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0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统编版三上第二单元第10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6:05:32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时
课题:古诗四首
内容分析: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秋天的风景。三首古诗表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秋天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咏景言志,借着景色来勉励朋友,用景色来表达思乡怀旧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语言运用:能读出古诗的节奏感,有感情地去朗读古诗。 思维能力:能从古诗描写的景象中指导古诗描写的季节。 审美创造: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重、难点: 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能够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活动流程:活动流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感受秋日清韵”,并计划开展“收集秋天影像,创建“秋韵”影像馆”的活动。本节课为子任务三:感受古代独特的秋韵(1.诵读古诗,了解内容。)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环节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环节三: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美 情境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穿越千年的光阴,去观赏了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你还记得诗人眼中的秋景是什么样子吗?今天让我们继续在文字中感悟诗人的情怀。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吗?考验你的时候到了哦,跟我一起来闯关吧。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注释”,谁来说一说“注释”,它有什么用? 1.这三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补全古诗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把词语正确的解释挑出来。 萧萧:形容风吹梧桐发出的声音。(对) 促织:织布的工人。 篱落:篱笆。(对) 寒声:寒冷的歌声 回顾旧知,回答问题。 看一看课件插图,尝试着补全诗句。 看课件问题,把正确的词语挑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知识的考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知识,从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
环节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朗读古诗,想一想,在这三首诗中诗人都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每首古诗指定几位学生说一说。 出示课件: 《山行》:寒山,枫林,石径。白云 作者写了深秋时节山中的景色。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中有居住的人家,还有满山比二月花还要红的枫叶。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 秋天,荷花凋谢,菊花虽然叶子已经枯萎,但是残枝依然在傲霜斗寒。秋天还是一年中“橙黄橘绿”的丰收时节。 《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风 促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拨弄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读一读古诗,想一想,在这三首诗中诗人都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呢?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观看课件,体会作者诗中的秋景。
活动意图: 在理解三首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三首的共性特点,设置系统性的支架问题,统领三首古诗,将原本机械的理解大意,转化成为对景色描写的关注。
环节三: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美
一.自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美。 师:读一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朋友,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客居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拨弄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二.品读诗句,感受诗情。 1.你从诗人描写的秋景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说一说你的感受。 出示课件: 《山 行》想一想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字看出来的?找一找,说一说。 “爱”表达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增刘景文》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说一说。 “好景”“最” 诗人鼓励好友要积极向上不要意志消沉 《夜书所见》 想一想,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用圆圈圈出来。 “送寒声”“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师:请你想一想,如果把诗中“萧萧”换成“呼呼”呢?可以吗?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呼呼梧叶送寒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 ②你们觉得怎样?读出什么不同了吗?(后一句更能体现诗人凄凉、悲伤的心境) 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人常用“萧萧”来表现秋天的凄凉。看,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就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解说:当年,杜甫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登高望远看到了树叶随风飘落,长江水滚滚奔腾,他心生悲凉和孤独之情。诗人叶绍翁也正是通过“萧萧”一词表达了内心的这种情感。谁能读好这两句诗? ⑤老师指定学生读诗句,评价并引导齐读。 ⑥我们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感?(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里的“客”指谁?(叶绍翁)诗人为何称自己为“客”呢?(因为他漂泊在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做客。这里的“客”可以解释为“客居他乡”。) (4)了解诗人的生活状况。 师:诗人祖籍在福建,他隐居西湖湖畔已经很多年了。此时,他独自漫步湖畔,听到秋风萧萧作响,看到梧叶漫天飞舞,他思潮起伏。请你想一想,他现在心中在想什么? 学生:秋风萧萧、梧叶飘零之景触动了诗人的游子之心,他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板书:思亲念家)难怪诗人会说“江上秋风动客情”!(板书:情) (5)小结方法:诗人正是借助秋风、梧叶这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三.拓展阅读。 1.我们学过哪些借景抒情的古诗,还记得吗? 出示课件: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李白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四.对比阅读。 说一说,这三首古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课件出示: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你能把这三首古诗背诵下来了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吧,看看谁背得流畅、节奏准确,能表现诗人的情感。 一边读诗句,一边想象画面。跟同学说一说你心中的画面。 说一说自己从诗中感受到诗人的感情。并且说一说你的理由。 对比阅读,读一读这两句诗句,找一找这两句话的区别,说一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认真听老师讲解杜甫晚年凄凉的生活,感受到“萧萧”两个字的凄凉之感。带着感情再读一读“萧萧梧叶送寒声”体会诗中的意境。 找一找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感? 学生注意听老师关于作者叶绍翁的介绍,与诗人互换位置,体会当时诗人的心理感受。 学生了解 “借景抒情”的写法,迁移运用,想一想自己学过的古诗哪些是借景抒情的。 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李白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找一找,这三首诗歌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背诵古诗。
活动意图: 学生对古诗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解,尝试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在想象画面中感受诗人眼中的秋景,体会诗人借景抒发的情感。最终通过熟读背诵,将古诗积累于心中。(共28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课程目录

课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注释”,谁来说一说“注释”,它有什么用?
“注释”是解释词语的板块,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
这三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这三首古诗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回顾旧知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你能结合插图,补全古诗吗?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顾旧知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一年好景君须记,
你能结合插图,补全古诗吗?
菊残犹有傲霜枝。
最是橙黄橘绿时。
回顾旧知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把词语正确的解释挑出来。
萧萧:形容风吹梧桐发出的声音。
促织:织布的工人。
篱落:篱笆。
寒声:寒冷的歌声。
朗读古诗,想一想,在这三首诗中诗人都描写了怎样的秋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新知导入
深山的景色
《山行》:寒山,枫林,石径。白云
说一说
作者写了深秋时节山中的景色。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中有居住的人家,还有满山比二月花还要红的枫叶。
深秋的景色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
说一说
秋天,荷花凋谢,菊花虽然叶子已经枯萎,但是残枝依然在傲霜斗寒。秋天还是一年中“橙黄橘绿”的丰收时节。
凄清的秋色
《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风 促织。
说一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拨弄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读一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新知导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想象画面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想象画面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
想象画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朋友,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想象画面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想象画面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客居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拨弄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想象画面
你从诗人描写的秋景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说一说你的感受。
新知讲解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想一想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字看出来的?找一找,说一说。

“爱”表达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感受诗意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说一说。
诗人鼓励好友要积极向上不要意志消沉
感受诗意
呼呼梧叶送寒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唐)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种表达方式哪个更好呢?
悲伤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想一想,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用圆圈圈出来。
诗人旅居在外倍感孤独,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思念之情。
借景抒情的写法
感受诗意
我们学过哪些借景抒情的古诗,还记得吗?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拓展知识
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说一说,这三首古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比较阅读
古诗对比阅读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是写的秋天的景色。都是用了对比的写法。 景物 写法 情感
《山行》 寒山 石径人家 枫叶 先景后情 枫叶和二月花对比 喜爱赞美
《赠刘景文》 枯荷 残菊 橙 橘 先写景后议论景荷花与菊花的对比 鼓励
《夜书所见》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 由凄凉的秋景转入生活场景 思想之情
同学们,你能把这三首古诗背诵下来了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吧,看看谁背得流畅、节奏准确,能表现诗人的情感。
背诵古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