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 0°经线也叫(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本初子午线 D.极圈
【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0°经线也本初子午线,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0°纬线也叫做赤道,0°经线以西180°是西经,0°经线以东是东经。
2.(2016七上·南安期中)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选:B.
【点评】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找出依次所经过的大洋.
3.(2016七上·山东月考)赤道长度约为( )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万千米 D.8万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大小是地理基础知识,在记忆中一定要记好三个数字: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4.(2021七上·云县期末)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户都朝向北方的房子,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北回归线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
地球上只有在南极点上,才能出现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朝北的现象,因为南极点是地球上所有经线的交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选项B正确。
5.(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3亿立方千米 D.5.11平方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6.(2017七上·长春期中)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解析】【分析】纬线的形状是圆圈,选项A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相等,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7.(2021七上·汉源月考)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面向赤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天圆地方学说,后来根据月亮和地球的形状提出地球是一个圆形,之后麦哲伦首次完成了地球的航行,最后到登上太空拍摄地球的卫星图片,所以正确的序号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后来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9.(2020七上·江门月考)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
A.0度 B.北纬23.5度 C.南纬66.5度 D.90度
【答案】B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23.5度,0度纬线为赤道,南纬66.5度为南极圈,90度的极点。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五带范围及特征;中低高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等知识。
10.(2016七上·洪泽月考)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答案】B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是赤道,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11.(2016七上·吉林月考)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 )
A.1:15000000 B.1:25000000 C. D.1:30000000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计算即可.解:1800千米=18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即1:30000000.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计算解答即可.
12.(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小变大再增大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由大变小再变大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从南极到北极需要经过赤道,因此纬度由大变小,在由小变大。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的纬度是90°S,北极的纬度是90°N,赤道的纬度是0°,纬度越高线越短。
13.(2019·南安模拟)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季节变化 B.昼夜交替
C.太阳东升西落 D.昼夜现象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4.(2017七上·大庆期中)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一些 D.时刻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东边的地方先看出日出,在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出日出。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由于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地球上产生了时间差异。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总是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区时刻要早,要先看到日出。
15.(2020七上·长春月考)造成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
A. 地球在自转 B.太阳绕地球运动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着太阳转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自转,因此东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边,故造成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下列经纬网图,图中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A、a点的经纬度是(121°E,32°N),属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错误;
B、b点的经纬度是(6°E,4°S)属于东半球,B错误;
C、c点的经纬度是(6°,3°N),属于东半球和北半球,C错误;
D、d点的经纬度是(121°W,31°S)属于南半球和西半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赤道以北为北纬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纬,属于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属于西半球。
17.(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经线指示方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东西南北 D.西北东南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18.(2020八上·大埔期末)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是( )
A.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B.南极圈以北和北极圈以南的地区
C.极圈到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时,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19.“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上任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约为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等.
【解答】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约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赤道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含义,属于中档题.
20.(2016七上·石家庄期中)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 )
A.越大 B.越小 C.没有区别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地。
(2)A点的地理坐标是: ,从南、北半球来看,A点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 半球。
(3)图中C地位于B地的 方向。B点所在纬线的长度约为 千米。
【答案】(1)B
(2)60°W,60°N;北;西
(3)东南;4万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只有B位于热带地区。
(2)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60°W,60°N),A点属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3)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B位于赤道上,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点评】西经向西度数增大,东经向东度数增大,北纬向北度数增大,南纬向南度数增大,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地区。
22.(2013·武汉)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 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山顶D的高度在 米之间.
(2)假如C点气温为10℃,则山顶D的气温约为 ℃.
(3)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 (山脊或山谷).
(4)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两条线路,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1)200;200;1000~1200
(2)4~5.2
(3)山脊
(4)选择C,理由: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400﹣200=200米,山顶D处出现的等高线是1000米,等高距为200米,所以山顶高度在1000﹣1200米之间;(2)山顶D处的海拔是1000~1200米之间,C处的海拔是2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1000米;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两地相差800﹣1000米,则相差4.8~6℃,C点气温为10℃,则山顶D的气温在4~5.2℃之间;(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CD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A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C缓.所以观光旅游团选择C处,登山较轻松.
故答案为:(1)200;200;1000~1200;(2)4~5.2;(3)山脊;(4)选择C,理由: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23.(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地球光照示意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三点所在的纬线较长的是 点,从低、中、高纬度来看,该点位于 。
(2)图2中,表示冬至日的图是 (填序号),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图2中,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行的过程中,长春的白昼将会变 (填长或短)。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与 之间(填序号)。
【答案】(1)B;低纬度
(2)①;昼短夜长
(3)长
(4)④;①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纬度越低线越长,B点的纬度最低,纬线最长,B点的纬度是0°,属于低纬度地区。
(2) 图2中,表示冬至日的图是①,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3) 图2中,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行的过程中,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长春的白昼将会变长。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和①之间。
【点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4.(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公转周期为 ,地球自转时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顺或逆)时针;自转的周期是 。
(2)图1所示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 线,此时太阳直射 线,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出现 现象(极昼/极夜),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
(3)当地球运行至图2中乙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名称),日期为 前后,全球昼长 夜长(等于/大于/小于)。
(4)地球的公转让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体验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当我国处于夏季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同学将迎来 假(寒/暑)。
【答案】(1)一年;顺;1天
(2)晨昏;南回归;冬至;极夜;丙
(3)秋分;9月23日;等于
(4)寒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自转时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自转周期是一天。
(2)图1所示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的丙处。
(3)乙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4)地球的公转让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体验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当我国处于夏季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同学将迎来 寒假。
【点评】地球自转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秋分日和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相反。
1 / 1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 0°经线也叫(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本初子午线 D.极圈
2.(2016七上·南安期中)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2016七上·山东月考)赤道长度约为( )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万千米 D.8万千米
4.(2021七上·云县期末)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户都朝向北方的房子,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北回归线
5.(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3亿立方千米 D.5.11平方千米
6.(2017七上·长春期中)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7.(2021七上·汉源月考)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9.(2020七上·江门月考)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
A.0度 B.北纬23.5度 C.南纬66.5度 D.90度
10.(2016七上·洪泽月考)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11.(2016七上·吉林月考)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 )
A.1:15000000 B.1:25000000 C. D.1:30000000
12.(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小变大再增大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由大变小再变大
13.(2019·南安模拟)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季节变化 B.昼夜交替
C.太阳东升西落 D.昼夜现象
14.(2017七上·大庆期中)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一些 D.时刻相同
15.(2020七上·长春月考)造成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
A. 地球在自转 B.太阳绕地球运动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着太阳转
16.(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下列经纬网图,图中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17.(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经线指示方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东西南北 D.西北东南
18.(2020八上·大埔期末)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是( )
A.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B.南极圈以北和北极圈以南的地区
C.极圈到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19.“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上任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20.(2016七上·石家庄期中)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 )
A.越大 B.越小 C.没有区别 D.以上都不对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地。
(2)A点的地理坐标是: ,从南、北半球来看,A点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A点位于 半球。
(3)图中C地位于B地的 方向。B点所在纬线的长度约为 千米。
22.(2013·武汉)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 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山顶D的高度在 米之间.
(2)假如C点气温为10℃,则山顶D的气温约为 ℃.
(3)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 (山脊或山谷).
(4)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两条线路,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23.(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读地球光照示意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三点所在的纬线较长的是 点,从低、中、高纬度来看,该点位于 。
(2)图2中,表示冬至日的图是 (填序号),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图2中,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行的过程中,长春的白昼将会变 (填长或短)。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与 之间(填序号)。
24.(2023七上·榆树开学考)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公转周期为 ,地球自转时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顺或逆)时针;自转的周期是 。
(2)图1所示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 线,此时太阳直射 线,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出现 现象(极昼/极夜),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处。
(3)当地球运行至图2中乙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名称),日期为 前后,全球昼长 夜长(等于/大于/小于)。
(4)地球的公转让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体验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当我国处于夏季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同学将迎来 假(寒/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0°经线也本初子午线,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0°纬线也叫做赤道,0°经线以西180°是西经,0°经线以东是东经。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选:B.
【点评】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找出依次所经过的大洋.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大小是地理基础知识,在记忆中一定要记好三个数字: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
地球上只有在南极点上,才能出现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朝北的现象,因为南极点是地球上所有经线的交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选项B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解析】【分析】纬线的形状是圆圈,选项A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相等,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7.【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面向赤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天圆地方学说,后来根据月亮和地球的形状提出地球是一个圆形,之后麦哲伦首次完成了地球的航行,最后到登上太空拍摄地球的卫星图片,所以正确的序号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后来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9.【答案】B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23.5度,0度纬线为赤道,南纬66.5度为南极圈,90度的极点。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五带范围及特征;中低高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等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是赤道,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11.【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计算即可.解:1800千米=18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即1:30000000.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计算,计算解答即可.
12.【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从南极到北极需要经过赤道,因此纬度由大变小,在由小变大。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的纬度是90°S,北极的纬度是90°N,赤道的纬度是0°,纬度越高线越短。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4.【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东边的地方先看出日出,在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出日出。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由于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地球上产生了时间差异。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总是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区时刻要早,要先看到日出。
15.【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自转,因此东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边,故造成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6.【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A、a点的经纬度是(121°E,32°N),属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错误;
B、b点的经纬度是(6°E,4°S)属于东半球,B错误;
C、c点的经纬度是(6°,3°N),属于东半球和北半球,C错误;
D、d点的经纬度是(121°W,31°S)属于南半球和西半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赤道以北为北纬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纬,属于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属于西半球。
17.【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18.【答案】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时,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19.【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约为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等.
【解答】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约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赤道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含义,属于中档题.
20.【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
21.【答案】(1)B
(2)60°W,60°N;北;西
(3)东南;4万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只有B位于热带地区。
(2)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60°W,60°N),A点属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3)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B位于赤道上,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点评】西经向西度数增大,东经向东度数增大,北纬向北度数增大,南纬向南度数增大,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地区。
22.【答案】(1)200;200;1000~1200
(2)4~5.2
(3)山脊
(4)选择C,理由: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400﹣200=200米,山顶D处出现的等高线是1000米,等高距为200米,所以山顶高度在1000﹣1200米之间;(2)山顶D处的海拔是1000~1200米之间,C处的海拔是20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1000米;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两地相差800﹣1000米,则相差4.8~6℃,C点气温为10℃,则山顶D的气温在4~5.2℃之间;(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CD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A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C缓.所以观光旅游团选择C处,登山较轻松.
故答案为:(1)200;200;1000~1200;(2)4~5.2;(3)山脊;(4)选择C,理由: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23.【答案】(1)B;低纬度
(2)①;昼短夜长
(3)长
(4)④;①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纬度越低线越长,B点的纬度最低,纬线最长,B点的纬度是0°,属于低纬度地区。
(2) 图2中,表示冬至日的图是①,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3) 图2中,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行的过程中,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长春的白昼将会变长。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④和①之间。
【点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4.【答案】(1)一年;顺;1天
(2)晨昏;南回归;冬至;极夜;丙
(3)秋分;9月23日;等于
(4)寒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自转时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自转周期是一天。
(2)图1所示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的丙处。
(3)乙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4)地球的公转让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体验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当我国处于夏季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同学将迎来 寒假。
【点评】地球自转方向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秋分日和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相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