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这头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
长大后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大陆在那头。
造成诗人与故乡分离的原因?1842《南京条约》1860《北京条约》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解放战争失败后,蒋介石逃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解放战争遗留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此后强行租占澳门历史遗留问题
国家主权问题 1992年余光中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当踏上这片熟悉土地上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哭了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祖籍福建永春扫墓,接下来先后访问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他的旅行得益于______政策提出。这一政策是邓小平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大胆构想。余光中的三次回家之旅——其一“一国两制”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之理论构建(1)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土主权不能分割。
(2)核心问题:祖国统一
(3)主体:社会主义
(4)“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5)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50年不变”被正式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④ 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萌芽雏形提出确立目的: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002.5.20 余光中 南京 余光中的三次回家之旅——其二余光中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1992年那个时候回到大陆,要得益于“一国两制” ,但当时对“一国两制”依然不了解,而且还持怀疑态度。但是几年后的两件事情使他更明确了和理解了这一政策。
阅读归纳:
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国两制”之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的过程1982年9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澳门回归的过程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国内、国际)中国: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成功回归?祖国的强盛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包括香港澳门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信念是祖国统一的力量之源;
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坚定的外交立场和灵活的外交策略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香港、台湾也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③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BC“一国两制”之展望未来 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
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
是白首
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
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
呼迟归的浪子海外归来
缺课已太久…… 2008年夏,已经80岁高龄的余光中做客新浪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其中有一位赤子情深的网友问:“余老师,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见证者与经历者,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余光中及其夫人第三次回家
余光中的三次回家之旅——其三两岸关系的发展1、真正停火:1979年,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
实现了两岸间30年的真正停火。中央政府又倡议三通。
2、打破隔绝:1980年后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
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3、历史突破: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
会会长(汪道涵先生、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会谈, 达成“九
二共识”。
4、法律保障: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5、方针纲领:1995年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
续奋斗》(江八点)“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结束长期隔绝的局面;初步形成互惠局面目前成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外国资本不动
C.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自1979年实行和平统一方针以来,始终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江泽民讲话中说:“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障。这两者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
既然我国政府主张用“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为什么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1)强大的祖国; (2)正确的方针;
(3)共同的信念; (4)交流的加强;
(5)国际的公认; (6)成功的范例。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1)一些国际势力的干扰
(2)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续写《乡愁》余光中(2008)小时候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这头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
长大后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大陆在那头。
未来啊,乡愁是一座桥梁,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度的自治权一定的自治权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实现中国和平统一问题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
行政区划,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