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提纲)
第一节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内容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前
①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②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外因)
(2)表现:
①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③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
④洋行大量增加
⑤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概念辨析
资本主义萌芽:表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产生:则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机器生产。
1、原因
①明清时期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
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主要原因)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的诱导)
2、概况
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产生途径 两条途径
投资人 官僚、地主、商人、华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著名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概况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
2、概况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张謇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南张北周”) 河北唐山 新洋灰公司
刘懋赏、冯济川 山西 保晋矿务公司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小,中国仍以农业为主。
第二节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内容标准】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短 暂 春 天
1、原因
(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等)
(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4)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概况
①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迅速
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③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3、特点-----“春天”短暂,昙花一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1)体系: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力量: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主要是重工业方面)
(3)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比重中,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分布:范围扩大,主要沿海沿江
(5)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6)时间:短暂。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发展较快
1、原因
(1)法币政策的实施
①目的:稳定政府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根本目的)
②影响: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积极);
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消极)。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概况
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的困境(1946---1949)日益萎缩
1、原因
(1) 法币政策的影响 (2)外贸逆差影响
(3)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 (4)官僚资本的压迫
(5) 繁重的捐税负担 (6)美国的经济侵略
2、结果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第三节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内容标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外国资本主义:①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②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③发动侵华战争 ④签订一系列条约
2、中国封建势力:①封建政府不正式承认 ②苛捐杂税 ③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④直接投资,加入官股 ⑤收买、敲诈甚至没收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1、反对帝国主义(1)拒绝买卖日货
(2)九一八事变后要求团结御侮
(3)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2、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因此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三、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2、阻碍因素: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
②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③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四、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PAG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