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共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30 10:3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二)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以为依仗刘氏“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对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西汉前期形势图(1)实行郡国并行制1、原因 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国势日
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诏”,觊觎帝位。
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开始发
动叛乱,对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都
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2)汉景帝采取“削藩”措施1、原因(1)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汉景帝刘启太尉周亚夫景帝平叛 公元前154年,景帝采
纳晁错建议着手削藩,结果
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景帝
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
率军,以轻兵
断绝叛军粮道,
三个月后平定
叛乱。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同时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各设刺史一名,巡行郡县,“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负责监察地方。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出现的本质是什么? 中央集权 PK 地方分权请思考这一现象何时结束?(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除地
方对中央的威胁;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 的财政危机。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①目的:②措施:③评价:收精兵
削实权 ——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州郡长官设通判监察——设转运使,州郡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守内虚外”、“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制钱谷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相同点:
①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
②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
①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力。
②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元朝: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的开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趋势:方式: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雍正皇帝朱元璋二、皇权和相权的斗争(1)背景: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2)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3)结果: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一)明朝皇权的加强1、废丞相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胡惟庸案大捕杀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2、设内阁 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进一步提高,阁臣权力更大 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批红皇 帝 军机处 内 阁
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1)时间:雍正2、清朝(2)直接目的: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3)职能:最初参与军务,后参与机要政务(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
要标志。(4)特点: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处内景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建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建立中朝,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分割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一省制(中书省)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点拨提示:
1、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
2、人治高于法制;
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4、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5、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知识结构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代:制度、措施、意义宋代:背景、措施、评价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明朝:废丞相(原因、影响)、设内阁(时间)清朝: 增设军机处(时间、地位、职能、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矛盾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课堂巩固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北宋规定()
A、中央向地方派遣刺史 
B、实行一省制
C、在州郡之上设通判
D、派文臣出任知州D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④   D、 ①③ C下列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A、建立中朝决策机构  
B、设置刺史
C、平定七国之乱    
D、颁布推恩令C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衙互不统属,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B、枢密院分割丞相的财权
C、枢密院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D、“强枝弱干”、“守外虚内”的部兵原则C(2009·浙江文综·T14)
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
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
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选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2008上海历史)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C(2008宁夏)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D
(08海南历史)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D1.(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A2.(2008上海历史,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解析: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靡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 C1.(2008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08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BD
3.(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C请探究:
1.据材料分析归纳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基本方式的史实及特点。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内阁对皇帝负责。
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区别2018/12/1943皇 帝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2)设内阁亲自掌管 殿阁大学士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 内 阁只有票拟权。没有决策权。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沛县亭长刘邦--这个皇帝很有料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
出生传奇:刘媪
喝酒传奇:赊酒、熟睡
婚姻传奇:吕公、相面刘邦一个好汉三个帮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
汉初三将:韩信、英布、彭楚韩信韩信:漂母舍饭、胯下之辱、从军、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韩信
原因:问题:导致汉初“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集权?解决: 刘邦建汉后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采取“削藩”措施1)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瓦解诸侯王国,设刺史监察地方。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初地方分权问题的由来及解决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原因:问题:导致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唐朝陷入什么局面?后果: 1)为守卫疆土,在边境设藩镇,派节度使2)玄宗晚年安于享乐,疏于朝政唐由盛转衰,统一局面被破坏,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朝中叶地方分权问题的由来及后果朱元璋--这个皇帝很“酷”长得“酷”经历“酷”佃农、放牛娃、旱灾、蝗灾和瘟疫、父母双亡、小沙弥、游方僧
小亲兵、小军官、大元帅、皇帝。当了皇帝,依然很“酷”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衙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高悬一剥皮实草之袋(皮草囊),使之触目惊心。” --叶子奇《草木子》特务工作落实得很好!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
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
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
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
“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
请罪。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臣跪奏笔录思考: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实质?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清朝皇权的加强皇权受限南书房皇权得以加强军机处皇权高度发展皇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处理日常事务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雍正年间被军机处取代。乾隆56年被撤初仅参与军务,后发展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清朝雍正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思考: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成为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军机处内景 军机大臣由皇帝给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之命,官员任命具有临时差遣值班性质,任命后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
军机大臣被召见时只能跪奏笔录,谕旨撰写完毕后迅速将皇帝旨意直接传达给中央或地方各部去执行。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乾隆朝纂修的《大清会典》所列的官署中无“办理军机处”条目。结论: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