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八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八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5 19: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八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 B. C. D.
2.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次测量,结果如下:、、、,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B. C. D.
3.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B. 整个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C. 物体在整个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小
4. 小华到云龙山游玩,乘坐缆车上山时,如果说小华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山上的树木 B. 路上的游人 C. 乘坐的缆车 D. 山顶的观景台
5. 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
A. 甲车在内行驶 B. 乙车在内行驶
C. 丙车在内行驶 D. 丁车在内行驶
6. 汽车速度是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比较( )
A. 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 短跑运动员速度大 C. 汽车速度最大 D. 三者速度一样大
7. 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图象可知,甲、乙两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
C.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D. 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多
8. 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 分道扬镳 B. 背道而驰 C. 并驾齐驱 D. 各奔东西
9.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太阳升上天空 C. 生命运动 D. 铁生锈了
10. 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 )
A. 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 B. 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
C. 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 D. 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1. 完成单位换算:英德江湾大桥全长约 ______ ,我国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点火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所用时间约为 ______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______ 。
1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照片,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乙车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
13. 年月日凌晨,我国自主设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如图所示,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14.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到处于______ 状态;到内甲乙都做______ 运动,甲的速度______ “”、“”、“”乙的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5.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
除了图中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测量器材是______ ;
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______ 较大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_____ 时间路程的误差;图中的距离为______ ;
小车经过中点时速度为,经过中点时速度为,则 ______ ;
当小车通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______ 大小;
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6. 固原到银川的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固原 同心 中宁 银川
到站时间 : : :
发车时间 : : :
里程
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求中宁到银川为多少?
17. 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表示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问:
若一辆旅游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达上海的时间需要多少时间?
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约为,某驾驶员驾驶一辆轿车从上海到南京用了,设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匀速行驶。那么该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计算回答
18. 一列车匀速通过全长的某大桥,车上的小明测得从他自己上桥到下桥的时间为,而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求:
列车过桥的速度;
该列车的总长度;
列车全部在桥上运动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故选:。
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大小的估测,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
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3.【答案】
【解析】解:、,物体静止,物体通过的路程为。故A错误;
B、整个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前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则速度为:,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其速度为。
所以,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图象解答;
从图象中找出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和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4.【答案】
【解析】解:、小华坐在上山的缆车内,相对于山上的树木、路上的游人及山顶的观景台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山上的树木、路上的游人及山顶的观景台为参照物,小华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以乘坐的缆车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乘坐的缆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华相对于乘坐的缆车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
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关键在于参照物的选择,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5.【答案】
【解析】解:甲的速度为:
B.乙的速度为:
C.丙的速度
D.丁的速度
综上所述,丙车的运动速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个选项中的时间单位或路程单位统一,然后才能比较出速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说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间都可以解答此题。
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常见题目有关于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平均速度等,在解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6.【答案】
【解析】【分析】
速度有两个单位,其换算关系为.
本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速度两个单位间的换算.
【解答】
解:汽车速度为,
运动员速度为,
骑自行车速度为,
比较可知三者速度一样大.
故选D.
7.【答案】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辆汽车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则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知:当时,甲的路程;
甲车的速度:,故B正确;
C、当时,乙的路程,
乙车的速度:,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相对于地面都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C正确;
D、已知,行驶相同的路程,根据可知,乙车所用的时间多,故D错误。
故选:。
在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知:当时,甲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得出甲车的速度;
当时,乙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得出乙车的速度,并比较甲、乙两车速度的大小,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即可判断出乙车相对于甲车的运动方向;
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行驶相同的路程,根据可知哪一辆车所用的时间多。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图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一直是中考的热点,所以要重点掌握。
8.【答案】
【解析】解: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也是静止的。
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
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
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本题以老鹰和乌鸦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
9.【答案】
【解析】解:、五四运动属于政治运动,不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
B、太阳升上天空,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C、生命运动是指生命的生长与变化,不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
D、铁生锈了,属于化学变化,不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
故选:。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即可解答。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不要和政治运动、生物运动、分子运动相混淆。
10.【答案】
【解析】解:实验时小车下滑的速度过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可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均不影响小车的下滑速度,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可减小小车的运动速度,便于测量时间,减少时间测量误差。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越不方便测量时间,可从此角度进行考虑。
此题考查了“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方法,需学生认真思考,否则容易出错。
11.【答案】
【解析】解: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
结合进率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此题考查了时间、长度单位的换算,属于基础知识。
12.【答案】运动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车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乙车在内通过的路程是,则乙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从左图中找出内通过的路程求出乙的速度。
此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及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3.【答案】静止 运动
【解析】解:“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后,“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则“神舟八号”飞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看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动,如远离、靠近、偏左、偏右。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4.【答案】静止 匀速
【解析】【分析】
在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在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本题考查了由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甲物体在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
故答案为:静止;匀速;。
15.【答案】 秒表 较小 时间 小
【解析】解: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再通过计算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实验的原理是;
常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秒表测量时间;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时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的距离为:

小车从位置由静止滑下时,做匀加速运动,中点在中点的后方,由于速度越来越快,则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即;
过了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图像表示物体静止,图像表示物体匀速运动,图像表示物体匀速运动,图像表示物体加速运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故符合的图像为,故选:。
故答案为:;秒表;较小;时间;;;小;。
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据此选择测量工具;
若要计时方便,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根据图象读出段的距离;
根据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分析经过中点和经过中点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到速度关系;
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由图中信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可知符合小车运动情况的选项。
本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主要考查实验原理、可读出的读数、平均速度的计时、对图像的认识,这是近年考试的热点题型。
16.【答案】解: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
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路程为,
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为;
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时间为,
当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中宁到银川的距离为。
答: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小时;
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为;
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中宁到银川为。
【解析】由列车时刻表可得固原到银川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单程运行的时间;
从表格中找出列车从固原到银川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结合表格数据先求得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时间,进一步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中宁到银川的距离。
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能从列车运行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7.【答案】解: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到上海的路程,
由得,从标志牌到上海需要的时间:

该轿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小于,所以他遵守了交通规则。
答:从标志牌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为。
该驾驶员速度大约为,小于,所以他遵守了交通规则。
【解析】知道从标志牌到上海的路程和旅游车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从标志牌到上海需要的时间;
已知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和行驶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得其速度,然后与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要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属于中档题。
18.【答案】解:由题意得桥
列车的速度
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总长度
全部在桥上运动时间
答:列车过桥的速度是;
该列车的总长度是;
列车全部在桥上运动时间是。
【解析】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入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列车全部在桥上是指从车尾进去桥开始到车头即将离开桥结束。
本题考查火车过桥问题的实际应用。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