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4.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五华开学考)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B.B所在的圈层不利于地球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
C.C圈层的主要组成物质是高温熔融的铁和镍
D.D圈层一般被科学家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岩浆发源于软流层。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A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内部圈层由外至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所以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表述正确,C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壳只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
2.所学知识分析,A圈层为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A正确;B圈层为水圈,水循环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B错误;C圈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最上边,为地壳,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错误;D圈层是地核,岩浆发源地在地幔中的软流层,D错误。故选A。
2021年4月12日,冰岛火山时隔781年再次爆发,地面裂开了一条长达700米的裂缝,熔岩从裂缝中喷出形成一个熔岩喷泉,覆盖了附近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图甲是火山喷发景观,图乙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3.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于( )
A.地壳 B.下地慢 C.地核 D.软流层
4.此次火山喷发后,火山灰蔓延到的圈层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3.D
4.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2023高一上·肇庆开学考)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6.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②圈层是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C.③圈层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 D.④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5.C
6.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5.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水圈向生物圈供水,向岩石圈渗透,①是水圈;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养分,②是岩石圈;生物圈为大气圈提供氧气,③是生物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其他三大圈层提供水分,④是大气圈。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6.由第1题分析可知,①是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是岩石圈,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③是生物圈,生物圈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④是大气圈,大气圈能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紫外线等的侵袭,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二上·宣威开学考) 2020年11月1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北纬44.16度,东经84.82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8.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均匀
B.②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较罕见
C.③圈层是地球最活跃的外部圈层
D.④圈层附近横波消失
【答案】7.B
8.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震
【解析】【点评】地震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 人员伤亡:较大规模的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坡滑坡和土石流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死亡。震中和震源周围地区的人口容易受到直接的伤害,同时骨折、压伤、灼伤等也是常见的地震伤害。2. 建筑损坏和崩塌:地震振动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包括房屋、桥梁、道路等。不适宜的设计、低质量的建筑材料和不良的施工质量会增加建筑物受损和崩塌的风险。3. 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损失的修复和重建成本,地震还会导致其他经济活动的中断,如交通、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瘫痪,影响了生产和服务业的正常运作。4. 社会恐慌和心理影响:地震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心理压力。人们可能感到恐惧、失去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5. 次生灾害:地震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和地面沉降等。地震震动破坏了供水和燃气管道,容易引发火灾。地震还可能导致地面下陷或海啸,进一步加剧破坏和危害。为了减少地震危害,应加强地震监测、建筑物抗震设计和规划管理,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7.由图可知,①是大气圈,②是地壳,③是水圈,④是软流层以上,是上地幔的顶部,而震源深度为13千米,又根据所学可知地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是33千米,所以震源位于②圈层。
故答案为:B。
8.A、大气圈厚度不均匀,A说法错误;
B、地壳中的硅铝层主要分布在陆地,大洋底部较为罕见,B说法正确;
C、③是水圈,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外部圈层,C说法错误;
D、横波在古登堡面消失,④是上地幔顶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建设期末)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泰山风光 D.长白山天池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峰林、峰丛、溶洞)和流水堆积(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成的。
9.由图可知,图中体现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C。
10.由所学知识知,图中景观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典型代表桂林山水,故选B。
(2023高一下·鄞州期中)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11.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答案为:B。
12.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丽江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组成岩石圈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能削弱宇宙射线、减少陨石撞击、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是( )
A.岩石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
【答案】13.C
14.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包括硅铝层和硅美层,为固态。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岩石圈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程和地壳。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大气有利于削弱太阳辐射,保护地球。
13.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顶部,③为软流层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幔部分,④为外核,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即①②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据所学可知,能削弱宇宙射线、减少陨石撞击、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是地球外部圈层最外一层的大气圈,其他圈层位于大气圈以下,起不到保护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建平月考)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岩石圈 C.地壳 D.下地幔
16.该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山洪 B.滑坡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17.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 ②在室内,用棉被护住头部
③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 ④在室外,尽量躲到大树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5.C
16.B
17.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地震的防避
【解析】【点评】地震防灾减灾措施中,包括在家中准备应急救援包,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发生时,如果位于能迅速逃到教室外空旷地带的应选择跑,否则应选择就地躲避,寻找小开间、坚固的桌椅下等位置避险,护住头部,在震后不要立即回到家中,以防余震突然发生等。
15.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由于属于陆地区域,大陆部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地壳,不可能位于地核、下地幔,C正确,AD错误;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B错误。故答案为:C。
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震发生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震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滑坡,B正确;山洪和泥石流都需要暴涨洪水或者暴雨天气出现,材料中无体现天气状况,排除AC;四川省甘孜州没有火山,不会出现火山喷发,D错误。故答案为:B。
17.当发生地震时,在室内应躲到墙角或者卫生间,这些地方容易撑起一个求生空间,大房间面积较大,不利于躲避坍塌的建筑物,①不符合题意;在室内尽量用桌子或者其他遮挡物(棉被)护住头部,可以减轻建筑物坍塌时的伤害,②符合题意;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防止坍塌造成的伤害,尽量到开阔的地方,③符合题意;在室外,地震容易导致大树断裂倒塌,不适合当成躲避场所,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富锦月考) 11月15日,中央气象台解除了历时90天的气象干旱预警,8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大范围干旱使江西庐山瀑布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景观主要属于的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19.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20.水循环使( )
A.大气中的水减少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
C.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D.海洋中的水增加
【答案】18.C
19.B
20.C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和水汽输送。根据图中瀑布属于地表径流。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活跃圈层。
18.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庐山瀑布主要是展示的地表径流,C正确,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B错误;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环节,A错误;下渗不是该景观的主要部分,D错误。故答案为:C。
19.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结合所学知识,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ABD错误。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体得以更新,C正确。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绍兴期末)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调派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下图为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B.上地幔 C.岩石圈 D.软流层
22.关于地球圈层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硅铝层在地壳中分布是连续的
B.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小
23.在救灾过程中,快速评估地震损失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NSS ②GIS ③RS ④BDS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21.A
22.A
23.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从地表到大气上界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21.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A正确, 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硅铝层是不连续的,在大洋中是缺失的,A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正确;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由于外有引力,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小,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
23.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和导航;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所以在救灾过程中,快速评估地震损失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RS负责拍片,获取受灾的面积范围,在通过GIS分析受灾情况。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上·松原月考)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5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的喷发已经持续了57天,火山灰累积覆盖了1019.79公顷土地,并导致1460座建筑物损毁。下图分别为火山喷发景观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拉帕尔马岛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A.①圈层中部 B.②圈层上部 C.③圈层上部 D.②圈层顶部
25.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其原因是(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24.B
25.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云层的反射、颗粒物的散射、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大气湿度越大、透明度越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强。
24.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中①圈层是地壳,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5.超强火山喷发会在短时间出现火山灰,大气透明度下降,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区域气温下降,D正确;不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辐射会减弱,B错误;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上·铜山期中)如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包括大气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C.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
27.关于圈层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6.C
27.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26.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正确,A错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D错误。故答案为:C。
27.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①正确。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②错。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8.(2023高一上·钦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呈现的有 、 、 、 等四大圈层。
(2)图中没有表示出来土壤直接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是 ,该环节可以将一部分降水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的减少 ,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要的水分,正因为如此,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 (气象灾害)。
(3)图中植物通过①作用合成的物质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 ,通过②作用为土壤提供了 。
(4)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和 气候区。
【答案】(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下渗;地表径流;干旱
(3)有机质;矿物质
(4)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图中呈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即大气圈、水圏、岩石圏和生物圈。
(2)据图可知,图中反映出的水循环过程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没有表示出来土壤直接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下渗到地下的水分一方面减少了地表径流,另一方面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水分从而使农作物抵御适度的干旱。
(3)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由植物的枯枝落叶腐烂而成,是由①光合作用而合成;图中②作用为植物的风化作用,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4)由所学知识可知,落叶阔叶林是一种典型的温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自然带的相关知识。外部圈层结构较为简单,水循环的六大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植物具有合成有机质的能力,通过风化可以提供矿物质。温带海洋性气候何温带季风气候都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
1 / 1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4.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五华开学考)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B.B所在的圈层不利于地球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
C.C圈层的主要组成物质是高温熔融的铁和镍
D.D圈层一般被科学家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2021年4月12日,冰岛火山时隔781年再次爆发,地面裂开了一条长达700米的裂缝,熔岩从裂缝中喷出形成一个熔岩喷泉,覆盖了附近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图甲是火山喷发景观,图乙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3.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于( )
A.地壳 B.下地慢 C.地核 D.软流层
4.此次火山喷发后,火山灰蔓延到的圈层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023高一上·肇庆开学考)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6.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②圈层是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C.③圈层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 D.④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023高二上·宣威开学考) 2020年11月1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北纬44.16度,东经84.82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8.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均匀
B.②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较罕见
C.③圈层是地球最活跃的外部圈层
D.④圈层附近横波消失
(2023高一下·建设期末)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泰山风光 D.长白山天池
(2023高一下·鄞州期中)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2023·丽江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组成岩石圈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能削弱宇宙射线、减少陨石撞击、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是( )
A.岩石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
(2023高一下·建平月考)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岩石圈 C.地壳 D.下地幔
16.该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山洪 B.滑坡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17.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 ②在室内,用棉被护住头部
③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 ④在室外,尽量躲到大树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高一下·富锦月考) 11月15日,中央气象台解除了历时90天的气象干旱预警,8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大范围干旱使江西庐山瀑布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景观主要属于的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19.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20.水循环使( )
A.大气中的水减少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
C.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D.海洋中的水增加
(2023高一上·绍兴期末)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调派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下图为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B.上地幔 C.岩石圈 D.软流层
22.关于地球圈层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硅铝层在地壳中分布是连续的
B.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小
23.在救灾过程中,快速评估地震损失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NSS ②GIS ③RS ④BDS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2高一上·松原月考)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5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的喷发已经持续了57天,火山灰累积覆盖了1019.79公顷土地,并导致1460座建筑物损毁。下图分别为火山喷发景观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拉帕尔马岛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A.①圈层中部 B.②圈层上部 C.③圈层上部 D.②圈层顶部
25.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其原因是(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022高一上·铜山期中)如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包括大气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C.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
27.关于圈层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28.(2023高一上·钦州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呈现的有 、 、 、 等四大圈层。
(2)图中没有表示出来土壤直接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是 ,该环节可以将一部分降水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的减少 ,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要的水分,正因为如此,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 (气象灾害)。
(3)图中植物通过①作用合成的物质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 ,通过②作用为土壤提供了 。
(4)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和 气候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岩浆发源于软流层。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A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内部圈层由外至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所以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表述正确,C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壳只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
2.所学知识分析,A圈层为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A正确;B圈层为水圈,水循环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B错误;C圈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最上边,为地壳,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错误;D圈层是地核,岩浆发源地在地幔中的软流层,D错误。故选A。
【答案】3.D
4.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答案】5.C
6.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
①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5.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水圈向生物圈供水,向岩石圈渗透,①是水圈;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养分,②是岩石圈;生物圈为大气圈提供氧气,③是生物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向其他三大圈层提供水分,④是大气圈。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6.由第1题分析可知,①是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是岩石圈,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③是生物圈,生物圈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④是大气圈,大气圈能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紫外线等的侵袭,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7.B
8.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震
【解析】【点评】地震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 人员伤亡:较大规模的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坡滑坡和土石流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死亡。震中和震源周围地区的人口容易受到直接的伤害,同时骨折、压伤、灼伤等也是常见的地震伤害。2. 建筑损坏和崩塌:地震振动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包括房屋、桥梁、道路等。不适宜的设计、低质量的建筑材料和不良的施工质量会增加建筑物受损和崩塌的风险。3. 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损失的修复和重建成本,地震还会导致其他经济活动的中断,如交通、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瘫痪,影响了生产和服务业的正常运作。4. 社会恐慌和心理影响:地震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心理压力。人们可能感到恐惧、失去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5. 次生灾害:地震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和地面沉降等。地震震动破坏了供水和燃气管道,容易引发火灾。地震还可能导致地面下陷或海啸,进一步加剧破坏和危害。为了减少地震危害,应加强地震监测、建筑物抗震设计和规划管理,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7.由图可知,①是大气圈,②是地壳,③是水圈,④是软流层以上,是上地幔的顶部,而震源深度为13千米,又根据所学可知地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是33千米,所以震源位于②圈层。
故答案为:B。
8.A、大气圈厚度不均匀,A说法错误;
B、地壳中的硅铝层主要分布在陆地,大洋底部较为罕见,B说法正确;
C、③是水圈,生物圈是地球最活跃的外部圈层,C说法错误;
D、横波在古登堡面消失,④是上地幔顶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峰林、峰丛、溶洞)和流水堆积(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成的。
9.由图可知,图中体现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C。
10.由所学知识知,图中景观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典型代表桂林山水,故选B。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11.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答案为:B。
12.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包括硅铝层和硅美层,为固态。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岩石圈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程和地壳。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大气有利于削弱太阳辐射,保护地球。
13.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顶部,③为软流层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幔部分,④为外核,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即①②层。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据所学可知,能削弱宇宙射线、减少陨石撞击、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是地球外部圈层最外一层的大气圈,其他圈层位于大气圈以下,起不到保护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B
17.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地震的防避
【解析】【点评】地震防灾减灾措施中,包括在家中准备应急救援包,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发生时,如果位于能迅速逃到教室外空旷地带的应选择跑,否则应选择就地躲避,寻找小开间、坚固的桌椅下等位置避险,护住头部,在震后不要立即回到家中,以防余震突然发生等。
15.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由于属于陆地区域,大陆部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地壳,不可能位于地核、下地幔,C正确,AD错误;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B错误。故答案为:C。
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震发生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震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滑坡,B正确;山洪和泥石流都需要暴涨洪水或者暴雨天气出现,材料中无体现天气状况,排除AC;四川省甘孜州没有火山,不会出现火山喷发,D错误。故答案为:B。
17.当发生地震时,在室内应躲到墙角或者卫生间,这些地方容易撑起一个求生空间,大房间面积较大,不利于躲避坍塌的建筑物,①不符合题意;在室内尽量用桌子或者其他遮挡物(棉被)护住头部,可以减轻建筑物坍塌时的伤害,②符合题意;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防止坍塌造成的伤害,尽量到开阔的地方,③符合题意;在室外,地震容易导致大树断裂倒塌,不适合当成躲避场所,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8.C
19.B
20.C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和水汽输送。根据图中瀑布属于地表径流。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活跃圈层。
18.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庐山瀑布主要是展示的地表径流,C正确,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B错误;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环节,A错误;下渗不是该景观的主要部分,D错误。故答案为:C。
19.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结合所学知识,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ABD错误。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体得以更新,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1.A
22.A
23.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从地表到大气上界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21.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A正确, BCD错误,故答案为:A。
22.硅铝层是不连续的,在大洋中是缺失的,A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正确;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由于外有引力,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小,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
23.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和导航;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所以在救灾过程中,快速评估地震损失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RS负责拍片,获取受灾的面积范围,在通过GIS分析受灾情况。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4.B
25.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云层的反射、颗粒物的散射、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大气湿度越大、透明度越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强。
24.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中①圈层是地壳,②圈层是地幔,③圈层是外核,④圈层是内核。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5.超强火山喷发会在短时间出现火山灰,大气透明度下降,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区域气温下降,D正确;不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辐射会减弱,B错误;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26.C
27.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点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26.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正确,A错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D错误。故答案为:C。
27.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①正确。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②错。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8.【答案】(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下渗;地表径流;干旱
(3)有机质;矿物质
(4)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图中呈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即大气圈、水圏、岩石圏和生物圈。
(2)据图可知,图中反映出的水循环过程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没有表示出来土壤直接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下渗到地下的水分一方面减少了地表径流,另一方面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水分从而使农作物抵御适度的干旱。
(3)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由植物的枯枝落叶腐烂而成,是由①光合作用而合成;图中②作用为植物的风化作用,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4)由所学知识可知,落叶阔叶林是一种典型的温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自然带的相关知识。外部圈层结构较为简单,水循环的六大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植物具有合成有机质的能力,通过风化可以提供矿物质。温带海洋性气候何温带季风气候都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