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22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22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6 07: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上海
北平
沈阳
九一八事变后
不到4个月东北三省
全部沦陷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北平沦陷
时隔一天,天津沦陷
日军进攻上海
3个月后,上海沦陷
日军攻占南京,南京大屠杀
1931.9.18
1937.7.7
1937.8.13
1937.12.13
南京
日本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卢沟桥事变后,
国共两党表面抗战立场
“国共合作宣
言”的公布
1935年,中共瓦
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国民政府正规军在国统区内阻击来犯日军的进攻,多为大兵团作战。
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敌后战场
我们在正面抗击
我们去敌后牵制
互相配合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驱逐日寇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1945年)
1
武汉会战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
2
第三次长沙会战
3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济南


线
天津
青岛
浦口
胶济线
台儿庄
第五战区总司令
孙连仲
李宗仁
第二集团军司令
池峰城
31师师长
矶谷廉介
板垣征四郎
寺内寿一
濑谷启
中方:60万
日方:24万
南京
徐州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矶谷师团
板垣师团
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一.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
歼敌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歼灭日军1万余人
自主学习
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根据材料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
①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③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打响后,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共话战局。李宗仁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几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
根据材料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人民群众的有力配合;
肉搏战
日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政府
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武汉。
台儿庄战役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武汉
武汉会战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包括自苏联所得到的军事及技术援助(苏联航空志愿队)。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想一想:为什么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武汉?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武汉会战开始。






武汉


大别山
鄱阳湖
长江两岸
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力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蒋介石
战役
结果
特点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自主学习
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二.武汉会战
从会战的结果看,中国的损失相当严重,……但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来看,武汉会战则是抗日战争的一大转折点。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张宪文、李继锋等《中国抗日战争史》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
1938.10
七七事变
1937.7.7
敌后战场局部反攻
1941年初
日本投降
1945.8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以水代兵”阻止日军南下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撰有日军侵华史长编。其中第440页记载如下:“中国军队6月10日左右于郑州东北掘开黄河堤防,使黄河水向东南方向涌出,采取了水淹战术,淹没了自己的广大沃野,形成了经中牟、尉氏、周口、阜阳连接淮河的大地障,给我军行动造成极大困难。”
淹没耕地2994余万亩
逃离家园391万多人
被迫改变作战计划!
阅读教材P97相关史事
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思考:花园口决堤,支持还是不支持?
不支持,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弊大于利
花园口事件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沈阳
北平
南京
上海
南京沦陷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9
1937.7
七七事变
北平、天津沦陷
1937.8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12
1938.5
徐州会战
徐州沦陷
徐州
1938.10
广州
武汉沦陷
武汉
广州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长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为得逞。
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人参加此次会战。中国军队成功地遏制了日军的大举进攻。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0月)
此次会战从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10月中旬,日军全部退回新墙河以北,中国军队收复全部失地,恢复战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
1939.9.1二战爆发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
国际局势
1941.12.8美英向日本宣战
1941.12.9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本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本驻武汉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向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30万
中国抗日第一战将
薛岳
12万
阿南惟几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诱敌深入,依靠有利地形迟滞敌军进攻锋芒。将兵力部署在炉壁,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最后把敌军“拖”到“炉底”,与长沙守军里应外合围歼敌军。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天炉战。
“他(指薛岳)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材料一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美国总统罗斯福
材料二 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
——英国媒体报道标题
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对整个反法西斯阵营起到了提振士气的作用,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杀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
国民党豫湘桂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1931年
1937年
1938年
1944年
1944年6月历经
战火的长沙陷落。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日军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豫湘桂战役丢失国土示意图
(1944年4月——12月)
军队
50-60万
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人口
6000万
四.豫湘桂战役
豫:河南
湘:湖南
桂:广西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会战 时间 指挥官 事件 结果 歼敌人数 意义
淞沪会战 1937.8—11
徐州会战 1938.1—9
武汉会战 1938.6—10 蒋介石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 薛岳 葛先才 ------ ------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 ------ ------ ------
宝山保卫战、四行仓库战役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李宗仁
上海失陷
200多人
姚子青
谢晋元
台儿庄战役
日军撤退,我军胜利
1万余人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万家岭战役
武汉失陷
3000余人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歼灭灭大批日军,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课堂小结
资料四:指挥单位过多,就是历次会战失败的一大原因。到武汉会战时……师上有军、军团、集团军、兵团,以至战区长官部,真是极叠床架屋之能事,欲其不误事机,又如何可能?争名誉、争地位,是官僚主义的遗毒,然而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资料五:民众在战地所发挥的力量,实在可说是微乎其微……有的部队纪律太坏,无法赢得民众的好感,固然是一个原因;而民众知识程度太低,缺乏国家民族观念,也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 ——以上资料均摘自《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
资料一: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我方官兵未受严格训练,军纪废弛,战斗力薄弱,新兵未经训练,即仓促开赴前线应战,无异驱羊以喂虎口。
资料二:蒋先生为巩固其独裁政权,竟不择手段豢养特务,鱼肉人民。知识分子偶有批评蒋先生的,辄遭迫害……金融市场悉为官僚资本所垄断,皇亲国戚,权倾中外。上行下效,贪污之风弥漫全国。
资料三:军事上的遭乱也不在政治之下……在武器、弹药、被服、粮饷各方面,中央军得到无限制的补充,杂牌军则被克扣。战略错误亦多,……任敌方海、陆、空军尽量发挥其优越性能。 ……死守南京,又铸下第二大错。
——以上资料均摘自《李宗仁回忆录》
1、中日双方军队兵力、战斗力相差悬殊(国力)。
2、国民政府独裁专政、政治腐败。
3、军事上对军队不能一视同仁、战略错误多。
4、军队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5、民众的力量没有发挥出来。
6、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和以下资料分析探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从武汉失守到1943年,日军对国民党战役性的进攻从未间断。国民党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同时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结果豫湘桂战役中损兵数十万,使众多城市和大片国土沦于敌手。
材料二: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材料三: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的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淞沪、徐州、武汉等会战中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一阶段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一: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即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不能忽视。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较大规模战役1117次,小战斗38931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着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