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声和光——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声和光——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6 10: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声和光——2022-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考试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2023 永嘉县校级二模)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空中的海市蜃楼
C.露珠下叶脉条纹 D.湖面上树的倒影
2.(2023 温州模拟)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3.(2023 鹿城区校级二模)生活中存在“视深”现象:看到水中物体的“深度”与实际深度不符。小实以观察水中鱼为例建构视深光路图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3 温州二模)将带有F字样的光源放在装有水的鱼缸前,调整F光源和鱼缸的位置,在墙壁上得到了缩小的实像,则F光源、鱼缸、墙壁三者的位置可能是(  )
A. B.
C. D.
5.(2023 温州模拟)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能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7cm B.14cm C.20cm D.32cm
6.(2023 温州模拟)真实的光束是没有“箭头”的,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三束光束。为了判断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下列事实中不能作为其判断依据的是(  )

A.空气一侧有两束光束
B.三束光束在同一平面内
C.光束AO明显比其余两束光束亮
D.光束AO与其余两束光束分居左右两侧
7.(2023 温州校级三模)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小明在右侧观察时(  )
A.甲挡板上有像,且看得到蜡烛的像
B.甲挡板上无像,且看不到蜡烛的像
C.乙挡板上有像,且看得到蜡烛的像
D.乙挡板上无像,且看不到蜡烛的像
8.(2023 鹿城区三模)如图为可以旋转的镜子。正常使用时镜子正对脸庞,如图甲。为了观察睫毛或额头,在脸庞不动的情况下逆时针旋转镜子,如图乙。上述过程中,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B.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9.(2023 龙港市模拟)最近“镜子是怎么知道纸背后的东西的?”火爆网络,其实镜子本身“不知道”纸背后的东西,人之所以能看到镜子里“物体”,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10.(2023 鹿城区二模)小科购买了一款临摹神器,该装置主要由支架和平整的透光玻璃片组成。使用者将平板电脑放在左边的支架上(如图所示),透过玻璃片看绘画纸,就可在绘画纸上临摹。下列操作能使临摹的图像变大的是(  )
A.将平板电脑上的图片放大
B.将平板电脑远离透光镜片
C.将平板电脑靠近透光镜片
D.将绘画纸远离透光镜片
11.(2023 鹿城区模拟)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并排立着两支不同高度的蜡烛,蜡烛正前方放置一个盛满水的烧瓶。小明透过烧瓶球体部分观察蜡烛,其中可能看到的像是(  )
A. B. C. D.
12.(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镀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光在纤芯中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3 温州模拟)如图甲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网格板上,硬币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a位置的硬币重合,将玻璃板平移到图乙位置,则硬币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哪个位置的硬币重合(  )
A.a B.b C.e D.d
14.(2023 鹿城区模拟)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③若要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
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2023 鹿城区校级三模)我校项目化小组同学利用纸盒和凸透镜等材料制作成像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侧面,F光源可以在纸盒中的轨道上移动,轨道上标注了离纸盒侧面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若光屏上呈如图所示的像,则F光源可能处在轨道的哪一位置(  )
A.a点位置 B.b点位置 C.c点位置 D.d点位置
16.(2023 鹿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是小文在使用同一放大镜观察到的两幅图像。下列关于这两个像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实像 B.甲是实像,乙是虚像
C.甲、乙都是虚像 D.甲是虚像,乙是实像
17.(2023 龙湾区二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龙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8.(2023 温州三模)下列是观察空中月亮在湖水中倒影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23 鹿城区校级二模)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
20.(2023 乐清市模拟)“刷脸支付”已成为人们购物付款的一种常用方式。如图所示,顾客只需面对付款设备,该设备就会利用摄像头自动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即付款完成。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一个凸透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摄像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人脸识别时,人脸要处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C.人脸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当人脸远离摄像头时,人脸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小
21.(2023 温州模拟)“金星凌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奇观,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从地球上看,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可以看到(  )
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
22.(2023 平阳县二模)小科站在离湖岸边6m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在水中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高9m
B.小科看到树影和看到水里的鱼原理相同
C.小科若想看到旁边更高树的完整的像,要继续向岸边走
D.小科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
23.(2023 平阳县模拟)如图L型走廊弯道处放有一面与墙面成45°角的平面镜,当小阳按箭头方向行进时,走廊另一头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小阳移动方向为(  )
A. B. C. D.
24.(2023 瑞安市模拟)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5.(2023 瓯海区二模)下列现象中,与光的直线传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计时员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B.雨后,我们看到天空中有时会出现彩虹
C.水中桥的倒影
D.晴朗的天气,会在树荫下看到一些小亮斑
26.(2023 瓯海区模拟)小明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进行实验。实验选择玻璃板不是为了便于确定(  )
A.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B.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7.(2023 龙湾区模拟)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目前宽带接入的一种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保密性能好等优点。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包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下列能表示光在纤芯中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8.(2022 乐清市模拟)世界最早古观象台位于我国山西陶寺。观象台主要由13根直立的半圆形土柱组成,如图示,人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是(  )
A.光的反射原理 B.光的折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原理
29.(2022 温州模拟)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C.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30.(2022 温州模拟)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负折射材料。所谓“负折射”,是指当光线在界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始终位于法线同一侧。如图所示,则当有一束光线射到负折射材料上时,正确的折射光路是(  )
A. B.
C. D.
31.(2022 温州模拟)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32.(2022 温州模拟)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33.(2022 鹿城区校级模拟)小华同学参观盐城海盐博物馆,看到一个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相机拍下来回家慢慢研究,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哪种方式拍照最清晰(  )
A.从①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B.从①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C.从②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
D.从②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
二.填空题(共6小题)
34.(2023 乐清市模拟)如图所示,小型水生昆虫水黾被喻为“池塘上的溜冰者”,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并捕捉猎物。水黾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若水黾以1.5m/s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那么以它的像为参照物,水黾的运动速度为    。
35.(2023 瑞安市校级一模)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影楼(如图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一年中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在“量天尺”上移动(如图乙),影子最长时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
(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    。
(2)若任纬度更低的瑞安建造一座相同的测影楼,使影子最长时也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与登封的量天尺相比,该量天尺的长度    (选填“更长”“相等”或“更短”)。
36.(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学校运动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不能近距离观看,同学们携带了望远镜、调焦照相机,还有家长使用了无人机拍摄。
(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学生使用调焦照相机往往采用改变像距的对焦方式。即向外或向内移动镜头(凸透镜)来增大或减小像距,使像成在底片处。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相机镜头应该    移动(填“向外”或“向内”)
(3)100m赛跑时,小温前30m做加速直线运动,后70m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成绩是15s,无缘决赛,那么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    m/s。
37.(2022 温州模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峻时期,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我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设计制造成功,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8.(2022 乐清市一模)如图是用两块平面镜制作的能同时观察昆虫背部和腹部的观察箱。能看到昆虫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光经平面镜   后进入了人眼,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的   (选填“A”“B”或“C”)位置。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9.(2022 苍南县模拟)小南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容器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往池内注入密度均匀的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    (选填“变大”或“变小”)。
三.计算题(共1小题)
40.(2023 鹿城区模拟)音乐喷泉是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装置,一方面通过电脑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水泵喷出水柱,形成喷泉;另一方面,让红、绿、蓝三种色灯照射到水柱上,通过电脑控制三种色灯亮暗让水柱变换颜色,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1)图甲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某段时间喷泉一组色灯的红、绿、蓝色灯亮暗变化规律如图乙,图中第10~15秒喷泉的颜色是    。
(2)如图丙为控制喷泉工作的模拟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a呈周期性变化(如图丁所示),定值电阻R1=2欧,E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子元件,当Ua<6伏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当Ua≥6伏时,E两端电压恒为6伏。当线圈中通过的电流I≥2安时,电磁继电器衔铁被吸下,水泵启动喷水。(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
①t=3秒时,求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写出计算过程)
②已知水泵每秒可喷出水5×10﹣3米3,在图戊中画出0~12秒水泵喷水的总质量m变化曲线。(ρ水=1×103千克/米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露珠下的叶脉纹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因此,B图是正确的。
故选:B。
3.【解答】解:AB、人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而A、B选项中的传播方向不对,表示的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CD、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没有改变,因此符合要求的是D选项。
故选:D。
4.【解答】解:装有水的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点光源在凸透镜的左侧,墙壁在凸透镜的右侧,当点光源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故B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由题知,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有f<u<2f,即f<20cm<2f,解得,10cm<f<20cm,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答】解:A.根据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则空气一侧有两束光束,可以确定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故A可以判断,不符合题意;
B.无论从哪种介质斜射入哪种介质、入射光、反射光、折射光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根据三束光束在同一平面内不能判断,故B符合题意;
C.光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亮度会改变,光束AO明显比其余两束光束亮,确定AO是入射光,故C可以判断,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反射光和折射光都和入射光在法线的两侧,因而光束AO与其余两束光束分居左右两侧可以确定AO是入射光,可以判断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AB、在图甲处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前面,挡住了小明的视线,即甲挡板上无像,且看不到蜡烛的像,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中眼睛透过凸透镜往蜡烛方向观察,因为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在图乙处放置木板对看到虚像不产生影响,即在乙处能看到像,故C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上述过程中,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同,位置不相同。
故选:B。
9.【解答】解:人之所以能看到镜子里“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D。
10.【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甲可知,临摹神器实际上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工作的,平板电脑上的图片是平面镜前面的物体,所以,使用临摹神器时想要让临摹的图画变大,应使“物体”变大,即应将平板电脑上的图片放大。
故选:A。
11.【解答】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实像可能是缩小的、等大的或放大的,但是像和物体左右相反,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物体到到凸透镜的小于一倍的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左右不变,且必须是放大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解答】解:光传播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不存在折射。
故选:A。
13.【解答】解:根据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图乙中硬币的成像位置是a,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即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故③正确;
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应向上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清晰的像,故④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u>2f=30cm,所以F光源在d点位置。
故选:D。
16.【解答】解:由甲图可知,上面的字被放大了,这是因为字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时,起放大镜作用,成正立放大虚像;
由乙图可知,看到的是倒立缩小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ABC、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BC错误;
D、月亮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天上月亮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故D正确。
故选:D。
19.【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v>2f到f<v<2f,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等于或小于1倍焦距,所以物像间距先变小后变大,如下图所示:
故D错误。
故选:C。
20.【解答】解:ABC、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故ABC错误;
D、当人脸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人脸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金星凌日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根据材料,要发生凌日现象,需该星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除了金星以外,水星也可以出现凌日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解答】解:A、首先作出G、H两点关于水面的对称点G'、H',即GH的虚像;然后把人眼和H'连接起来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知,∠BOA′=∠AOH′,因此RtΔAOH′∽RtΔBOA′,
所以,而从题可知,A′B=1m,OA′=40m﹣OA,
即①式;
根据同位角相等可知,∠BOA′=∠DBC,而∠BOA′=∠AOH′,因此∠DBC=∠AOH′,所以RtΔAOH′∽RtΔDBC′,
所以,而从题可知,CD=1.5m,BC=6m,
即②式;
由②式可得:OA=4AH′③式,
把③式代入①式可得:,解得:AH′=9m,而AG′=1m,
所以G′H′=AH′﹣AG′=9m﹣1m=8m,
即该树HG的高度为8m,故A错误;
B、影是光的发射,看到水里的鱼是折射,成像原理不同,故B错误;
C、由(1)可知,小科若想看到旁边更高树的完整的像,要继续向岸边走,故C正确;
D、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23.【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是对称的,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桌面的夹角为45度,小阳的运动方向与镜面的夹角成45°,像的运动方向与镜子的夹角也是45°,即小阳的运动方向与像的运动方向垂直,小阳按箭头方向行进时,距离镜面越来越近,像距离镜面也越来越近,所以走廊另一头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小阳移动方向为C选项中的方向。
故选:C。
24.【解答】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故A正确;
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结果,故B正确;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D。
25.【解答】解:A、发令枪的烟和枪声是同时同地产生的,因为烟是光速传播,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快得多,因此,光的传播时间比声音短得多,因此要看到冒烟开始计时,故A不合题意;
B、雨后,我们看到天空中有时会出现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B不合题意;
C、水中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C不合题意;
D、晴朗的天气,会在树荫下看到一些小亮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解答】解: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找到像便可以确定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关系和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得出物与像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没有玻璃板也能确定像是虚像,故D正确,故ABC错误。
故选:D。
27.【解答】解:激光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不存在折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8.【解答】解:在不同的季节,日出时的方位不同,在观测点观测日出时的土柱狭缝位置不同。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9.【解答】解:
A、探测仪通过探头将声音传到人耳,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的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噪声不同,但有可能音调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白天受噪声的干扰不如夜晚听得清楚。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解答】解:
由题可知,光在负折射材料中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
A、由图知,两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都在法线的异侧,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两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都在法线的同侧,故B符合题意;
C、由图知,光由负折射材料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异侧,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光由空气进入负折射材料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异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解答】解: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
故选:C。
32.【解答】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前会聚,使光屏靠近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使光屏远离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33.【解答】解:展馆中的灯光比较暗,展品反射的光线很少,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展品图片,需要用闪光灯;
玻璃罩上表面很平,当从①位置用闪光灯拍摄时,光线因发生镜面反射而沿垂直方向反射回去,照相机发生逆光无法得到清晰的图片,所以只能从②处斜向下拍。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34.【解答】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水黾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因为平面镜成像中像物等距,所以若水黾以1.5m/s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行,那么以它的像为参照物,水黾的运动速度还是1.5m/s。
故答案为:虚;1.5m/s。
35.【解答】解:(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瑞安比登封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形成的影子更短,因此该量天尺的长度也要更短。
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更短。
36.【解答】解:(1)无人机拍摄时视野中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若要给更远的运动员拍摄照片,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相机镜头应该向内移动;
(3)他后70m的速度v=7m/s,后70m所用的时间:t后10s,
前30m所用的时间:t前=t总﹣t后=15s﹣10s=5s,
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v前6m/s。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向内;(3)6。
37.【解答】解:(1)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照相机;变大。
38.【解答】解:能看到昆虫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昆虫反射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
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B的位置;
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则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反射;B;不变。
39.【解答】解:
(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即在S点的下方:
(2)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即在S点的下方:如图:
由图可知,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变小了。
故答案为:下方;变小。
三.计算题(共1小题)
40.【解答】解:(1)图中第10~15秒,只有红灯和绿灯亮,由甲图可知此时喷泉的颜色是黄色;
(2)①闭合开关,控制电路中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Ua≥6伏时,E两端电压恒为6伏。t=3秒时,由丁图可知电源电压为15V,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U﹣UE=15V﹣6V=9V,
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大小:I4.5A;
②当Ua<6伏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水泵不工作;
当线圈中通过的电流I≥2安时,电磁继电器衔铁被吸下,水泵启动喷水,
当通过电路的电流为2A时,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I′R1=2A×2Ω=4V,
此时控制电路两端的电压:U′=U1′+UE=4V+6V=10V,
所以当控制电路两端的电压≥10V时,电磁继电器衔铁被吸下,水泵启动喷水,
由丁图可知电压在3s内由0V增大到15V,又在3s内由15V减小到0V,那么每秒电压的变化量为5V,据此推算0~2s内电源电压小于10V,水泵不工作,2s~4s内电源电压大于等于10V,水泵启动喷水,水泵每秒可喷出水5×10﹣3米3,这段时间喷水的质量为:m=ρ水V=1×103kg/m3×2×5×10﹣3m3=10kg,4s~8s内电源电压小于10V,水泵不工作,水的质量保持不变,8s~10s内电源电压大于等于10V,水泵启动喷水,水泵每秒可喷出水5×10﹣3米3,这段时间喷水的质量不变,也是10kg,10s~12s内电源电压小于10V,水泵不工作,水的质量保持不变,
0~12s水泵喷水的总质量m变化曲线如图:

答:(1)黄色;
(2)①t=3秒时,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为4.5A;③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