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 )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7 23: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生物必修1单元形成性评价(三)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2·唐山高一检测)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一般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
C.淀粉酶不能分解纤维素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D.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较温和条件下不能进行
【解析】选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A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一般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如消化酶,B正确;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分解纤维素,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较温和条件下才能进行,D错误。
2.(2022·临汾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
A.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淀粉和蔗糖溶液、淀粉酶反应后滴加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
D.设置pH为3、7、12的条件,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选C。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蔗糖溶液和淀粉酶反应前后滴加碘液均不会产生蓝色,不能证明蔗糖是否分解,因此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B错误;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所以利用胃蛋白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2,D错误。
3.(2022·内蒙古高一检测)下面是与酶的特性有关的两个曲线图,关于甲、乙曲线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
B.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
C.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D.过高的温度使酶失去活性,恢复常温,酶的活性即可恢复
【解析】选D。据图甲分析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A正确;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B正确;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高温导致酶的结构破坏失活,C正确; 过高的温度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恢复常温,酶的活性也不可恢复,D错误。
4.(2022·南阳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中一定含有特殊的化学键,酶中一定含有肽键
B.酶的合成不需要酶的催化,但需要ATP提供能量
C.酶和ATP均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细胞内ATP与ADP之所以能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解析】选D。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肽键,少数酶是RNA,RNA中不含肽键,故ATP中一定含有特殊的化学键,酶中不一定含有肽键,A错误;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酶为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故酶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同时酶的合成消耗能量,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只要条件适宜,酶和ATP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C错误;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具有高效性,故细胞内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D正确。
5.(2022·石家庄高一检测)细胞中的ATP与ADP能够发生相互转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ATP和ADP
B.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C.ATP的合成不一定都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过程
【解析】选B。ATP的水解利用可发生在细胞中任一部位,所以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ATP和ADP,A正确;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小分子物质,不是生物大分子物质,B错误;ATP的合成不一定都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C正确;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主动运输过程,D正确。
   【补偿训练】
  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P+Pi+能量ATP
A.①②在活细胞中永无休止地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B.植物体内的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也发生在原核细胞内
  【解析】选C。通过①②过程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A正确;在绿色植物体内,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外,还可以来自光合作用,B正确;由于ATP的水解会释放能量,所以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C错误;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也发生在原核细胞内,D正确。
6.(2022·昆明高一检测)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E瓶中检测酒精,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解析】选C。甲装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装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A正确;实验中的甲、乙装置中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催化,所以甲、乙装置需要相同且适宜的温度,B正确;在D瓶中能检测到酒精,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装置甲的A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的干扰,D正确。
7.(2022·乌鲁木齐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个途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 ATP 生成
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
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选C。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催化过程③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A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都会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B项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酒精发酵,故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中,C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D项错误。
   【补偿训练】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极易进行,不需要酶的催化
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ATP生成,第三阶段生成较多的ATP
C.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同
 【解析】选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形成较少的ATP,第三阶段形成较多的ATP,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能产生中间产物,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C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8.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溶液的密封玻璃瓶,其中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混有酵母菌的瓶子能够产生气泡
B.混有乳酸菌的瓶子能够产生气泡
C.混有酵母菌的瓶子能够发热
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能够发热
【解析】选B。盛放葡萄糖溶液的密封玻璃瓶中,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所以有气泡的产生,A正确;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气泡产生,B错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所以混有酵母菌的瓶子能够发热,C正确;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的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也会释放一定的热量,所以混有乳酸菌的瓶子能够发热,D正确。
9.如图表示氧含量对植物组织产生CO2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表示植物组织无氧呼吸释放的CO2
B.AB段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无氧呼吸停止
C.BC段CO2的释放量增加,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储藏瓜果蔬菜选择B点,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A。A点对应氧含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A点表示植物组织无氧呼吸释放的CO2,A正确;AB段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但无氧呼吸并未停止,B错误;BC段CO2的释放量增加,但是BC段氧含量较低时,植物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储藏瓜果蔬菜选择B点,此时植物可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但是消耗的有机物最少,D错误。
1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持续通气,可提高酒精产量
B.对板结土壤及时松土,可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C.选用无色塑料薄膜,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温室种植蔬菜,夜晚可适当降温,以减少呼吸消耗
【解析】选A。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错误;给板结土壤及时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可以使农作物根细胞进行充分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选用无色的塑料,使所有的光都能透过供蔬菜利用,C正确;温室种植蔬菜,夜晚可适当降温,以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11.下列关于叶绿体内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
B.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C.色素分离后在滤纸条上形成的4条色素带,从上至下分别呈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解析】选D。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使得色素释放出来,A正确;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正确;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C正确;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的含量,D错误。
   【补偿训练】
  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50%的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由上到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B.第一条色素带比第二条色素带窄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黄绿色的叶绿素b
D.如果采用圆形滤纸法分离色素,则最外一圈的颜色为红色
【解析】选B。由于花青素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用50%的乙醇提取时有少量花青素,但是不随层析液分离,位于划线处为第五条。第四条为黄绿色的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小,A项错误;第一条为橙黄色的胡萝卜素,第二条为黄色的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比叶黄素小,因此第一条色素带比第二条色素带窄,B项正确;第三条色素带为蓝绿色的叶绿素a,C项错误;如果采用圆形滤纸法分离色素,则最外圈的颜色为橙黄色,故D项错误。
12.(2022·南昌高一检测)对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若突然降低植物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则短时间内,下列有关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C5/C3的值上升
B.叶绿体中ATP/ADP的值下降
C.NADPH/NADP+的值下降
D.光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选A。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降低 CO2 浓度,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导致C3含量减少,短时间内C5增多,故叶绿体中C5/C3的值上升,A正确;C3减少,则C3还原变慢,消耗的ATP和NADPH变少,故叶绿体中ATP/ADP的值上升,NADPH/NADP+的值上升,B、C错误;暗反应过程受抑制,进而影响光反应过程,光反应变慢,D错误。
13.图甲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则图甲在图乙中的位置是 (  )
A.AB之间 B.BC之间
C.C点以后 D.B点
【解析】选A。图甲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CO2一部分进入叶绿体,另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全部进入线粒体,仍然不能满足线粒体对氧气的需求,线粒体还需从细胞外吸收氧气,说明图甲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上的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零,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C之间(不包含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B之间(不包括A、B两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与图甲所示状态相对应,综上所述,A正确。
       【方法规律】
(1)解答有关光合作用的坐标曲线时,要注意对“四点三趋势”(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以及升、平、降三种变化趋势)的生物学意义的分析。
(2)光合总产量和净产量的常用判断方法:若CO2的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光下植物对CO2吸收量、O2的释放量和有机物的积累量都表示为净产量;生理过程中,光合作用对CO2固定量、O2的生成量和葡萄糖的生成量表示总量。
14.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阶段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B.叶绿体内水在光下可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C.影响②阶段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CO2浓度等
D.通过①②阶段,光能会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
【解析】选C。①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体内水在光下可分解成氧气和NADPH,B错误;②阶段为暗反应阶段,包括CO2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故影响②阶段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CO2浓度等,C正确;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通过暗反应阶段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CH2O)中,D错误。
1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主要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供细胞利用
B.购买的新鲜蔬菜,利用保鲜膜包裹并且放入冰箱中有利于保鲜时间的延长
C.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CH2O)和O2中检测到18O
D.梅雨季节的果蔬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果蔬的产量
【解析】选A。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错误;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并且放入冰箱冷藏室,由于保鲜膜内氧气减少且冰箱内的温度低,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B正确; H218O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有18O2产生, 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形成(CH218O),C正确;梅雨季节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增强果蔬光合作用;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果蔬呼吸作用,增加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果蔬的产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2022·济南高一检测)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有很大一部分来自ATP,还有一部分来自CTP(C代表胞嘧啶),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可以合成ATP。如图所示为ATP合成酶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TP合成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2)根据ATP的命名原则,推测CT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CTP供能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TP合成酶只能催化ATP的生成,而不能催化CTP的生成,这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酶具有该特性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TP合成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
(2)ATP 的全称是腺苷三磷酸,故 CTP 的名称是胞苷三磷酸; CTP 与 ATP 供能的原理相同,都是远离胞苷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
(3)ATP 合成酶只能催化 ATP 的生成,而不能催化 CTP 的生成,这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酶具有该特性的原理是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特异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答案:(1)蛋白质
(2)胞苷三磷酸 远离胞苷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
(3)专一性 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特异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17.(14分)将某种微生物放在含等量葡萄糖溶液的4支试管中培养,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同一时刻测得其产生的CO2与C2H5OH的量如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O2浓度 a b c d
CO2 9 12.5 15 30
酒精 9 6.5 x 0
(1)该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当O2浓度为c时,如何鉴定该微生物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__________。
(3)若当O2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则产生的C2H5OH的量是______。
(4)该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氧气浓度为a、b时均可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所以该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应为兼性厌氧型。
(2)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微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C2H5OH,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产生CO2,所以以是否产生了C2H5OH为判断依据;故当O2浓度为c时,应取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橙色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变成灰绿色来鉴定该微生物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3)设消耗的葡萄糖为m,有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m/3       6m/3
产酒精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2m/3   4m/3      4m/3
6m/3+4m/3=15
m=4.5
产生的酒精为4m/3=6。
(4)不同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故该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乳酸的酶。
答案:(1)兼性厌氧型 在氧气浓度为a、b时,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说明该微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
(2)取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橙色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变成灰绿色
(3)6
(4)没有形成乳酸的酶
18.(13分)如图表示某植物的成熟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中生成氧气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场所在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当光照强度减弱时,其他因素不变,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减少,暗反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
(3)图中③的完整过程在细胞内发生的具体场所包括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经过③过程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______阶段。
(4)经④过程后,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氧气,其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据图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光照强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水。当光照强度减弱时,光反应生产的NADPH、ATP减少,于是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生成的C5减少,C3积累增加,所以暗反应中C5减少,C3增加。
(3)细胞内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
(4)无氧呼吸只生成少量ATP,其中大部分
能量存留在产物中,所以经④过程后,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储存于酒精中。
答案:(1)光反应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光照强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水 NADPH、ATP C5 C3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三 
(4)储存于酒精中
19.(15分)(2022·重庆高一检测)图示为在适宜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量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________。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若将温度提高5 ℃,B点将______移。
Ⅱ.研究发现,为适应高温干旱等不良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生理机制。
(1)O2/CO2值较低时,细胞内R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在O2/CO2值较高时,R酶催化C5与O2反应,经复杂的变化生成CO2,完成光呼吸。R酶的存在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高温干旱时,叶片多数气孔________,此时R酶主要催化__________(填“光呼吸”或“光合作用”)。
(2)研究发现夜晚景天科植物吸收CO2并将其转化为苹果酸储存起来;白天,苹果酸在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CO2用于光合作用。由此判断,白天高温时,景天科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分析题图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气体的吸收量为正值,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气体的吸收量减少,当光照强度大于一定值时,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气体的释放量增加,故所测的气体是O2。B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若将温度提高,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提高,B点将右移。
Ⅱ.(1)R酶催化C5与CO2反应的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高温干旱时,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量减少,O2/CO2值较高,属于高氧低二氧化碳的环境,因此有利于光呼吸进行。
(2)由题意可知白天景天科植物的气孔多数是关闭的,晚上气孔开放。再由题干可知,白天高温时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苹果酸的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
答案:Ⅰ.O2 大于 右
Ⅱ.(1)叶绿体基质 关闭 光呼吸
(2)苹果酸的分解和呼吸作用
PAGE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