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本课主要内容内阁制度的设立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一、内阁制度的设立(一)原因:废丞相,皇帝政务繁多(二)形成与发展: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相当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即拟定大政方针.不同的是,票拟须皇上朱批才行,而中书省的提案要经门下省的审核. 一、内阁制度的设立(一)原因:(二)形成与发展:(三)评价:(1)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由于统治者担心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任用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出现。内阁制的特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所属国体不同)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延伸拓展——
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军机处值房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内,选内阁中书之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赵翼《簷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二、军机处的设立(一)原因(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根本原因)为强化皇权。二、军机处的设立(二)职能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能的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二、军机处的设立(三)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
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
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二、军机处的设立(四)评价 作用:
①军机处的建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弊端:
地方政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军机处的设置后,皇帝可通过军机处对地方大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递送奏折,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大大缩小,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
跪受笔录,遵旨办事。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直接影响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深远影响清朝的边疆政策(阅读)2、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1、基本原则:尊重各自社会习俗和民族信仰,笼络上层,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4、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独大2、演变 宋:二府三司制,参知政事,再分相权三、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四、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内阁:参与商讨、拟定,皇帝决策军机处:跪受笔录、提高效率,皇帝决策一、秦汉的“三公九卿”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摘自《明太祖实录》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太祖实录》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历史原因:
(认为)丞相是历代王朝(特别是元朝)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驶权力的根源。
直接原因:
明初,丞相权力过大,特别是胡惟庸骄横跋扈,激化了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根本原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