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交换的出现。
3.目的: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时期 表现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时期
出现职业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商帮兴盛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思考】
(1)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是在什么时期?
(3)明清商业发展出现哪些新的特征?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商部族的人善于经商,周灭商后,统治者又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贩运物产,后人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商业”,一直沿用到今天
商人的出现
“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指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工商食官”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周时期:
工商食官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
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
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官营手工业效率的低下,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至战国后期,工商食官制彻底终结,但是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在此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存在。
1.商周
政府垄断工商业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范蠡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思考:“工商食官” 格局被打破的原因?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限制商人生活方式
提高税赋,不得做官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3.秦汉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
惠商政策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隋唐到两宋
(2)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是在什么时期?
宋代
与唐长安城比较,北宋东京城商业有哪些变化?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南宋)临安(今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
——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夜市》
时间上:
日中为市(时间限制)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打破时间限制)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与唐长安城比较,北宋东京城商业有哪些变化?
空间上:
严格的坊市界限(空间限制)
坊市界限逐步被打破;专业化市场
管理上:
市的交易有专人监管
不受官府直接控制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朝代 周秦至唐代 唐末两宋及以后
时间限制 商业贸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打破时间限制(夜市、晓市)
地点 县治以上城市才设市;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打破坊市界限,形成街市、草市等
管理 设市令等官员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城市职能 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明清商业发展的原因;
(1)明清赋税征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大,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2)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商业资本集聚
(3)工商业市镇兴起,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途贸易发展
(3)明清商业发展出现哪些新特征?
5.明清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十大商帮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晋商票号——日昇昌
徽商胡雪岩
商帮的象征——会馆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情况
地区 表现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
商业历史悠久,国家垄断对外贸易,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繁荣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商业贸易情况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四)古代世界的重要贸易通道
1.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从长安(现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
(2)贸易: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
(1)路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近达南洋,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2)商品: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3)管理:官府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依据图片,说出从西汉至宋代丝路贸易路线的变化。
汉以陆路为主
唐海陆并举
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
海上丝路日益繁荣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思考】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1.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2.经济重心南移
3.宋代商业繁荣
4.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材料,概括海陆丝绸之路的异同。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异: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
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民间参与度高。
同:国家主导;政治色彩浓厚;以和平交往为主。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3.中国古代外贸形式:朝贡贸易
(1)目的
(2)特点
宣扬国威
加强对外联系
寻求奇珍异宝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朝贡体制是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19 世纪后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儒家价值为基础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明清时期外贸政策
(1)海禁政策
严禁中国人到国外经商贸易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贸易的政策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闭关自守
闭关政策是在海禁政策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
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广州十三行)中进行,
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5.商业贸易的影响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2017高考北京卷41题
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当代汉语词典》
借贷: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金融大辞典》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现代汉语词典》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回顾】1.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由多元币制向统一币制演进;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进;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
白银货币化。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意义
(1)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2)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3)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
(1)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2)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和约。
(3)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古代中国信贷
(1)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2)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3)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异地兑换的凭证)。
(4)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5)明代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6)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明确借贷双方;写明还款时间及本息数目;写下证人姓名并盖章;写明日期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材料一】1/2锱优质银子,公平的利率将被加上。从伊里阿马塔哈尔手中,伊里伊丁楠借下了银子。在3月,他将要归还银子(和)利息。证人:里皮特辛、阿布瓦喀尔和皮尔胡姆。在泥板上盖上了他们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汉谟拉比第42年。 ——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伦账目文献》
1.根据材料一描述古巴比伦人如何签订借贷合约。
推动金融经济发展;促进消费观念转变;缓解生活生产压力;
加重生活负担;无法偿还贷款影响人身自由……
【材料二】(古巴比伦)在欠款还清后,按习惯要把泥版砸碎。所以,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些借贷泥版,说明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
——陈晓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2.结合两则材料思考:借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三)商业契约
1.古代世界商业契约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3)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中国:
(1)中国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
(2)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3)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3.商业契约的影响
规范商业交易行为
减少商业纠纷
推动商业发展
缓解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增强人们的诚信与法治观念
古代的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中国、西方)
古代丝绸之路
商业契约
货币演变
信用借贷
迁移运用
1.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衢,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
A.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
B.“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
C.商业发展不断瓦解传统坊市制度
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
C
迁移运用
2.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是徽州商人发展的黄金时代。从已有资料记载来看,徽商的利润,除用来肥家润身外,就是耗费在输帑,即以课税、捐输等形式奉纳给封建国家;捐纳、兴办封建教育,以培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坟墓、撰宗谱,以强固封建宗法制。这说明
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农业资本
B.徽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商帮
C.传统观念制约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徽商成为了官员的主要来源
C
迁移运用
3.“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B
迁移运用
4.《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
迁移运用
5.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C
迁移运用
6.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敕:“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这主要说明宋代
A.重视契约的有效性
B.立法限制土地流转
C.社会日益贫富分化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A
迁移运用
7.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有侵害、欺诈、做虚假宣传等行为者,除判处财产刑、体罚刑外,还将被判定为“不名誉”。由此可知
A.违反契约将被处罚没财产
B.诚信是罗马判断案情的前提
C.契约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契约可以证明财产权的归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