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5 17: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洲族群变化的 原因及表现
殖民扩张和掠夺
(屠杀、奴役、传染病)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一)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保留地(印第安人保留地)
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保留地是美国政府从印第安人部落原来拥有的土地中划出来供部落全体成员继续居住的那一部分土地,其边界确定,范围有限,印第安人不得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保留地制度不仅使印第安人失去了原来的家园和故土,而且剥夺了他们的自由、独立和权利。
◎西部牛仔追杀印第安人
从1820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对北美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在“西部开发”名义的掩盖下,鼓动大批新移民进入北美中西部印第安人的传统领地。这些人戴着毛毡帽,骑着骏马,左手拿套绳,右手擎左轮,成群结队地向政府给他们承诺的“新领地”冲去。这些人,便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部牛仔”。我们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西部牛仔”个个热情似火、勇猛无畏,仿佛天生的冒险家,殊不知在这些光彩熠熠的“西部牛仔”背后,留下的却是印第安民族的无尽鲜血和如山白骨。
表现一:印第安人锐减
美洲族群变化的 原因及表现
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和掠夺
(屠杀、奴役、传染病)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②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
(一)美洲族群的变化
表现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1)原因:
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西欧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2)概况:
  16世纪以后的三四百年间,殖民者从非洲掳掠、贩卖了大约1亿黑人奴隶到美洲。
3)影响:
①对非洲: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②对美洲:为殖民者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美洲族群变化的 原因及表现
欧洲移民
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和掠夺
(屠杀、奴役、传染病)
④混血人种的出现并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②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
③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一)美洲族群的变化
表现三:美洲白人数量激增
原因:很多欧洲人因为政治迫害、宗教信仰等因素移居美洲,使美洲的白人数量增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路线
《第一个感恩节》
(图源: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美洲族群变化的 原因及表现
美洲族群变化的 影响
人口结构 北美 (美国和加拿大)
西印度群岛
拉美
欧洲移民
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
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只有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稍多)
黑人人口占多数
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和掠夺
(屠杀、奴役、传染病)
④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
形成了新的美洲文化: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
造成美洲国家人口结构差异;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②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
③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一)美洲族群的变化
北美:主要以白人为主
西印度群岛:黑人为主
拉美:混血人种占主导
根据P39学思之窗及三文化广场,说明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时候,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
传播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
学思之窗p39
保留了各族群的特色文化,促进美洲文化多元化发展
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中断了美洲原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
【知识拓展】
为什么大洋洲这些国家国旗含有英国国旗因素?
英国国旗
因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大洋洲曾经有14个国家是英国殖民地:新西兰,瓦努阿图,图瓦卢,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瑙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英国国旗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
澳大利亚---流放犯人的理想之地
库克船长在新南威尔士登陆
澳大利亚淘金热
(1)流放罪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建立牧场: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开采金矿: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原住民数量减少: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白人成为主要居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材料:世界上唯一的一次把整个人种彻底灭绝发生在塔斯马尼亚。4000多名土著被5000人组成的白人搜捕队四处追杀,最后只剩下200多人被押送到附近的弗林德斯岛,他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不断死亡。1847年,残存的40人只剩下16人被送回塔斯马尼亚。30年后,塔斯马尼亚人在地球上绝种。
——刘晓燕《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变迁与发展》
迈埃尔屠杀
弗雷泽惨案
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种土著
特鲁加尼尼
白种人
黑种人
澳大利亚人种分布图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喻为“民族的拼盘”
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种族灭绝;经济掠夺;移植本国生产方式;文化殖民。
【思考】英国在澳大利亚殖民的特点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华工出国的背景
材料一: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经济力量也是奴隶贸易寿终正寝的因素……随时间推移,奴隶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即使没有反抗,奴隶们也消极怠工,奴隶主还必须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案》……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长达400年之久的奴隶贸易宣告终结。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由贸易取代垄断贸易,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手段;黑奴贸易无利可图
②在启蒙思想影响下,欧美各国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谴责黑奴贸易;
③黑人奴隶不断起义,废奴运动兴起;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
④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知识拓展】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材料二:从雍正二年到光绪十三年 ( 1724—1887) 的 163 年间,广东人口从 400 多万猛增到 2970 多万,增幅达近 6 倍之剧。庞大的人口压力在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断地游离出过剩的贫困人口,西方工业品的涌入又打击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 ——姚远《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
(2)迫于生计:国内人地矛盾加剧;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年代 土地面积 人口 每人实得土地
嘉庆十七年( 1812) 7913939(顷) 361600000 人 2. 19
道光十三年( 1833) 7420000(顷) 398942036 人 1. 86
咸丰元年( 1859) 7716254(顷) 432164417 人 1. 78
材料三:清代历代土地与人口比列关系变化 ( 单位: 亩 /每人)
1.华工出国的背景
(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材料四:当时有个名叫奥基利的人写道:“我在一家公司航船上见到即将送到市场上拍卖的900名华工,他们将使该公司获得45万美元,而该公司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不到5万美元,即使在买卖黑奴全盛时代也没人能赚这么多钱。”……中外恶商的勾结致使苦力贸易真正成规模地在中国兴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 ——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
材料五:19世纪中后期的一则招工广告:美国人是非常富裕民族,彼等需要华人前往,极表欢迎。彼有优厚工资,大量上等房舍、食物与衣着。你可随时寄信或汇款给亲友,我等可负责传递驳汇,稳当无误。此是一个文明国家……全体一视同仁……现有许多中国人,已在彼谋生,自非一陌生之地……如欲赚取工资及保障工作,可向本公司申请,便得保证。 ——《台山华侨史》
材料六:燕雀喜,贺新年;爹爹去金山赚钱,赚得金银成万两,返来起屋兼买田.
——《台山歌谣》
(2)迫于生计:国内人地矛盾加剧;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1.华工出国的背景
(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3)清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转变:被迫允许列强合法地招募华工
(4)殖民者的诱骗、绑架
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开发 美洲
开发 大洋洲
影响
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在大洋洲一些岛屿的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
积极:留下来的华工集群而居,在各地形成了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近代数百万的华工被掠夺出国,他们大多在海外诸国过着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摧残,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
通车盛典的照片: 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
纽约唐人街
旧金山中华街
悉尼唐人街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3.华工的历史贡献
【思考】论证华工对世界发展和本国进步所做出的的重大贡献。
华人在悉尼和墨尔本从事种菜业
近代由华侨集资创办大型百货公司。
1.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
2.传播了中华文化
3.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
5.帮助协约国取得胜利,促进中欧经济文化交流,有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第一阶段(主动移居):
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第二阶段(被动移居):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对比分析近代华工出国与明清之际下南洋的不同之处:
(1)明清之际下南洋: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2)近代以来华工出国:大多数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从事苦力劳动;受到不公正待遇;人数众多;遍及世界各地。
一、美洲族群的变化
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三、华工迁徙到其他洲
人口迁徙
殖民扩张
文化认同
文化融合
文化冲突
启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
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