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30 10:4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篇——
德军入侵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篇——战争狂人被炸成废墟的城市二战集中营中堆积如山的尸骨 第二次世界
大战回忆篇
——屠杀篇即将遭到屠杀的儿童战争是残酷的! “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白宫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称霸世界的意图。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哪里加强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斯大林战后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战后双方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双方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铁幕演说:英国等国对冷战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吗?不应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原因,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可以相互共处的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吗?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1947.杜鲁门主义1947.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8.马歇尔计划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北约1955.华约“美国应该尽力协助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的演说是否表明以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为什么?看一看,想一想马歇尔计划表面强调的是恢复经济,促使 “自由制度”得以存在。但是,他的真实目的是采用比较隐蔽的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欧洲之实。 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势均力敌,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被分成两部分;
2、两国全面对抗,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战后,美国企图建立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主要障碍成立共产党和个人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组织
两极格局对峙局面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