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测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测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带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14: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年秋学期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课后练习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深呼吸一次大约用5( )。
A.时 B.分 C.秒
2.你认为1分钟最有可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
A.跑步500米 B.上一节数学课 C.计算10道口算题
3.刘叔叔从德清出发去北京,中途要在杭州转车,转车需要花费15分钟。刘叔叔9:50到达杭州,他应该选择( )从杭州去北京。
A.G1379;10:10开 B.G1223;9:35开 C.G1395;10:00开
4.李老师每天都要跑步锻炼,李老师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为1( )。
A.分钟 B.秒 C.小时
5.时针走2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
A.2分 B.10分 C.2小时
二、填空题
6.时针从10走到11,这时分针走了( )圈,经过了( )分。
7.10分30秒=( )秒 2小时=( )分
8.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 )针,走得最慢的是( )针。
9.周六晚上,小明看了20分钟动画片。钟面上的时刻是他看完动画片的时刻,那么他是从晚上( )开始看的。小明计划晚上8:45睡觉,他还有( )分钟可以洗漱。

10.2021年12月9日下午3:40,神州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一课,结束时间是当天下午4:25,这节课上了( )分钟。
三、判断题
11.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3,经过的时间是1秒。( )
12.钟面上分针走3大格是3分。( )
13.玲玲写30个汉字用的时间少于1秒。( )
14.分针从钟面上的4走到5,秒针刚好转一圈。( )
15.运动会小明跑100米用14分钟。( )
四、解答题
16.
(1)上午第一节课是多长时间?
(2)上午10:02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3)如果你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说说你的理由。
(4)你能发现上课时间的规律吗?请你填出上午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
17.某市1号线地铁运行全程需要35分钟。9:15从始发站发出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到达终点站?
18.小组中的一名同学计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如果认为到了30秒,就把手举起来。
(1)核对一下,每人估计的30秒实际是多长时间。
(2)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准。请这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估计的。
(3)如果估得不准,你打算怎样调整自己估计的方式?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深呼吸一次大约用5秒。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时间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C
【分析】常见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秒是较短的时间单位,时是较长的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1分钟我们可以跳绳100多下,1分钟我们可以写20个汉字,1分钟我们可以做10~20道口算题。
【详解】1分钟最有可能完成的事是计算10道口算题。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3.A
【分析】用刘叔叔到达杭州的时间,加上转车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比从杭州去北京的时间更早;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9:50+15分钟=10:05,所以他应该选择10:05之后的时间,那么他应该选择G1379;10:10从杭州去北京。
故答案为:A
【点睛】掌握时间的推算式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李老师每天锻炼的时间应用“小时”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李老师每天都要跑步锻炼,李老师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5.C
【分析】钟面上,时针走1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2大格,也就是走了2个1小时,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2×1=2(小时),时针走2大格,经过的时间是2小时。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熟练掌握对钟面指针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1 60
【分析】钟面上有12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钟,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时针从10走到11,走1大格,走了1小时,即60分钟,这时分针走了1圈,经过了60分。
【点睛】熟练掌握钟面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630 120
【分析】1分=60秒,依此先将10分化成秒后,再加30秒即可。
1时=60分,2小时就是2个60分,依此换算并填空。
【详解】10分=600秒,600秒+30秒=630秒,即10分30秒=630秒。
2个60分是120分,即2小时=120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秒 时
【详解】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例如: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因此秒针走1圈的时间是60秒,秒针走60圈,分针走1圈,时针才走1个大格。
9. 8:00 25
【分析】根据观察钟表,现在是晚上8:20,用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即可求出动画片几点开始的,用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即可求出洗漱时间。
【详解】8:20-20分钟=8:00
他是从晚上8:00开始看的。
8:45:-8:20=25(分钟)
他还有25分钟可以洗漱。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时间的计算与推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
10.45
【分析】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4时25分-3时40分=45分钟
所以这节课上了45分钟。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这个公式。
11.×
【分析】依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在钟表上,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3,表示经过一个大格,而不是一个小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钟表上,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3,表示经过一个大格,一个大格包含5个小格,一个小格是1秒钟,5小格就是5秒钟,故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3,经过的时间是5秒。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时钟上秒针的认识,学生知道秒针走一小格为1秒钟是解答关键。
12.×
【分析】钟面共12个格,时针走1个大格为1小时,分针走1个大格为5分,秒针走1个大格为5秒,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3大格是3×5=15(分),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时钟钟面相关知识,应牢记时、分、秒针走1大格或小格表示的时间。
13.×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玲玲写30个汉字用的时间用“分钟”作单位。
【详解】玲玲写30个汉字用的时间少于1分钟,1秒能写一个简单的汉字。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时间单位的认识,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解答。
14.×
【分析】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分针从数字4走到数字5,走了(5-4)大格,即1大格,每大格分5小格,分针走了(5×1)小格,即5小格,则秒针走5×1=5(圈),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
5-4=1(大格)
5×1=5(小格)
5×1=5(圈)
钟面上,分针从数字4走到数字5,秒针走了5圈,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的认识,需熟练掌握。
15.×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时间的认识,跑100米距离近,时间用秒来衡量,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运动会小明跑100米用14秒而不是分钟。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6.(1)40分钟;
(2)正在上第二节课;
(3)最晚8:10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理由见详解
(4)每节课都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1:15—11:55。
【分析】(1)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可知,下课时间-上课时间=上课时长;
(2)观察上午10:02在哪个时间段内,即可判断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3)用到校时间减去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即可解答;
(4)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求出各个时间段所经过时间,观察即可得到规律;再利用观察到的规律,结合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即可求出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
【详解】(1)9时20分-8时40分=40(分)
答:上午第一节课是40分钟。
(2)答:上午10:02在9:30—10:10这个时间段之间,所以正在上第二节课。
(3)8时20分-10分=8时10分
答:最晚8时10分,从家里出发,正好在8时20分到校,再晚就迟到了。
(4)9时20分-8时40分=40(分);
10时10分-9时30分=40(分);
11时5分-10时25分=40(分);
可发现每节课都是40分钟;
9时30分-9时20分=10(分);
10时25分-10时15分=10(分);
可知课间休息10分钟;
据此可知第四节课上课时间为:11时5分+10分=11时15分,
下课时间为:11时15分+40分=11时55分;
答:我能发现每节课都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第四节课上课时间是11:15—11:55。
【点睛】熟记并灵活运用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9:5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从始发站发车的时刻加全程运行的时间长,即可计算出到达终点站的时刻,依此计算并解答即可。
【详解】9:15+35分钟=9:50
答:9:50能到达终点站。
【点睛】熟练掌握时、分、秒时间的推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见详解
【分析】(1)(2)根据描述,小组内估一估即可;
(3)要使估计比较准确,可以运用数数的方法,根据1秒时间的长短,每秒数1个数,从l数到30,由此求解。
【详解】(l)和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操作,估一估;
答:小组中的3人,估算情况如下:我估计的30秒实际是25秒,小张估计的30秒实际是20秒,小舞估计的30秒实际是28秒。
(2)答:根据计时的同学的计时情况,找出小组内估计最准的同学是小舞,她才用了采用数数、背古诗等方法;
(3)答:自己在估计时也可以采用数一数的方法,根据1秒时间的长短,每秒数1个数,从1数到30。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属于操作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经历估计的过程,感知30秒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