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2: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作品:《聂荣臻回忆录》等。
学习目标
1.领略聂荣臻将军的风采,了解大决战的背景。
2.归纳课文内容并梳理层次结构,学习本文选材的特点;
3. 体会中国人民在残酷的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之情。
学习目标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故事背景——井陉破袭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战线拉得太长,各种战略物资紧缺,因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策略,加紧对沦陷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当时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是我国大煤矿之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站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给日本以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题目“大战”——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名字由来
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三个阶段
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性质意义
大 战 中 的 插 曲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1)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2)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3)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侵华战争中的日本遗孤
1945 年二战结束后,有超过4 000 名日本孩子(未满十三岁)被遗弃在中国,与亲生父母分离。幸运的是,好心的中国人收养了他们。这些孩子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他们回到日本,被称为“中国归国者”,亦称“日本遗孤”(遗华日侨)。2015 年7 月,由54 名日本遗孤组成的“东京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自费来华,看望和拜祭中国养父母、与中国友人共叙情谊。这是继2009 年11 月之后,感恩团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井陉 殒命
兵戎相见 辗转
孤苦伶仃 颠簸
襁褓 幡然
无辜
(xíng)
(yǔn)
(róng)
(zhǎn)
(líng dīng)
(diān bǒ)
(qiǎng bǎo)
(fān)
(gū)
刀光剑影:刀的闪光,剑的投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孤苦伶仃: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的样子。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惨无人道:形容极端凶狠,残暴到灭绝人性的程度。
来龙去脉:指山形地势像龙的血脉一样连贯着。现比喻人、物的由来或事情发展的原委经过。
热情洋溢: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使争斗变为友好。
兵戎相见:指发生武装冲突。
积累成语
阅读全文,概括内容。
概述这篇回忆录的主要内容
聂荣臻元帅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把她们送回日本以及美穗子在战后回访聂帅的故事。彰显了我军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控诉,这个“大战中的插曲”也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整体感知
本文回忆了哪几件事?
事件背景和救助原因
回忆和女孩相处情形
聂帅惦念并寻找日本小姑娘
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阅读《大战中的插曲》一文,梳理脉络理结构
简要说明本文的叙事线索。
参考答案:这篇回忆性文章是以“救助美穗子”为线索的,围绕这个线索叙述了美穗子被救、被送回日本、来华访问等事件。
内容小结
文本探究
【思考1】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第一段总写战时的生活也会有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道出百团大战中,拯救日本小姑娘的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思考2: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顺叙: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插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思考3
聂帅为什么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
是如何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
聂帅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救助的原因(找出文中原话)
“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
“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的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强光’的政策,不知杀害来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
救助的过程:
①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
②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③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④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
⑤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挑子送小姑娘。
(1)八路军对日本小女孩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体现出中国人民伟大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对日本小女孩的关怀更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日本侵华的“三光”政策正好形成对比,体现出残酷的战争不仅是中国群众遭受苦难,而且日本人民也没有幸免于难。这是对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控诉。
聂帅救助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思考4:聂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几层含义?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赏析信件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对日阀的控诉,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对日本小姑娘的关心和同情,令人动容。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更加具体地阐述对日阀的控诉,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的是日阀侵略者,并非日本人民,也表达了对中日两国人携手反抗日阀的期望。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再次强调八路军爱好和平、誓死抗战的精神,以及对日本军人携手和平的期望。
书信的含义
三层含义:
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写信的目的:(第7自然段)
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军心的问题。就是将来不论同任何侵略军作战,都不能忽视这项工作。在战争中间,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且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态度:绝不姑息侵略者,也对同时受害者的日本人民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和关怀。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思考5: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思考5:读完这篇文章,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
②心思细腻、缜密。到指挥所之后先关心小孩子的伤势,吃奶的问题,以及对如何合理安排小孩所作的分析,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
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从聂荣臻和大孩子美橞子的相处中可以看出。
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思考7:试分析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①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凸显主旨。
②叙事上运用了多种记叙方式,文章条理清晰。
③描写方式上,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真实可感。
④语言风格上,用词精炼,富于变化,雅俗共赏。
⑤叙事视角上,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
⑥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⑦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写出中国军人处理战争中各种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中国军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这个故事也成为中日友谊的象征。
思考6: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会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
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聂荣臻细心救助日本小姑娘,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
③几十年后,美穗子回访中国当面感谢聂荣臻,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这和聂帅救助前后呼应,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
聂帅救助日本孤儿的事件有着怎样的意义?
参考答案:
①聂帅做这件事表明了我军愿意缔结中日友谊。
②体现了聂帅对日本遗孤和人民的友善、真诚,以及“国际主义精神”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
③这些举动感化了日本军民,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军将领高尚的情怀以及中国人民主张世界和平的决心。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女孩这一故事的回忆,以及对战后这一事件在中日两国人民中产生的巨大反响的叙述,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在战争中对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坚守,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情感,充分反映了革命的人道主义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良好祝愿。
现实意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近日,因在报道日本前首相被袭身亡新闻时痛哭的记者曾颖自杀。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