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3.6比的应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3.6比的应用(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22: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6比的应用
知识梳理
1、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作按比分配。
2、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题:①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2)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①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②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③最后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
1.把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蓝色,使红色、黄色与蓝色方格数的比是3∶2∶5或1∶2∶3。这两种涂法中,( )方格数同样多。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无法确定
2.如图,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与大长方形面积的比是1∶6,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3∶8,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之比是( )。
A.3∶1 B.9∶4 C.8∶3
3.小明花了40元买了2本笔记本和4支钢笔,笔记本和钢笔的单价比是,笔记本和钢笔的单价分别是( )。
A.1元和2元 B.2元和4元 C.4元和8元 D.3元和6元
4.田径社团原来的男、女生人数比是是5∶3,后来转来7名女生,这时男、女生人数的比是6∶5,现在女生有( )人。
A.20 B.25 C.30 D.35
5.育民小学四、五、六年级为西部贫困地区小学共捐款3648元,他们捐款钱数的比是3∶4∶5,每个年级各捐款多少元?正确的解答是( )
A.四年级捐款900元,五年级捐款1200元,六年级捐款1548元.
B.四年级捐款921元,五年级捐款1126元,六年级捐款1601元.
C.四年级捐款912元,五年级捐款1216元,六年级捐款1520元.
D.四年级捐款290元,五年级捐1261元,六年级捐款2097元.
二、填空题
6.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灰兔只数是白兔的__________,白兔只数是灰兔的__________,灰兔只数是兔子的__________。
7.广场上摆放了一些盆花,兰花和茶花数量的比是2∶3。如果兰花摆放60盆,茶花有( )盆。如果兰花和茶花一共有60盆,茶花有( )盆。
8.配制一种混凝土,将水泥、黄沙和石子的质量按照2∶3∶5的比进行搅拌,如果这三种材料各有12吨,配制这种混凝土,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 )吨。石子已经增加了( )吨。
9.六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在70~80之间,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参加义务劳动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10.六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这个班男生有( )人。
三、判断题
11.除数与被除数的比是,除数、被除数和商的和是16.5,那么除数是2.5。( )
12.一段路程,甲走完用4小时,乙走完用5小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 )
四、作图题
13.画一画(下面每个方程的边长表示1厘米)
(1)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
(2)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长和宽的比是7∶5。
五、解答题
14.六年级学生报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参加的同学是六年级总人数的,后来又有40人参加,这时参加的同学与未参加的人数比是,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甲和乙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早晨7:40,甲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7:46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乙;看到身穿校服的乙才想起学校的通知,甲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甲8:00赶到学校时,乙也恰好到学校。如果甲在家换校服用去6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那么乙从家里出发时是几点几分?
17.在下面的方格图中按要求画图形。(每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
(1)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3∶2。
(2)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使分得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1∶2。
(3)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后,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根据比的意义可知:当红色、黄色、蓝色方格数的比是3∶2∶5,即红色方格占3份;黄色方格占2份;蓝色方格占5份;根据比的应用:总数÷总份数=1份量,之后再分别乘各自的份数求出各自的数量;同理当红色、黄色、蓝色的比是1∶2∶3的时候,求出一份量,再乘各自的分数,之后找出方格数量一样多的即可。
【详解】
当比是3∶2∶5时
30÷(3+2+5)
=30÷10
=3(个)
红色:3×3=9(个);黄色:3×2=6(个);蓝色:3×5=15(个)
当比是1∶2∶3时
30÷(1+2+3)
=30÷6
=5(个)
红色:1×5=5(个),黄色:2×5=10(个),蓝色:3×5=15(个)
所以两种涂法中蓝色方格数同样多。
答案: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熟练掌握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量。
2.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重叠部分面积为1,重叠部分面积与大长方形面积比是1∶6,即重叠部分面积是大长方形面积的,用1÷,求出大长方形面积;重叠部分面积与小长方形面积比是3∶8;即重叠部分面积是小长方形面积的,用1÷,求出小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用大长方形面积∶小长方形面积,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
设重叠部分面积是1,
大长方形面积:1÷=1×6=6
小长方形面积:1÷=1×=
大长方形面积∶小长方形面积=6∶
=(6×3)∶(×3)
=18∶8
=(18÷2)∶(8÷2)
=9∶4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比的应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3.C
【解析】
【分析】
因为笔记本和钢笔的单价比是,所以买2本笔记本的价钱可以买1支钢笔,也就是买5支钢笔需要40元,根据除法的意义,可求出钢笔的单价,进而求出笔记本的单价。
【详解】
钢笔:40÷(2÷2+4)
=40÷5
=8(元)
笔记本:8÷2=4(元)
答案: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的应用,根据两种文具的单价之比,可把买的两种文具换算成同一种文具,再计算。
4.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男生人数不变,原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转来7名女生后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由变为,是增加7名女生的原因,即7名女生对应的分率是(-),用除法即可求出男生人数,再乘以即可求出现在女生的人数。
【详解】
7÷(-)×
=7÷×
=30×
=25(人)
答案: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男生人数不变,女生人数发生变化,导致女生人占男生的比发生变化,二次分率之差是7人进行解答。
5.C
6.
【解析】
【分析】
根据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3∶2,把白兔只数看作3份,灰兔只数看作2份。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分之几,是以白兔的份数为单位“1”,就用灰兔的份数除以白兔的份数,白兔是灰兔的几分之几,是以灰兔的份数为单位“1”,用白兔的份数除以灰兔的份数,灰兔只数是兔子的几分之几就用灰兔的份数除以兔子的份数。
【详解】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比的意义、单位“1”的确定,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7.90 36
【解析】
【分析】
把茶花看作单位“1” ,兰花和茶花的比是2∶3,兰花是茶花的,已知兰花是60盆,求单位“1”,用兰花的盆数÷,求出茶花的盆数;根据按比例分配,用60×,求出茶花的盆数。
【详解】
60÷=60×=90(盆)
60×=60×=36(盆)
【点睛】
本题考查比的应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按比例分配问题。
8.4 8
【解析】
【分析】
混凝土水泥、黄沙、石子的配合比是2∶3∶5,又因为三种材料各有12吨,再因为黄沙12吨,配合比又是3,即每份是12÷3=4(吨),进一步解决问题。
【详解】
每份:12÷3=4(吨),
水泥剩下:12-4×2
=12-8
=4(吨)
石子增加:5×4-12
=20-12
=8(吨);
水泥还剩4吨,石子已经增加了8吨。
【点睛】
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用一份的量分别去乘各自的份数即可。
9.32 40
【解析】
【分析】
根据男生和女生的比是4∶5,可知男生占4份,女生占5份,即总人数相当于4+5=9份,由于六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在70~80之间,是9的倍数,故六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总共有72人,由此即可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根据男生和女生的份数求出各有多少人即可。
【详解】
4+5=9(份)
在70~80之间,是9的倍数只有72
男生人数:72÷9×4
=8×4
=32(人)
女生人数:72÷9×5
=8×5
=40(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确定好参加义务劳动的总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10.21
【解析】
【分析】
已知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可把女生人数看作8份,则男生人数为7份;因为人数在40~50之间,即总人数为(7+8)×3=45(人),据此求出男生的人数。
【详解】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则男、女生的人数比为7∶8;
总人数为(7+8)×3=15×3=45(人)
男生:45÷(7+8)×7
=3×7
=21(人)
这个班男生有21人。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的应用,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找出它们的比,进而求出总人数是解题关键。
11.√
【解析】
【分析】
根据“除数与被除数的比是1∶4”可得:被除数÷除数=4,商是4;被除数是除数的4倍,即被除数4份,除数1份,一共(4+1)份,那么除数就是:(16.5-4) ÷ (1+4)=2.5。据此解答。
【详解】
答案:√
【点睛】
根据除数、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由比的意义,解决问题。
12.√
【解析】
【分析】
设这段路程是单位“1”,求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计算速度比。
【详解】
甲、乙的速度比是5∶4,所以题干阐述正确。
答案:√
【点睛】
随后学习了比例,可以根据路程一定,速度比与时间比成反比进行求解。
13.(1)(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两边有24和1;12和2;8和3;6和4;
长与宽的比:24∶1
12∶2=6∶1
8∶3
6∶4=3∶2,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画出长方形;
(2)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长+宽=24÷2=12厘米
根据按比例分配:长:12×=7厘米
宽:12×=5厘米;画出长方形。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画指定面积周长的长方形的方法,关键是明确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值。
14.420人
【解析】
【分析】
把六年级同学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参加的同学是六年级总人数的,后来又有40人参加,现在的人数是六年级总人数的;现在的人数比原来增加了(-),对应的是40人,求单位“1”,用40÷(-),即可求出六年级的总人数。
【详解】
40÷(-)
=40÷(-)
=40÷(-)
=40÷
=40×
=420(人)
答:六年级一共有420人。
【点睛】
根据六年级总人数不变,找出后来又参加人数对应的分率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5.9375平方米
【解析】
【分析】
由于长和宽的比是5∶3,则长是5份,宽是3份,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即可求出长加宽的和:400÷2=200(米),根据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量,即200÷(5+3)=25(厘米),再分别乘长和宽各自的份数即可,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把数代入公式即可。
【详解】
400÷2=200(米)
200÷(5+3)
=200÷8
=25(厘米)
25×5=125(米)
25×3=75(米)
125×75=9375(平方米)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9375平方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熟练掌握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量。
16.7:25
【解析】
【分析】
由于现在甲的速度是原来速度的2倍,原甲速∶现甲速=1∶2;原来用的时间:现在用的时间=2∶1,刚出发的时间是回去时间的2倍,刚出发追上乙用了:46-40=6分钟,则再返回家的时候,用了6÷2=3分钟,由于甲在家有6分钟的时间换衣服,所以在路上的时间是60-40-6=14分钟,由于原来的速度追到乙再返回家的这个时间,经历了6+3=9分钟,所以甲乙现在的速度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是14-9=5分钟,由于甲从家走到最开始追上乙的地方用了3分钟,说明从追上乙的地方到学校用了5-3=2分钟,此时乙用了:60-46=14分钟,说明乙走的时间是甲的:14÷2=7倍,由于甲从家到学校用了5分钟,则乙用了:5×7=35分钟,所以乙出发的时间:60-35=25分钟,即7点25分。
【详解】
由分析可知:
原甲速∶现甲速=1∶2
原来用的时间:现在用的时间=2∶1
(46-40)÷2×1
=6÷2×1
=3×1
=3(分钟)
在路上的时间:60-40-6
=20-6
=14(分钟)
换好衣服回学校的时间:14-6-3
=8-3
=5(分钟)
第一次遇见乙的地方到学校的时间:5-3=2(分钟)
乙从第一次遇见甲的地方到学校的时间:60-46=14(分钟)
14÷2=7
5×7=35(分钟)
60-35=25(分钟)
乙从家里出发时是7:25。
答:乙从家里出发时是7: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行程问题,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公式,可以画图来分析甲、乙走的路程。
17.图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可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分别为24厘米和1厘米,12厘米和2厘米,8厘米和3厘米,6厘米和4厘米,其中满足长和宽的比是3∶2,只有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2)用24×=8平方厘米,求出三角形面积,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已知高与长方形宽相等,用8×2÷4即可求出底,进而画图;
(3)用长和宽分别乘(1+)求出增长后的长和宽,再求出现在的长方形面积,用现在的面积除以原来的面积即可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满足长和宽的比是3∶2,并且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只有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2)根据分析可知,三角形高与长方形宽相等,是4厘米。
三角形底:24××2÷4
=8×2÷4
=4(厘米)
(3)增长后的长:6×(1+)
=6×
=9(厘米)
增长后的宽:4×(1+)
=4×
=6(厘米)
9×6=54(平方厘米)
54÷24=
(1)、(2)如下图: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多边形面积与比的结合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