质,阻止它继续燃烧
【答案】C
二、填空题。
17、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所示,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 (2)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使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8、燃料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请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燃料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2O2===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乙醇汽油的使用,体现了如下的哪些优势________。
A.可节约石油资源
B.可缓解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C.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1)天然气 (2)CH4 (3)A C
19、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 。
(2)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 (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3)“绿色屋顶”有助于进行光合作用,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20、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
(2)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
【答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灭 实验一、二
21、灭火的原理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
(3)釜底抽薪: ;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6)将沙土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
【答案】(1)隔绝氧气 (2)清除可燃物 (3移走(或清除)可燃物
(4)隔绝氧气 (5)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隔绝氧气
22、化学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市场有“铁强化酱油”、“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氟、钙、碘应理解为__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 ②离子 ③分子 ④氧化物。
(2)煤燃烧会释放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________(填“>”、“=”或“<”)5.6,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3)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是巨大的,钢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铁锈可用稀盐酸将其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答案】(1)①
(2)SO2;NO2;<;ABCD
(3)水和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
三、实验题。
23、结合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 (填字母)。
(4)实验室通常用装置F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的 端通入(填“a”或“b”)气体,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长颈漏斗;AC;;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