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9:21: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阅读目标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目标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前者读中求法,后者用法写作,由读学写,读写结合。在本单元的任务群中,《摔跤》承担的是跟着作家学写人物动作。
【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 5个字,理解“公鸡鹐架”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结合描写人物的具体词句,说出“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特点。
3.学习作家把动作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试着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写生动。(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作家把动作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试着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写生动。加上识字目标和把握人物特点两个目标,构成本课的总目标。围绕语文要素目标,遵循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的理念,设计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写段表演,读给你听把老师在课堂上“打篮球”的表演写下来,回家后读给家人听。尽量把动作写具体、写生动,让听的人有画面感。
【评价标准】
【学习活动】由读学写,读写结合。
活动一:学写法跟着作家,学习人物动作(学习课文,感知人物特点,探究描写动作的方法。)
活动二:用写法当个作家,写写人物动作(运用方法,试着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观看表演,试说动作老师秀一段篮球的表演,让学生观看,并提示学生: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放学回家,把老师“打篮球”的表演介绍给家人,与他们分享。
2.表演完后让学生口头表述一下表演过程,现场采访几位同- 3 -学,如果你是这位同学的家人,你能听明白老师是怎样打篮球的吗?
预设:没听明白,想象不出老师是怎么表演的,从而生成问题——怎样才能把动作描述清楚,让人听明白?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学写人物动作,写好“打篮球”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真情境、设计真任务,让学生现场看表演、回家说表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发生联系,从而激发“因需而学”的内驱力。]
二、活动一跟着作家,学习人物动作
1.检查预习,读好词语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读好这一组动词短语。
一叉一搂 手疾眼快 蹦来蹦 去下冷绊子 塌着腰 合了裆 三抓两挠 揪在一起 推拉拽顶 扳他不动 仰面朝天 想象画面,看看图片,读好这一组动词的修饰词。虎势儿一站公鸡鸽架似的走马灯似的(三幅对应图片)这样从认读词语开始,就进入对人物动作的感受和学习中。
2.抓住动词,感知人物。首先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根据预习猜一猜哪个是小胖墩儿,哪个是小嘎子。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依据。(插图)围着他猴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小嘎子,他是个机灵、有心机的孩子。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留一点破绽。小胖墩儿,他是个沉稳老练的摔跤惯手。文中还有哪些对小嘎子和小胖墩的描写?这些描写又表现了两个男孩儿什么特点?找句子,谈谈体会。配合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加深对人物特点的把握。
预设一:“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立刻退后”“叉着腰”的动作描写,结合“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语言描写,表现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惯手,沉着应战。
预设二: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八个连续的动作充分说明小嘎子已经着急了,使出了浑身解数。
预设三: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了,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一钩一别一推一摔,把因急于求胜乱了方寸的小嘎子和瞅准时机果断出手的小胖墩儿写了出来。
小结:人物谈透之后
小结。两个小男孩儿,一个沉稳老练、经验丰富,一个机敏灵活、争强好胜。读着这些文字,我们眼前仿佛上演着精彩的摔跤表演,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真是画面感十足。
[设计意图:用好课本插图,一步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描写,把握人物特点,又能感受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为下一步探究描写动作的方法做铺垫。]
3.分析动作,探究写法。你觉得这场摔跤比赛写得怎么样?(具体、生动)那么作家是如何将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写生动的呢?这个问题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问题,值得探究。合作探究:默读第 3自然段,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的动作,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做好记录。跟着作家学写人”课“堂学习记录
跟进指导探究方法:
把词换一换,比较不同把词去一去,比较不同
整体看一看,发现特点动作
做一做,感受差别
汇报探究成果,随机出示相关文段,提炼写法,进行板书。
预设一:下面的句子换成括号类的词语哪个更好?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走来走去、转来转去、跳来跳去、跑来跑去)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蹦来蹦去”更能和前面“猴儿似的”照应,突出小嘎子机灵、敏捷的特点。从而体会用准动词对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性,得出方法一:选用动词要准确。
下面的句子去掉加点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运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在“蹦来蹦去”前面加上“猴儿似的”,把小嘎子比作猴儿,把他围着小胖墩儿转圈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他的机灵。
再从文中找这样的句子,与同伴交流。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鸽架似的对起阵来。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总结:方法二:
动词前加修饰词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让动作更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形成画面感。数数圈出的描写小嘎子的动词,读一读,有重复的吗?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运转不灵,围着他猴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蹋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了,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趁势往旁边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学生发现连串的动作是三个动词,没有一个重复的。
找一找手部动作,做一做,感受细微区别。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了,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趁势往旁边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同是手部动作,七个动词,七种动态没有一个重复的。
小结:方法三:连贯动作不重复
短时间内的一连串动作,动词尽量不重复,不仅能把细微动作写清楚,写具体,又让语言变得富有变化之美。跟着作家徐光耀学习了三种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选用动词要准确,动词前加修饰词,连贯动作不重复。这些方法可是作家们人人掌握写人的必备技能呢。
4.巩固方法,拓展阅读。
默读主题学习丛书第四册《顶碗少年》第 3自然段,想一想:赵丽宏是怎样描写少年顶碗表演的呢?画一画动词,找一找修饰词,用上“换一换、去一去、数一数、做一做”的方法,谈谈理解。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着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也不掉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这段描写作者也是采用了准确、连贯不重复的动词,并且在动词前加上了合适的修饰词,写出了少年高超的顶碗艺技艺。
借助板书,梳理总结。
板书:
摔跤
选用动词要准确
动作写法 动词前加修饰词
具体 生动 连贯动作不重复
综合运用三种方法描写动作就会清楚明白,具体生动,人物如在眼前,极富画面感。同学们扳着手指说一说这三种方法,再伸开手掌,抓住它们,放入写作口袋。这是个虚拟的动作,目的是让学生把方法记住。
[设计意图:用问题驱动探究学习,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先自学后合作,通过交流与分享,总结出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
三、活动二:当个作家,写写人物动作
1.链接人物,再看表演还记得刚上课时老师布置的任务吗?放学回家,把老师“打篮球”的表演介绍给家人,与他们分享。写段表演把老师在课堂上“打篮球”的表演写下来,尽量把动作写具体、写生动,让听的人有画面感。既然学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我们就要把这段表演写下来,尽量把动作写具体写生动,让听的人有画面感。现在你能写好打篮球表演了吗?忘记了的话老师再表演一次。这次表演要尽量地放慢速度,让学生看明白看清楚,提醒把观察重点落在老师的手部动作上,可以边看边模仿,加深印象。
2.明确标准,实践练笔下发写作纸,在写之前,引导学生读一读自评标准,圈出关键信息,与同伴交流后开始写作。我把人物动作写具体、写生动
写作过程指导:要把短时间内的事情写清楚,大脑放影机,按下“慢放”键和“暂停”键把每个动作看清楚才能写清楚。提醒他们写完了就要及时的修改完成,其实才刚刚开始。——自评+修改
对照自评标准,像读者一样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3.分享交流,读读评评你读我听,扳着手指评一评
(手指评价法)
采用手指评价法,就是在听别人分享的时候伸出拳头,每听到一处值得学习的地方,就伸出一根手指,可结合评价标准也可超出评价标准。
评价时扳着手指说一说。请三名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再同伴交流。这样可以加大范围,让每个学生都能读一读评一评。
[设计意图:围绕表现性任务,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素材,运用学到的方法实践练笔,在分享评价中修改完善,这样一步步完成任务。]
四、布置作业,完成任务读给你
听放学回家,把老师“打篮球”表演的描写片段,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一评:我的介绍具体吗?我的介绍生动吗?也可以根据家人的建议,进一步修改。
[设计意图:与表现性任务链接,让语文学习在具体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生,实现“学有所用”,最终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