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学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学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1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以及对分子特征的探究,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
2.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通过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
【学习难点】
认识分子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发生状态改变时,水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
2.水分子 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 变成了 。
水分子 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 又变回 。
二、分子
分子的特征: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很小,相互之间有___________,存在着相互作用,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_________。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导致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氧,其原因是 ( )
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增大
C.分子间距离减小 D.分子改变了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地震。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4.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理由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撞击壶盖 B.水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D.水分子数目增多了
5.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间有间隔 D.酒精分子与水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
6.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许多国家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防止青少年被动吸入二手烟危害健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7.事实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⑴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⑵食醋在空气中放置 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⑶酒精温度计的液柱随温度的升降而升降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问题导学一:研究三种状态下水分子的变化
【提出问题】取少量水封闭在针管中,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猜想与假设】 。
【收集证据】结合教材P26左边卡片信息和27页水的三种状态时水分子的相关信息思考。
【获得结论】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是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和 。
【反思与交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两个角度解释物理变化?
【学以致用】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马路上水渍的消失”和“烧开水之后,锅盖上有许多小水滴”?
问题导学二:结合材料,分析出水分子的特点并归纳出分子具有的特征。
1.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2.将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ml;热胀冷缩的现象。
3.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4.许多物质像水一样,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和蔗糖等,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达标检测】
1.“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体现了乙醇具有的性质是(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可燃性 D.挥发性
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是(   )
A.美酒飘香 B.尘土飞扬 C.蔗糖溶解 D.干冰升华
3.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要放在阴凉处,否则易爆胎,这是因为轮胎内的气体分子受热时(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4.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
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5.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
6.洋葱中含有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正丙硫醇。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7.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8.单位体积的不同状态水的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1)模型图A、B、C中代表水蒸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 从微观角度判断B到C属于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答案:
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数目 大小 间隔 排列方式 物理
2.获得 变大 液态 气态 失去 变小 气态 液态
3.质量 体积 间隔 运动
二、水的天然循环
三态变化 太阳 水的自身净化 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预习展示
1.B 2.C 3.C 4.C 5.B 6.C 7.(1)分子间有间隔;(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课内学习
问题导学一:
【猜想与假设】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变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获得结论】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是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反思与交流】宏观角度: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角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种类、数目、大小)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学以致用】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水蒸发的缘故,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儿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于是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问题导学二:
1.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水分子之间有分隔
3.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达标检测
1—5:DBACB
6—7:CC
8.C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