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30 10: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背景形成历史地位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2、十一届三中全会3、中共十二大4、中共十三大5、1992年南方谈话6、中共十四大7、中共十五大伟大的转折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首次提出)(成熟并形成体系)(酝酿、准备)(确立)1、中央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初步形成)(体系的完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主要内容:
(3)意义:1978年底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
(3)意义: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时间:
(2)内容:
(3)意义:1987年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邓小平南方讲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A.时间:
B.内容:1992年秋。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时间:
B.内容:1997年。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并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1、指导思想:
2、建设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7、经济体制: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创立内容根本问题历史地位(1)国际形势: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2)国内发展:
A.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B.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1)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胡锦涛“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课堂思考?阅读下图:
请回答:(1)图一、二中的两位中国领导人在理论上各有何贡献?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2)图三所示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会议对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决策?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报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在十五大作报告中共十六大识读左图,回答问题
(1)从中共七大到十六大我党在理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这些理论形成的共同点是什么? 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的思想理论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单元归纳:CDE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课堂练习BC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两个不等于”的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D.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南方谈话”DC5、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在(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6、下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问题
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DC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