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共29张PPT)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共29张PPT)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20: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生物

目录
1
学习目标
2
3
知识导学
4
5
思维训练
达标训练
培优训练
学习目标
01

1.列举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
2.说出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并能够应用实验法探究问题。
3.尝试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知识导学
02







一个
对照
只设  一个 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  对照  。
活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问题】  光照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假设】  光归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照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
【制订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工具、确定实验程序、提出注意事项等。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  一个  变量因素,其余的条件要  相同  。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  黑暗  、  潮湿  与干燥、有其他生物干扰与无其他生物干扰等。
光照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照不会影响鼠妇
的分布”)
一个
相同
黑暗
潮湿
【实施实验计划】按照制订的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注意实验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设计表格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及结论】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略,与问题、假设对应)
(略,与问
题、假设对应)
达标训练
03
1.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①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②发现并提出问题;③实施实验并记录;④设计实验方案;⑤作出假设;⑥得出结论;⑦分析实验现象。其顺序一般是( A )
A.②①⑤④③⑦⑥ B.①②⑤④③⑦⑥
C.②①⑤④⑥③⑦ D.②⑤④③①⑦⑥
A
2.(科学思维)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以下研究中没.有.使用实验法的是( B )
A.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
C.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D.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3.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每一次实验可设定的变量数是( A )
A.1个 B.2个 C.3个 D.多个
B
A
4.(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B.该实验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C.该实验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
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应坚持你的实验结果
C
5.(科学思维)以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的是( C )
A.观察菜豆种子结构
B.调查校园中的植物种类
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D.测定种子发芽率
C
6.(科学思维)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中,正确的变量是( C )
A.鼠妇的数量 B.光照的强度
C.温度的高低 D.土壤的湿度
C
7.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揭东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卵的孵化率”,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B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B )
A.温度 B.光
C.鼠妇的数量 D.土壤的湿度
B
B
培优训练
04

9.(科学思维)一位同学猜想:某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他的猜想,他准备了两盆该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B )
B
10.(科学思维)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判断,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D )
组别 土壤 光线 温度/℃ 鼠妇数量/只
甲 干燥 阴暗 20 10
乙 湿润 阴暗 20 10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成分 D.土壤湿度
D
11.(探究实践)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B )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
12.(科学思维)以下实验与其所属的研究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D )
A.用放大镜了解蜜蜂体表的绒毛——实验法
B.走访了解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观察法
C.探究空气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调查法
D.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法
D
1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
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
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
D.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A
思维训练
05

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蚕卵数/个 培养温度/℃ 培养湿度/% 孵化出幼蚕所需时间/d 孵化率/%
A 1 000 16 75 10 90
B 1 000 20 75 9 98
C 800 30 75 8 68
(1)这个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温度对家蚕卵的孵化率有(或“没有”)影响  。
温度对家蚕卵的孵化率有(或
“没有”)影响
(2)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请纠正:  每个组别的蚕卵数应该一样  。
(3)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  20  ℃。
(4)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温度  。
(5)实验结论是  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  。
每个组别的
蚕卵数应该一样
20
温度
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
15.小鼠脑组织中含有物质S和物质M。科学家发现:若物质S增加或物质M减少,则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会增强。某科技小组为了探究小分子金枪鱼多肽(蛋白质消化过程的中间产物,不会被胃消化)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生长状态相同且正常的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每组12只,编号A、B、C、D。
②除正常喂食外,A组灌喂蒸馏水,B组、C组、D组分别灌喂等量的浓度分别为0.25 g·kg-1、0.5 g·kg-1、1.0 g·kg-1的小分子金枪鱼多肽,连续灌喂6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③ 6周后测定小鼠脑组织内物质S和物质M的含量,每小组取平均值,绘制如图。
科技小组重复实验的结果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A组的目的是  设置对照组(或“形成对照”)  ,该实验的变量是  小分子金枪鱼多肽的浓度  。
(2)资料中画线部分的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  控 一变量  。
(3)分析柱状图,灌喂3种不同浓度的小分子金枪鱼多肽后的小鼠与A组相比,小鼠脑组织中的物质S含量  增加  ,物质M的含量  减少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设置对照组(或“形成对照”)
小分子金枪鱼多肽的浓度
控制单一变量
增加
减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