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入门 单元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入门 单元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8 16:56:11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操作步骤中的“没有”会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
A.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
B.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没有等指针停下来,两边还在等幅摆动就记录测量结果
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没有使温度计处于竖直状态
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没有进行调零操作就进行称量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在长度测量时,不一定从0刻线开始,只要对准整刻度即可,故A不合题意;
B.天平平衡的判断方法:①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②摆动时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因此等幅摆动时指针没有静止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B不合题意;
C.温度计在被测量的液体中是否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C不合题意;
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则测量后测量结果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七上·绍兴期末)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7s B.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g
C.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时间、质量、高度和温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3s左右,故A错误;
B.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kg,故B错误;
C. 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错误;
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故D正确。
故选D。
3.(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错误操作”与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偏小
D 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操作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会导致物体所对的刻度值偏大,即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室外温度明显低于沸水温度,因此示数会迅速降低,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偏大,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即导致测量标准减小,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4.(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本科学课本的体积约为40cm3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2kg
C.成年人一只脚的底面积约为180cm2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根据V=abc估测科学课本的体积;
(2)根据1斤鸡蛋的个数估测;
(3)根据S=ab估算脚的底面积;
(4)根据对时间的认识判断。
【解答】A.科学课本的长约30cm,宽约20cm,厚约0.5cm,
则它的体积V=abc=30cm×20cm×0.5cm=300cm3,故A错误;
B.1斤鸡蛋500g,大约有10个,则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错误;
C.成年人的脚掌宽10cm,长约20cm,则脚的底面积约S=ab=10cm×20cm=200cm2,故C正确;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D错误。
故选C。
5.(2022七上·镇海期末)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单凭我们的感觉,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故答案为:A。
6.(2022七上·镇海期末)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2℃ B.94℃ C.96℃ D.98℃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对于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的使用,可以利用相同高度比例相等列式计算。也可以通过寻找最小刻度值法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真实温度为0℃到60℃,温度计示数变化范围为6-60,共54格,那么一格的真实温度是,设沸水的读数是x,那么共有(x-6)格,所以读数为,得x=96.
【解答】
根据题意,真实温度为0℃时,温度计示数是6℃,真实温度是60时,温度计示数也为60℃。设真实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示数为x,则有:
,解得x=96,即示数为96℃。
故答案为:C
7.(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物体中,最接近 50 克的物体是(  )
A.一瓶牛奶 B.一只鸡蛋
C.一枚 1 元硬币 D.一块橡皮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体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一瓶牛奶的质量约300g,故A不合题意;
B.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符合题意;
C.一枚 1 元硬币约6g,故C不合题意;
D.一块橡皮大约20g,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组合法测特殊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图中测量的是椎体的边长,而不是高,故A错误;
B.将椎体立在桌面上,让刻度尺刻度贴近椎体底面边缘,且与桌面垂直,再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椎体的尖端重合,此时桌面到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椎体的高,故B正确;
C.椎体的底面没有对准刻度值的整刻度,故C错误;
D.此时测量的是椎体的边长,而不是椎体的高,故D错误。
故选B。
9.(2022七上·义乌期中)“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七上·义乌期中)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段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但读数保持不变,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 39 .5℃
B.甲的体温一定是 39 .5℃
C.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 39.5℃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从而导致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增大,要么不变,肯定不会下降。在测量甲的体温之前,体温计已经甩过,则甲的体温准确,应该为39.5℃。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体温计没有甩过,因此他们的体温不准确,要么低于39.5℃,要么等于39.5℃。
故选B。
11.(2022七上·义乌期中)义乌市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B.165.0cm 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165. 1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2)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判断;
(3)计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根据165.0cm可知,“0”为估读数字,而“5”所在的单位c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A、B错误;
几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是由测量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引起,故C错误;
最终的测量结果为:,故D正确。
故选D。
12.(2022七上·义乌期中)有一简易温度计构造如图所示,两内径均匀的竖直玻璃管下端与软管连接, 在管中灌入液体后,将左管上端通过橡皮塞插入玻璃泡。调节左右两管使液面相 平,在左管液面位置标上相应的温度刻度,多次改变温度,重复上述操作。关于 此温度计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此温度计m点刻度为室温,则n点可能为0℃
B.玻璃泡大小会影响这个温度计灵敏度
C.右侧玻璃管也可以标成温度计
D.此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减小,于是左边液面升高,而右边液面降低。
A.m点时空气体积小于n点时的空气体积,即m点对应的温度低于n点,那么m点应该为0℃,而n点为室温,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玻璃泡的体积越大,则里面空气的体积越大,则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压强的变化量越大,则液面高度的变化量越大,因此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温度变化时,左边液面下降多少,右边液面升高多少,因此右侧玻璃管也可以标成温度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3.(2022七上·义乌期中)对需要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科学基本技能之一 。下面是七年级学 生对自己身上的某些量的估计,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身高大约 160cm B.手指甲宽度约为 1mm
C.体温约 37℃ D.身体体积大约是 50dm3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七年级同学的升高大约160cm,体温约37℃,在正常范围内,故A、C正确不合题意;
拇指甲的宽度大约1cm,故B错误符合题意;
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而密度与水的密度相似,那么体积大约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滨发烧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右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滨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  )
A.9 毫升 B.10 毫升 C.15 毫升 D.18 毫升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滨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药水的体积小于10毫升。
故选A。
15.(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C错误;
D.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的后面,故D正确。
故选D。
16.(2022七上·义乌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判断。
【解答】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故A、B错误;
温度计的液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2.8米=2.8米×1000=2800毫米
C.2.8米=2.8米×1000毫米=2800毫米
D.2.8米=2.8×1000毫米=2800毫米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米化毫米,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将换算成的单位“毫米”写在进率的后面,如下所示:
2.8米=2.8×1000毫米=2800毫米。
故选D。
18.(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
A.47℃ B.48℃ C.49℃ D.50℃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当t'=49℃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故选D。
19.(2022七上·浦江期中)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累积法来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除开两封面,数出页码1﹣10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答案】A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测量微小的物理量时,如果直接测量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同时测量n个相同物理量的和,然后除以个数n,可以减小误差,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数出页码1﹣100,则这叠纸的张数为5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0.(2022七上·温州期中)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鹤同学对自己身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B.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37℃
C.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有45Kg
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的体积约350毫升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度长度、温度、质量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 ,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37℃左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有45Kg左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的体积约350毫升左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21.(2023七上·绍兴期末)①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瓶里装满水,④瓶里装一半水;给每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序号)瓶。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答案】①;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
(2)根据V=SL可知,温度计的液泡越大,则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精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因此瓶内应该灌满液体,不能有空气。如果液体加注颜色,那么更方便读数,故选①。
(2)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行的改进措施: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22.(2023七上·杭州期末)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
(1)用如图甲方法测硬币直径,请判断此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并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3)如图丙是某地室外气温,其示数为   。
【答案】(1)不正确,刻度尺零刻度未对准被测物一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6.67
(3)-24℃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
(2)根据乙图读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和容积,然后根据V=SL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卡住乒乓球的桌面并没有对准刻度尺的刻度,因此这个方法不正确,理由是: 刻度尺零刻度未对准被测物一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
(2)根据乙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20mL,刻度线的长度为3cm,则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实际温度为:-24℃。
23.(2022七上·镇海期末)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   (填“准确”或“不准确”)。
【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①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至42℃,最小刻度为0.1℃。
③由于体温计下端有一段极细的弯管,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因此在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否则由于水银柱不会回落,无法测量低于已有读数的实际温度,但不影响高于已有读数的温度的测量。
【解答】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37℃+0.8℃=37.8℃。
第二次的测量值为38.2℃,大于37.8℃,所以测量值准确。
24.(2022七上·镇海期末)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明显,那么在   (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课本的长度会偏大。
【答案】减小误差;冬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①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在不同实验中的多次实验辨析:探究性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在测量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②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解答】
(1)在测量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2)在冬季,刻度尺遇冷收缩,实际长度变小,因此会使测量值偏大。
25.(2022七上·余杭月考)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
(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   开尔文(K)。
【答案】(1)A
(2)9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温度是否有上限和下限即可;
(2)将摄氏温度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宇宙中温度没有上限,但是有下限,即最低为-273℃,不可能达到-1000℃,即“冰人”在撒谎,故选A。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代入公式 T=t+273 得到:T=-183+273=90K。
26.(2022七上·义乌期中)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2)请写出仪器 D的名称   
【答案】(1)AG
(2)量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器材的用途分析解答。
【解答】(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和试管,故选AG;
(2)仪器 D的名称量筒。
27.(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常用来搅拌的是   。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答案】③;④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器材的用途解答。
【解答】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故选③;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故选④。
28.(2022七上·义乌期中)如图是小金自己动手制作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弯管中间有一段液 柱,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1)小金设计此气体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作而成的。
(2)温度降低时液柱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右
(3)换用更细的弯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改变时,烧瓶内空气体积发生改变,压强发生改变,则液柱的位置发生改变,据此确定工作原理。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根据V=SL分析解答。
【解答】(1)小金设计此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而成的。
(2)当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减小,于是液柱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向右移动。
(3)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则示数越精确。根据V=SL可知,要增大L,可以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空气的体积;还可也减小管子的横截面积,即更换更细的弯管。
29.(2022七上·义乌期中)
(1)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最小刻度是   mm。
(3)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 。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 (选填“<” 、“=”或“>”)。
【答案】(1)37.7
(2)1.75;1
(3)6.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3)根据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7℃+0.1℃×7=37.7℃;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1cm÷10=0.1cm=1mm。那么木块的长度:7.75cm-6.00cm=1.75cm。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则液体的体积6.8mL。倒出液体后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偏小,因此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30.(2022七上·温州期中)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请你分析如图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1)图1:所量液体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2:有可能会   。
【答案】(1)偏小
(2)打破试管底部(试管破裂)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2)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解答】(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图1中俯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大,而所量液体体积偏小。
(2)在图2中,直接将锌粒仍在试管中时,锌粒撞击试管底部的作用力较大,那么可能会打破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
三、解答题
31.(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 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是80℃ 。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1)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 61℃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案】(1)当t'=61℃时,根据得到:

解得:t=62℃。
(2)当实际温度等于显示温度时,根据得到:

解得:t=4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刻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32.(2022七上·金东期中)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金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据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 3。
(2)同学们对小金的测量矿石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答案】(1)70
(2)偏大了,因为矿石拿出来时表面会带出部分水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图片中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等于矿石的体积;
(2)注意拿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
【解答】(1)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1-V2=200mL-130mL=70mL=70cm3;
(2)我认为测量结果偏大,因为从烧杯中拿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体积是矿石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因此测出矿石的体积偏大。
33.(2022七上·桐乡期中)今年夏天,中国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是1960年代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干旱灾害也是今年全球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小科觉得珍惜水资源非常要紧!他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某一滴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1”,一直数到“1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1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毫升。
(1)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
(2)一昼夜(24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毫升?
【答案】(1)解:一滴水的体积=1mL/10=0.1mL
(2)解:一昼夜为 24 小时,则有 24×3600=86400s.
因为滴了 10 滴用了 10s,量筒里水的体积为 1mL,
所以一昼夜有 86400/10=8640 个 10s,
即一昼夜可以滴 8640×1mL=8640mL 的水.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一滴水的体积=;
(2)浪费的水量与时间成正比,即24小时内包括多少个10s,就会浪费多少个1mL,据此分析计算。
四、实验探究题
34.(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禾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做出了如下猜想: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   。
(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   相同。
【答案】(1)秒表
(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倾角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1)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还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 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倾角相同。
故答案为:(1)秒表(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倾角;
35.(2023七上·金华期末)2022 年 12 月,金华对疫情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并非全面放开,在校的青 少年绝不能放松警惕。很多人一只口罩连续使用多天,医务人员指出:一次性防护口罩 最多只能连续使用4 个小时,4 小时后口罩中细菌含量会大量增加; 口罩的过滤效果也 会大大减弱,起不到防护效果,还会影响健康。某班同学想探究口罩使用4 小时后细菌 真的会大量增加吗?进行了下面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甲组 乙组
Ⅰ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1、2、3、4。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5、6、7、8。
Ⅱ 在连续使用4小时的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1~4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在同品牌新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5~8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Ⅲ 把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Ⅳ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   。
(2)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对普通居民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答案】(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填“菌落面积”、“细菌数量”均可)
(3)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 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中的口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乙中不足4小时,如果观察到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提出的建议可以是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3) 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36.(2023七上·杭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风力火箭发射高度是否受火箭的质量、箭尾空心锥体的锥角大小的影响,设计了如右图实验装置。大功率鼓风机提供风力火箭升空的动力,推动火箭向高空发射。兴趣小组成员制作了若干个风力火箭作品,在无风环境中进行实验,分别记录火箭发射的高度(以楼层高度表示)。每个作品均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平均值,记录数据并绘制成图甲和图乙所示的柱状图。
(1)每个作品均做3次实验,并取其平均值的目的是   。
(2)分析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   
(3)观察图乙发现锥角对火箭发射高度影响不大,你认为影响风力火箭发射高度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1)减小实验误差
(2)锥角一定(或为 25°)时,火箭的发射高度随质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其中质量为100克时发射高度最大
(3)塑料管长度、鼓风机功率、外界风力、制作火箭的材料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多次测量收集多组数据,进而计算出结果求出平均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测量误差。
(2)分析图片数据,找到锥角一定时,火箭的发生高度随质量的变化规律即可。
(3)根据自己对风力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因素的认识判断。
37.(2022七上·义乌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完成实验报告 中的空缺。
(1)矿石的体积怎么测量?
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矿石体积为    cm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2)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
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 n 枚、量筒。实验 过程如下:
①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选择量筒。
②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水。
④   。
⑤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
【答案】(1)60;偏大
(2)将n枚硬币投入量筒中,浸没后读出量筒内液面体积为V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测出矿石体积的变化。
(2)一枚硬币的体积偏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可以同时测出n枚硬币的总体积,然后再除以n,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解答】(1)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1-V2=160mL-100mL=60mL=60cm3。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2)步骤③已经记录水的体积,只需将n枚硬币同时放入量筒,前后体积之差就是n枚硬币的总体积,即步骤④为: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五、综合说理题
38.(2019七上·温州月考)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如图所示: 细管上刻度是上面大还是下面大?为什么?
【答案】下面的刻度示数大些
因为当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液面下降,所以下面刻度示数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当外界温度改变时,瓶内的空气会发生“热胀冷缩”的变化。瓶内空气体积变大,则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反之,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据此分析上面的刻度变化即可。
【解答】细管上下面的刻度示数大些,理由:因为当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液面下降,所以下面刻度示数大。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操作步骤中的“没有”会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
A.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
B.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没有等指针停下来,两边还在等幅摆动就记录测量结果
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没有使温度计处于竖直状态
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没有进行调零操作就进行称量
2.(2023七上·绍兴期末)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7s B.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g
C.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
3.(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错误操作”与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偏小
D 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偏小
A.A B.B C.C D.D
4.(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本科学课本的体积约为40cm3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2kg
C.成年人一只脚的底面积约为180cm2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5.(2022七上·镇海期末)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单凭我们的感觉,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6.(2022七上·镇海期末)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2℃ B.94℃ C.96℃ D.98℃
7.(2022七上·余杭月考)下列物体中,最接近 50 克的物体是(  )
A.一瓶牛奶 B.一只鸡蛋
C.一枚 1 元硬币 D.一块橡皮
8.(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2七上·义乌期中)“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10.(2022七上·义乌期中)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段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但读数保持不变,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 39 .5℃
B.甲的体温一定是 39 .5℃
C.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乙 、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 39.5℃
11.(2022七上·义乌期中)义乌市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 1mm
B.165.0cm 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165. 1cm
12.(2022七上·义乌期中)有一简易温度计构造如图所示,两内径均匀的竖直玻璃管下端与软管连接, 在管中灌入液体后,将左管上端通过橡皮塞插入玻璃泡。调节左右两管使液面相 平,在左管液面位置标上相应的温度刻度,多次改变温度,重复上述操作。关于 此温度计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此温度计m点刻度为室温,则n点可能为0℃
B.玻璃泡大小会影响这个温度计灵敏度
C.右侧玻璃管也可以标成温度计
D.此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13.(2022七上·义乌期中)对需要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科学基本技能之一 。下面是七年级学 生对自己身上的某些量的估计,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身高大约 160cm B.手指甲宽度约为 1mm
C.体温约 37℃ D.身体体积大约是 50dm3
14.(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滨发烧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右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滨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  )
A.9 毫升 B.10 毫升 C.15 毫升 D.18 毫升
15.(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克=3.4 千克×1000=3400 克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小时=2.6×3600 秒=9360 秒
16.(2022七上·义乌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7.(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2.8米=2.8米×1000=2800毫米
C.2.8米=2.8米×1000毫米=2800毫米
D.2.8米=2.8×1000毫米=2800毫米
18.(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
A.47℃ B.48℃ C.49℃ D.50℃
19.(2022七上·浦江期中)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累积法来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除开两封面,数出页码1﹣10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20.(2022七上·温州期中)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鹤同学对自己身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B.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37℃
C.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有45Kg
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的体积约350毫升
二、填空题
21.(2023七上·绍兴期末)①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瓶里装满水,④瓶里装一半水;给每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序号)瓶。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22.(2023七上·杭州期末)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
(1)用如图甲方法测硬币直径,请判断此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并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3)如图丙是某地室外气温,其示数为   。
23.(2022七上·镇海期末)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   (填“准确”或“不准确”)。
24.(2022七上·镇海期末)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明显,那么在   (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课本的长度会偏大。
25.(2022七上·余杭月考)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
(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
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   开尔文(K)。
26.(2022七上·义乌期中)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2)请写出仪器 D的名称   
27.(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常用来搅拌的是   。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28.(2022七上·义乌期中)如图是小金自己动手制作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弯管中间有一段液 柱,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1)小金设计此气体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作而成的。
(2)温度降低时液柱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29.(2022七上·义乌期中)
(1)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最小刻度是   mm。
(3)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 。 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 (选填“<” 、“=”或“>”)。
30.(2022七上·温州期中)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请你分析如图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1)图1:所量液体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2:有可能会   。
三、解答题
31.(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 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是80℃ 。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1)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 61℃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32.(2022七上·金东期中)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金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据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矿石的体积为   厘米 3。
(2)同学们对小金的测量矿石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33.(2022七上·桐乡期中)今年夏天,中国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两个多月,是1960年代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一次;干旱灾害也是今年全球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小科觉得珍惜水资源非常要紧!他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某一滴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1”,一直数到“1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1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毫升。
(1)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
(2)一昼夜(24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毫升?
四、实验探究题
34.(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禾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做出了如下猜想: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
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   。
(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   相同。
35.(2023七上·金华期末)2022 年 12 月,金华对疫情防控措施做出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并非全面放开,在校的青 少年绝不能放松警惕。很多人一只口罩连续使用多天,医务人员指出:一次性防护口罩 最多只能连续使用4 个小时,4 小时后口罩中细菌含量会大量增加; 口罩的过滤效果也 会大大减弱,起不到防护效果,还会影响健康。某班同学想探究口罩使用4 小时后细菌 真的会大量增加吗?进行了下面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甲组 乙组
Ⅰ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1、2、3、4。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5、6、7、8。
Ⅱ 在连续使用4小时的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1~4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在同品牌新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5~8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Ⅲ 把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Ⅳ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   。
(2)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对普通居民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36.(2023七上·杭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风力火箭发射高度是否受火箭的质量、箭尾空心锥体的锥角大小的影响,设计了如右图实验装置。大功率鼓风机提供风力火箭升空的动力,推动火箭向高空发射。兴趣小组成员制作了若干个风力火箭作品,在无风环境中进行实验,分别记录火箭发射的高度(以楼层高度表示)。每个作品均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平均值,记录数据并绘制成图甲和图乙所示的柱状图。
(1)每个作品均做3次实验,并取其平均值的目的是   。
(2)分析图甲可得出的结论是   
(3)观察图乙发现锥角对火箭发射高度影响不大,你认为影响风力火箭发射高度的因素还有哪些?   
37.(2022七上·义乌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完成实验报告 中的空缺。
(1)矿石的体积怎么测量?
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矿石体积为    cm3,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2)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
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 n 枚、量筒。实验 过程如下:
①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选择量筒。
②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 水。
④   。
⑤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
五、综合说理题
38.(2019七上·温州月考)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如图所示: 细管上刻度是上面大还是下面大?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在长度测量时,不一定从0刻线开始,只要对准整刻度即可,故A不合题意;
B.天平平衡的判断方法:①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②摆动时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因此等幅摆动时指针没有静止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B不合题意;
C.温度计在被测量的液体中是否处于竖直状态,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故C不合题意;
D.使用磅秤测体重前,指针不在零刻度处,则测量后测量结果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时间、质量、高度和温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3s左右,故A错误;
B.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kg,故B错误;
C. 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错误;
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操作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会导致物体所对的刻度值偏大,即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室外温度明显低于沸水温度,因此示数会迅速降低,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偏大,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即导致测量标准减小,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根据V=abc估测科学课本的体积;
(2)根据1斤鸡蛋的个数估测;
(3)根据S=ab估算脚的底面积;
(4)根据对时间的认识判断。
【解答】A.科学课本的长约30cm,宽约20cm,厚约0.5cm,
则它的体积V=abc=30cm×20cm×0.5cm=300cm3,故A错误;
B.1斤鸡蛋500g,大约有10个,则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错误;
C.成年人的脚掌宽10cm,长约20cm,则脚的底面积约S=ab=10cm×20cm=200cm2,故C正确;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对于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的使用,可以利用相同高度比例相等列式计算。也可以通过寻找最小刻度值法进行计算。方法如下:
真实温度为0℃到60℃,温度计示数变化范围为6-60,共54格,那么一格的真实温度是,设沸水的读数是x,那么共有(x-6)格,所以读数为,得x=96.
【解答】
根据题意,真实温度为0℃时,温度计示数是6℃,真实温度是60时,温度计示数也为60℃。设真实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示数为x,则有:
,解得x=96,即示数为96℃。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物体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一瓶牛奶的质量约300g,故A不合题意;
B.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符合题意;
C.一枚 1 元硬币约6g,故C不合题意;
D.一块橡皮大约20g,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组合法测特殊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图中测量的是椎体的边长,而不是高,故A错误;
B.将椎体立在桌面上,让刻度尺刻度贴近椎体底面边缘,且与桌面垂直,再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椎体的尖端重合,此时桌面到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椎体的高,故B正确;
C.椎体的底面没有对准刻度值的整刻度,故C错误;
D.此时测量的是椎体的边长,而不是椎体的高,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从而导致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增大,要么不变,肯定不会下降。在测量甲的体温之前,体温计已经甩过,则甲的体温准确,应该为39.5℃。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体温计没有甩过,因此他们的体温不准确,要么低于39.5℃,要么等于39.5℃。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2)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2)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判断;
(3)计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根据165.0cm可知,“0”为估读数字,而“5”所在的单位c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A、B错误;
几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是由测量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引起,故C错误;
最终的测量结果为:,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压强增大,于是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减小,于是左边液面升高,而右边液面降低。
A.m点时空气体积小于n点时的空气体积,即m点对应的温度低于n点,那么m点应该为0℃,而n点为室温,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玻璃泡的体积越大,则里面空气的体积越大,则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压强的变化量越大,则液面高度的变化量越大,因此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温度变化时,左边液面下降多少,右边液面升高多少,因此右侧玻璃管也可以标成温度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七年级同学的升高大约160cm,体温约37℃,在正常范围内,故A、C正确不合题意;
拇指甲的宽度大约1cm,故B错误符合题意;
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而密度与水的密度相似,那么体积大约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滨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药水的体积小于10毫升。
故选A。
15.【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C错误;
D.小时化秒,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3600,将换算成的单位“秒”写在进率的后面,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判断。
【解答】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故A、B错误;
温度计的液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米化毫米,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将换算成的单位“毫米”写在进率的后面,如下所示:
2.8米=2.8×1000毫米=2800毫米。
故选D。
18.【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当t'=49℃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故选D。
19.【答案】A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测量微小的物理量时,如果直接测量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同时测量n个相同物理量的和,然后除以个数n,可以减小误差,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数出页码1﹣100,则这叠纸的张数为5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度长度、温度、质量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 ,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正常人的体温大约为37℃左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有45Kg左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一罐普通的雪碧易拉罐的体积约350毫升左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①;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
(2)根据V=SL可知,温度计的液泡越大,则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精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因此瓶内应该灌满液体,不能有空气。如果液体加注颜色,那么更方便读数,故选①。
(2)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行的改进措施: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22.【答案】(1)不正确,刻度尺零刻度未对准被测物一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6.67
(3)-24℃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
(2)根据乙图读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和容积,然后根据V=SL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卡住乒乓球的桌面并没有对准刻度尺的刻度,因此这个方法不正确,理由是: 刻度尺零刻度未对准被测物一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
(2)根据乙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20mL,刻度线的长度为3cm,则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实际温度为:-24℃。
23.【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①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至42℃,最小刻度为0.1℃。
③由于体温计下端有一段极细的弯管,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因此在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否则由于水银柱不会回落,无法测量低于已有读数的实际温度,但不影响高于已有读数的温度的测量。
【解答】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37℃+0.8℃=37.8℃。
第二次的测量值为38.2℃,大于37.8℃,所以测量值准确。
24.【答案】减小误差;冬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①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在不同实验中的多次实验辨析:探究性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在测量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②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解答】
(1)在测量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2)在冬季,刻度尺遇冷收缩,实际长度变小,因此会使测量值偏大。
25.【答案】(1)A
(2)9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温度是否有上限和下限即可;
(2)将摄氏温度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宇宙中温度没有上限,但是有下限,即最低为-273℃,不可能达到-1000℃,即“冰人”在撒谎,故选A。
(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代入公式 T=t+273 得到:T=-183+273=90K。
26.【答案】(1)AG
(2)量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器材的用途分析解答。
【解答】(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和试管,故选AG;
(2)仪器 D的名称量筒。
27.【答案】③;④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器材的用途解答。
【解答】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故选③;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故选④。
28.【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右
(3)换用更细的弯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改变时,烧瓶内空气体积发生改变,压强发生改变,则液柱的位置发生改变,据此确定工作原理。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根据V=SL分析解答。
【解答】(1)小金设计此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而成的。
(2)当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减小,于是液柱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向右移动。
(3)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则示数越精确。根据V=SL可知,要增大L,可以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空气的体积;还可也减小管子的横截面积,即更换更细的弯管。
29.【答案】(1)37.7
(2)1.75;1
(3)6.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即可。
(3)根据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7℃+0.1℃×7=37.7℃;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1cm÷10=0.1cm=1mm。那么木块的长度:7.75cm-6.00cm=1.75cm。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则液体的体积6.8mL。倒出液体后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偏小,因此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30.【答案】(1)偏小
(2)打破试管底部(试管破裂)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2)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
【解答】(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图1中俯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大,而所量液体体积偏小。
(2)在图2中,直接将锌粒仍在试管中时,锌粒撞击试管底部的作用力较大,那么可能会打破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
31.【答案】(1)当t'=61℃时,根据得到:

解得:t=62℃。
(2)当实际温度等于显示温度时,根据得到:

解得:t=4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刻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32.【答案】(1)70
(2)偏大了,因为矿石拿出来时表面会带出部分水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图片中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等于矿石的体积;
(2)注意拿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
【解答】(1)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1-V2=200mL-130mL=70mL=70cm3;
(2)我认为测量结果偏大,因为从烧杯中拿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体积是矿石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因此测出矿石的体积偏大。
33.【答案】(1)解:一滴水的体积=1mL/10=0.1mL
(2)解:一昼夜为 24 小时,则有 24×3600=86400s.
因为滴了 10 滴用了 10s,量筒里水的体积为 1mL,
所以一昼夜有 86400/10=8640 个 10s,
即一昼夜可以滴 8640×1mL=8640mL 的水.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一滴水的体积=;
(2)浪费的水量与时间成正比,即24小时内包括多少个10s,就会浪费多少个1mL,据此分析计算。
34.【答案】(1)秒表
(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倾角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1)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还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规律: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
(3) 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长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倾角相同。
故答案为:(1)秒表(2)气泡运动的速度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加快;(3)倾角;
35.【答案】(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填“菌落面积”、“细菌数量”均可)
(3)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1) 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
(2)甲中的口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乙中不足4小时,如果观察到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提出的建议可以是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杀死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2)甲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乙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3) 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合理即可)
36.【答案】(1)减小实验误差
(2)锥角一定(或为 25°)时,火箭的发射高度随质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其中质量为100克时发射高度最大
(3)塑料管长度、鼓风机功率、外界风力、制作火箭的材料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多次测量收集多组数据,进而计算出结果求出平均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测量误差。
(2)分析图片数据,找到锥角一定时,火箭的发生高度随质量的变化规律即可。
(3)根据自己对风力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因素的认识判断。
37.【答案】(1)60;偏大
(2)将n枚硬币投入量筒中,浸没后读出量筒内液面体积为V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矿石的体积等于前后两个量筒的示数之差。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据此分析测出矿石体积的变化。
(2)一枚硬币的体积偏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可以同时测出n枚硬币的总体积,然后再除以n,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解答】(1)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V1-V2=160mL-100mL=60mL=60cm3。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2)步骤③已经记录水的体积,只需将n枚硬币同时放入量筒,前后体积之差就是n枚硬币的总体积,即步骤④为: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从而使测出的矿石体积偏大。
38.【答案】下面的刻度示数大些
因为当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液面下降,所以下面刻度示数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当外界温度改变时,瓶内的空气会发生“热胀冷缩”的变化。瓶内空气体积变大,则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反之,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据此分析上面的刻度变化即可。
【解答】细管上下面的刻度示数大些,理由:因为当温度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液面下降,所以下面刻度示数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