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第1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日本——敌人、朋友?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究根溯源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起甲午战争?
它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可乘之机直接原因有利环境根本原因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日本:
欧美:
朝鲜:
中国: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大陆政策”的出台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是何态度呢?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爆发东学党起义面对日本的侵略,清政府持何态度?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清 政 府仓促应战1丰岛海战2平壤战役3黄海海战4辽东战役5威海卫
战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 本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想一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外 因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内 因三 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割三地)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赔两亿)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
通商口岸(开四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允设厂)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内 容影 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最严重)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4、影响: ◆对中国: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三国干涉还辽 战后余波辽 东(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①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是不是在帮助中国?②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台北台中台南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
(1)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2)“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战后余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1、原因:根因—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直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时间、参加国:1900年夏,英、俄、德、 法、 美、日、意、奥八国 3、经过:4、特点: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三.结果及影响: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列强控制京津地区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内容影响赔设驻惩《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泱泱大国成了干枯的木乃伊帝国主义国家成了太上皇不平等条约成了裹尸布阻碍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归纳总结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1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列举1840年至190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1)太平天国运动(2)戊戌变法(3)义和团运动 沉思二:为什么列强会在1840年后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列强为什么以中国为侵略目标? 沉思一:造成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历史的沉思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美国英国日 本支持支持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法国德国俄国支持不干涉 “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
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列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甲 午 中 日 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军旗亚 洲 第 一世 界 第 四国难当头 李鸿章保全自身实力和北洋地盘,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 慈禧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日本:“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1: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义和团运动◆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
爱国运动。◆积极作用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
了清王朝的灭亡。义和团运动(1899—1900)◆口号:“扶清灭洋”◆活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